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勛
摘 要:在新課程推進的背景下,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與模式,努力創建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豐富有趣的課堂內容以及高質量的教學水平。對如何構建小學音樂高效課堂進行簡要的探討,并提出了幾點具體措施。
關鍵詞:小學音樂;高效課堂;教學措施
小學音樂課程充當著引導小學生在小學階段健康成長的角色,通過音樂的學習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發現音樂的美,豐富自己的興趣愛好,積極調動自己的能動性,促進自身全面發展。因此小學音樂高效課堂對教學效果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
小學生天性愛玩好動,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對新鮮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要想保證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教師就不能以傳統、單一的形式進行教學。比如學生都喜歡過圣誕節,那么圍繞圣誕節來學習音樂方面的知識,學生的興趣也立刻得到激發。學唱《鈴兒響叮當》時,由于學生對這首歌的熱情和喜愛,很快就學會了,還可以組織學生把在生活、電影、動畫片中看到的圣誕老人和發禮物的場景描繪下來,在邊畫邊唱的過程中,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的情緒也異常高漲。因此良好的課堂環境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帶動他們產生積極的學習情緒,學生能很快融入音樂學習中,不僅鞏固了所學的新知識,加深了記憶,還能從課堂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與滿足,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二、選取合理的教學內容
小學生的認知能力、自控能力、學習能力等都處于不成熟的階段,而且喜新厭舊、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教師就要以學生的心理活動為重點換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去設計和選取一些易懂、新穎、好接受的音樂內容,比如搖籃曲、國歌、上學歌等曲目。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收集自己感興趣的音樂資料,然后互相交流討論并確定學習內容和方法,教師可適當參與和從旁指導。
在學習音樂中最基本的7個音階時,怎樣更好地加強學生對音的認知?這時就可以套用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比如學生都喜歡雨過天晴后天空出現的彩虹,剛好也是7種顏色(赤、橙、黃、綠、青、藍、紫),通過把音階與顏色相結合,讓學生自己動手,主動思考將每個音階替換成自己喜歡的顏色,分別進行配對記憶。通過用自己喜愛的顏色來學習、記憶對應的音階,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通過這些方式教師不僅能全面了解學生的興趣需求以及心理情感,還能在以后組織課堂教學時更好地從學生的角度去調整教學方式,使學生與教師之間有更好的情感交流。
三、創新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1.創建情境教學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形象為主題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比如在學唱《紅燈停,綠燈行》時,教師可以以生活情境中的紅綠燈指示和交通警察的手勢為題材,一部分學生表演過馬路的行人,一部分學生扮演交警,教師則手持紅色與綠色的紙牌扮演交通燈。在歌唱的時候,教師舉牌,“交警”做相應手勢,“行人”根據指示過馬路。通過創設這種生活情境,學生不僅學會了歌曲,還學會了最基本的交通準則,對歌曲想要表達的含義有了切身體會,培養了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2.結合學生生活來開展音樂教學
“音樂源于生活”,對于學生而言,音樂是一種自我展現,是一種情感的釋放。在音樂教學過程中,不能將學生束縛在局限、枯燥和無味的教學課本里,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以及周圍事物。比如在學唱《國歌》時,其中有三連音的節奏出現,如果只是單純、簡要的教唱,學生就難以形成記憶意識;但如果引入學生生活中玩具槍或是電視上機關槍的聲音,學生的思維就活躍了,每個學生都會發出“噠噠噠”的機關槍聲音,漸漸地就形成了《國歌》中三連音的節奏了。此法不僅讓學生準確地學會了三連音,還使學生體會到了愛國將士奮勇殺敵、不畏艱險的場景。
3.激勵贊賞,合理評價
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行為能力都不盡相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尊重每個學生。根據情況對表現優異、突出的學生要表揚和肯定;對表現差的學生要適時鼓勵和引導,希望他能做到怎樣?相信他能做到怎樣?從而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比如在課堂表演時有的學生害羞、不自信、不敢唱,教師要引導他站起來跟著自己慢慢唱,只要稍稍有點進步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讓學生覺得自己是可以唱的,而且還能唱得更好。還能增強和激發每個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參與興趣,從而提升音樂教學的效率。
綜上所述,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關注學生的情緒和心理變化,及時調整教學方式和課堂環境,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音樂學習中來。根據教學實踐,不斷努力研究探索,創新音樂教學方式,為構建小學音樂高效課堂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周媛.精心創設情境,打造小學音樂高效課堂[J].家教世界,2013,1(12):22-23.
[2]王紅霞.談如何打造小學音樂高效課堂[J].音樂大觀,2013,2(21):112-114.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