馮銳
摘 要:高中政治作為學校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對形成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至關重要作用。傳統的高中政治課堂因缺乏趣味性而導致學生對政治學習興趣不大。情境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它就能適應新課改的教學要求,也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關鍵詞:高中政治;情境教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274-01
情境教學,一般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分析教學目標及教學要求,根據學生的知識認知水平和教材的重點內容,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創設出恰如其分的教學情景氛圍來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高中政治課堂采用情境教學的方法,不僅可以有效地改變傳統的教師將知識灌輸給學生的教學模式,也可以使學生跳出政治死記硬背的思維模式,感受政治學習的樂趣,增進學習政治的激情,提高學習效率。
一、政治教學要貼近生活
1、教學情境要貼近生活。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學活動必須貼近生活,使教學由“書本化”向“生活化”的方向轉變。生活是知識的來源,知識最終也將運用到生活中。新課改的課堂目標要求教師在進行情境教學時必須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讓學生從生活中搜集有關政治知識的素材,將教材內容和生活經驗結合起來,使書本中的政治知識不再只是空洞的理論,而死有著廣泛的生活基礎。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降低了學生記憶政治知識的難度,而且讓學生體會到了在生活中學習的樂趣。例如,在學習《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這一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消費習慣和消費行為,從學生自身的行為出發,分析其中的合理性與不合理性,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消費觀。
2、教學情境要關注時事熱點。政治是一門與時俱進的學科,不僅與生活息息相關,與當代社會的時事熱點也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在進行情境教學時,要緊隨時代的腳步,時時關注社會的熱點事件,將這些時事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去,既拓寬了學生的學習視野,又培養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高考中有關政治的話題大多圍繞著社會熱點和時事展開,這更要求教師在進行情境教學中不能照本宣科,要教會學生在熱門事件中分析知識。例如,在學習《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這一節時,可以聯系社會上“神舟”系列飛船的成功發射和“蛟龍號”深海探測的突破這些事件,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增進民族和國家的認同感,讓學生在這種民族自豪感的氛圍中激勵自己,積極主動的學習知識,樹立偉大的志向。
二、設置問題情境
在情境設置的教學過程中,設置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設置問題能夠快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將精力集中到問題中來,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保持政治課堂的教學活力。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先適當的設置情景問題,刺激學生的求知心理,造成“山重水復疑無路”的情景,然后再引導學生運用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等方式,找到問題的最佳答案,實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轉換。這種跌宕起伏的學習過程,可以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欲望,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在設置問題的情景中,教師也要給予學生適當的啟發、引導和鼓勵。
教師在設置問題時,要注意遵循循序漸進和層層深入的原則,由易到難、由淺入深,逐漸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逐步加深對相關政治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學生知識水平的參差不齊就意味著對問題的思考也有深有淺,教師在必要的時候要對問題進行適當的點撥,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假設,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信心,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途徑思考問題,鍛煉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例如,在學習《家庭存款儲蓄》這一節時,在進行學生家庭理財問卷調查的基礎上,提出幾個情景問題,如“為什么中國人普遍選擇存款儲蓄”,“幾種理財手段的利與弊”等,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知識,必然會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主動參與體驗情境
1、課外實踐活動。高中政治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課程,其教學目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和實踐能力,因此政治教學并不完全的理論的學習。新課改對政治教學的新目標要求教師不能只把政治教學的地點放在課堂中,也可以適當采用課外教學實踐活動的方式,讓學生的學習走進實踐,從實踐中獲取知識,同時也將學習的政治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對于課外的實踐活動,主要有參與社會調查、參與社區訪問和參與社區服務等。這些親身參與的活動,能夠真正激發學生在實踐中思考問題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將自己學習的道德知識外化為道德行為。
2、課堂討論辯證。中國教育的現實情況決定了學校教育的主要陣地還是課堂教育,雖然必要的課外實踐的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但提高教學質量還是要從改善課堂教育做起。討論辯證法是創設教學情境的一個重要方式。良好的課堂討論氛圍能夠使學生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在與他人的交流合作中,鞏固自己的優勢,彌補自己的劣勢,使自己的知識更加完善。而辯論賽是一種在課堂中進行的實踐活動,這種教學手段不僅能充分調動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提高學生辯證思維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實力。例如,在學習《樹立人生的價值觀》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開展一個關于“人生的價值是否在于奉獻”的辯論賽,讓同學在課下搜集有關這一論題的知識,將材料進行分類整理,在課上進行辯論。這樣的情境教學不僅充分鍛煉了了學生動口、動手和動腦的能力,而且使學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才是課堂的主角,學生這種課堂主體性的體驗會讓課堂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的模式中去,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運用典故、成語、寓言創設新穎情境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古代圣賢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知識和財富。中國古代的寓言和典故雖然短小,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這些對于高中政治特別是哲學知識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不時地插入一些小的寓言和故事,不僅能適當的調節課堂的氛圍,更能將許多抽象的哲學知識變得淺顯易懂,便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例如,在《系統優化》這一節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導入古代“田忌賽馬”的故事,既緩解了緊張的學習氣氛,又使系統優化的哲學知識變得有趣生動,學生們能夠真正理解并迅速記憶,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
總之,情境教學已經成為現代教學體系中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情境教學的方式并非一成不變的,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情況,因地制宜,努力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典型情境,建設高效的政治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