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嬌
摘 要:家庭教育是人類最原始、最真誠,也是最持久的教育。兒童的思想、行為、習慣都能反映出父母的影子。重視家庭教育方式,更好地促進孩子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差異;家庭教育;平等觀念
一、中美家庭教育的差異
不同的生活背景,所產生的家庭教育方式也是不相同的。家庭教育是人出生之后所接受的最原始的教育,同時也是影響兒童最深的教育方式。
(一)培養目標的差異
中國有句俗語,“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中國式的家庭教育方式更注重把孩子培養成“才”,在孩子身上寄予很高的期望,甚至還將自己沒有實現的愿望一并加在孩子身上。孩子的學習成績是擺在第一位的,忽視培養孩子的獨立、分享孩子的快樂、適應生存的能力。但問題是到底什么是“才”?上一所好大學,畢業之后順利簽約一份好工作,有著豐厚的報酬?這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的。孩子在這樣的家庭教育方式下,他(她)快樂嗎?他(她)真的可以成才嗎?其實恰恰相反,美國家庭教育的目標是“望子成人”,與孩子平等地相處,把“成人”放到第一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與他人相處之道、發現生活的美以此來更好地生活,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二)家庭教育內容的差異
中國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延伸,教育內容更注重知識的累積、智力的開發,把讀書放在第一位。每一個孩子都被培養成了應試的機器,應試能力強、動手能力弱,強調認知能力的培養,忽視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且不注重孩子社會能力的培養。美國家庭教育不光是注重智力的提升,同時也更注重培養孩子適應社會能力和獨立生存的能力,讓孩子全方位地發展。
(三)家庭教育方式的差異
中國的大多數家庭認為嚴格管教可以更好地促進孩子的成才。提倡封閉式的家庭教育,父母與孩子之間缺乏平等性,更不要說以朋友的關系相處,父母比孩子地位更高一等,一直強調的是孩子尊重父母,忽視父母尊重、理解孩子。美國的家庭教育提倡開放式的家庭教育,不僅把孩子當作“兒童”來對待,也把孩子當作“成人”來對待,以朋友的方式和孩子相處,理解和尊重兒童,給予孩子更多的是支持,而不是訓斥。
二、對中美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教育方式的改變
中國的家庭教育在多重歷史因素的影響下,忽視了孩子的獨立性、自主性與創造性。美國的家庭教育強調尊重孩子,張揚個性,但同時又有著過分放縱、過分夸張的地方。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長久的,也是牢固的。正確、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能夠幫助孩子成就美好人生。那么,家庭教育方式應該做哪些改變來更好地促進孩子的成長?
(一)樹立現代家庭教育理念
觀念影響著方式的形成,觀念是行為方式的理論基礎。有什么樣的家庭教育觀念,就會有什么樣的家庭教育方式。我們應改變以往“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封建思想,不要以成績定成敗,應重視孩子全面、可持續的發展。
1.樹立尊重孩子的家庭教育觀念
我們不能僅僅認為孩子就是“兒童”,應把孩子當作一個“存在的成人來對待。尊重、理解孩子,而不是只要孩子犯了錯誤,就認為是孩子的錯。每一個作為獨立存在的個體的孩子都是獨特的,父母應該從兒童的天性出發,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使之成為個性健康、人格健全、適應社會的人。
2.樹立平等的家庭角色地位的觀念
父母與孩子之間應該是平等的,父母教育孩子應避免用長輩式的命令,應意識到父母和孩子都是平等的個體。以平等的方式相處,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學習上遇到問題,孩子更愿意聽取父母的意見,這樣也有助于和諧家庭氛圍的形成。
(二)采用恰當的家庭教育方法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應采取恰當的教育方法。家庭教育方法既要嚴格要求,還要理性愛護;將言傳與身教完美地結合起來;既要重視學習成績,又要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1.潛移默化
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離不開家庭的影響。父母在家庭中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孩子,孩子的習慣,無論是好的還是不好的,都是在父母的影響下慢慢地形成的。父母不但要重視“有意識”教育,也要重視自己的“無意識”教育。
2.獎懲分明
表揚獎勵與批評懲罰的目的是不斷地促進孩子進步,成為孩子學習、前進的動力,但也不能頻繁使用。在什么場合下表揚、用什么方式進行表揚;在什么情況下需要懲罰、用什么方式進行懲罰也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3.因材施教
每一個家庭的教育方法都是不同的,因為孩子具有獨特性,有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家庭教育方式的選擇,要考慮到孩子自身的特點,要適合孩子個性的發展、認知水平的提升。父母要根據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發揮孩子的長處,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從而促進孩子全面發展。
家庭教育是一種復雜的教育活動,很難找到一種共同適用的模式。任何全面肯定某種教育觀念或全面否定另一種教育觀念的想法和做法都是片面的。采取適合自己孩子成長的家庭教育方式,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方式。促進孩子全面、健康、快樂的成長,成為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
參考文獻:
[1]張文新.青少年發展心理學[M].山東人民出版社,2003.
[2]葉立群.家庭教育學[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3]孟育群.親子關系與家庭德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4]劉波.教育孩子的100個對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馬卡連柯.家庭和兒童教育[M].美娃,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6]章國賓.淺談青少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J].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學報,1998.
[7]彭立榮.家庭教育學[M].江蘇教育出版社,1876.
[8]趙波.分析當前家庭教育的問題及對策[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4.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