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江
摘 要:課堂教學,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而課堂教學效果,是對教師教學目標完成程度的重要體現,課堂教學效果的高低,一直是各科教師都在努力追尋和想要達到的教學目的。以小學數學為例,并結合自身實踐,對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方法談幾點個人意見。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興趣;體驗情境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處于積極、活躍的學習狀態
當今的小學數學教學現狀是,學生覺得數學知識十分抽象、難懂,數學學習對于他們來說根本就是一種苦役,一點學習的興趣都沒有,在這種情形中,談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無疑是水中月、鏡中花。所以,這就要求作為小學數學教師的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處于積極、活躍的學習狀態。
比如,在學習《克與千克》這節內容時,一上課,我就拿出了從家里帶來的一包鹽和一包白糖,并在班里選擇了兩名學生,讓他們到講臺上用手掂掂,問他們在感覺上有什么不同,“一包輕一包重”,學生在掂了之后回答道,“沒錯,物品有輕有重,我們把物體的輕重叫做物體的質量,那么我們生活中物體的質量都用哪些單位來表示呢?如何準確地知道物體的輕重?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克與千克。”這樣,我通過在上課一開始拿出學生熟悉的物品并提出相關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創設體驗情境,鍛煉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在學生掌握了數學基礎知識后,我們可以為學生創設一種體驗情境,給學生提供應用數學知識的機會,從而鍛煉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讓學生學會學以致用。
比如,在學習了《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節內容之后,我就給學生創設了一種超市購物的情境,首先,在講桌上擺放上我在課前提前制作好的繪畫圖片,圖片上畫有各種商品的畫像和價格為小數的標簽,如乒乓球0.9元,鉛筆1.5元,蔬菜20.8元,糖果3.2元,牛奶17.3元等,然后選擇幾名學生,讓他們扮演顧客和銷售員的角色。這樣我就給學生創造了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的機會,鍛煉了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為本節課教學效果的提升提供了充足保障。
總之,我們在小學數學課堂上要想方設法采取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的教學方法,從而使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在我們的科學指導下獲得最大限度的提升!
參考文獻:
嚴家麗.小學數學高效率教學行為特點探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1-03-01.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