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馳
摘 要: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高中地理的課程基本理念之一,是要培養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作為一名高中地理教師,要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貫徹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聯系生活實際,全面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最終做到老師教的輕松,學生學得開心。
關鍵詞:高中地理;素質教育;課堂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368-01
高中地理課程與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地理課程相銜接,是初中地理課程的延續與發展,雖然內容不盡相同,但學習難度加大,教學內容加深。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常會遇到兩類學生,會學的和不愿意學的。對于前者,由于初中地理打下的良好基礎,對高中地理自有一套方法,課堂上回答問題積極,反應靈敏,會舉一反三,接受新知識速度快,學習興趣濃厚;而后者由于之前學習的方法不得當,雖然有心學好地理,但平日里死記硬背效率不高,課堂上反應遲緩,平日的小測驗考試成績不盡如人意,漸漸地對地理學科“心灰意冷”,直接認為自己不是學這一門課的料,索性“破罐子破摔”。初高中的地理課偏人文性的內容更多一些,沒有復雜的數學計算,邏輯思維,關鍵是要學有所法,自然可以輕松自然地學好這門學科,而教師要做的,就是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讓他們輕松面對地理課。對此,我有如下建議。
一、提高教師自身的素養
俗話說得好,“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學生學習的情況如何,與教師自身的素養息息相關。教師與學生朝夕相對,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會產生耳濡目染的影響,一個做事有條理,負責任的老師對學生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教師在學生面前有足夠的知識儲備與知識涵養,面對學生的問題,甚至是刻意的刁難都能對答如流、輕松化解,學生自然會對自己的老師產生欽佩之情,這對學生來說也是學習的一種動力。而面對學生的問題,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張口結舌,面紅耳赤,學生得不到解答,長此以往,對自己的老師就會失去信任,對地理這門課也就會漸漸失去興趣。
因此,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素養是很有必要的,年輕的老師要多向有經驗的老教師請教,教齡大的教師有十幾年的教學經驗,應對課堂突發狀況有自己的一套辦法,研究教材也有十幾年的時間,對如何向學生傳授一個教學重難點有自己最簡便的方法,這些都是年輕教師應該學習的。平日里一個教學小組的教師也可以互相探討教學經驗,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認真總結,可能在這個班出現的問題在別的班級里也會出現,那么其他教師在講述這個問題時就有了提前的準備,會注意學生的課堂反應,確保每個學生對這個知識點能夠很好的掌握。
此外,教師在課下自己的時間可以去網上學習,多給自己充充電,觀看全國優秀教師的講課錄像,觀摩特級教師的講課方法,多想多思考,也許就會有自己的心得體驗。最后尤為重要的是總結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自己在講課的過程中也會有好的教學體驗,講到哪里得到了學生的強烈呼應,班上的同學對哪一方面的內容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形成自己的一套講課方法,做出自己的講課筆記,增加對學生的理解,這樣上起課來就會得心應手許多,從而在課堂上得到學生的呼應,做好課堂教學。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良好的課堂環境,可以使師生雙方迅速進入上課模式,調動出最大的上課熱情,投入到課堂的教與學之中。而干巴巴的“讀課文”式的教學方法早就應該被“踢出”課堂,這樣做只會使師生雙方都感到疲憊不堪,根本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自己學生時代的一段上課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中的時候對地理課可謂戰戰兢兢,總是記不住地理位置,分不清各種氣候類型,明明自己在家里背了很久,課堂老師提問還是要反應半天,一次代課的地理老師在上課之前隨手畫了一幅中國地圖,問同學們中國的最北面是哪里,大家都快速回答了黑龍江漠河縣,老師接著問那里是什么氣候類型,這種氣候類型的特點是什么,跟它同緯度的0°經線經過的地方是什么氣候類型,那里是什么人種……老師的一系列問題把同學們問傻了,這一連串的問題串起了好幾章的知識。
雖然大家都學過可從來沒有這樣思考過,課堂迅速火熱的討論起來,老師在一片熱火朝天的討論中開始了新內容的講解。那節課在不知不覺中過去,同學們渾然不覺,對于當時是一名學生的我來說像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原來地理課可以這樣學,從此喜歡上了這門課程,并且下決心以后要當一名教師,像這位老師一樣讓更多的學生喜歡上地理這門學科。當年的轉變對我產生了很深的影響,使我深感課堂氛圍會影響學生對一門課的學習熱情,為此教師講課要注意貼近生活,富有邏輯性,簡單明了讓學生明白知識點的重點,可以適當調節講課風格,用幽默的語調引起學生的注意,引出所要講的內容,和學生產生良性的互動,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開展教學活動。
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
俗話說得好,“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充分說明了自主學習的重要性。有時候教師在一旁苦口婆心地說了又說要努力學習,重要的知識點講了又講,有的學生依然優哉游哉的不往心里去,考試的時候還是錯,這實在是令人心痛。素質教育提倡自主學習,提倡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要“放手”,可是如果“放”的太過,學生失去了往常教師的監督,整個人往往會松懈下來,這在時間分秒必爭的高中,實在不是一件樂觀的事情。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教師的當務之急是教給學生如何學習,充分調動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從心里想學了,自然就事半功倍,成功了一半。對于地理學科,特別是高中地理來說,教師可以多聯系日常生活,畢竟地域性是地理這門學科的顯著特點。
平日里我喜歡在上課前用在地球儀上隨便指一個位置,讓學生在地圖冊上找,然后提問這個地方的經緯度,溫度帶,地形地勢,氣候類型,人口分布狀況……學生們都當作小游戲一樣搶答,答對了還可以有點小獎勵。長此以往,班里的學生有時候為了調節學習狀態,在課間主動幾個人一組進行這樣的活動,讓大腦在數學題和英語單詞之外放松一下,結果班里學生學習地理課的興趣特別濃厚,喜歡在課堂上提出不同的見解展開辯論,作為地理老師,真是樂見其成,無比欣慰。
總之,高中階段是學生學習生涯的關鍵時期,也是沖刺階段,容不得絲毫的松懈。但這并不意味著就要不講究學習方法,學之有法,還能節省大量的時間在其他學科上,節省時間。高中地理作為一門相對輕松的學科,如果成為學習的短板,那就太可惜了,作為教師要兼顧到教與學,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注意學生的學習情況,真正做到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