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權
摘 要: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項重要教學任務。然而,就目前情況而言,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普遍較低,這無疑給學生日后的深入學習造成了巨大障礙,所以,通過行之有效的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師目前應該重點關注和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能力;計算興趣;計算習慣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呢?筆者從以下兩方面對此問題進行闡述。
一、采用有效方法,激發學生濃厚的計算興趣
計算,即讓學生運用計算法則對數字進行計算,這對于小學生來說,特別是低年級學生而言,是枯燥乏味的,因此我們在對學生進行計算教學時,學生常常表現得缺乏耐心,產生不出計算的興趣和熱情。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進行計算教學時,我們應該采用有效方法,激發學生濃厚的計算興趣,這是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首要前提和基礎。
比如,我們可以運用游戲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計算,如在課前準備好幾張寫有不同數字的環形卡片,上課時選取5~6名學生,到講臺上將環形卡片戴在頭上,然后由我喊出一個數字如“9”,學生則要通過迅速計算和判斷,與數字加起來等于9的學生抱在一起,被遺留的學生則淘汰。這樣,我通過組織學生玩這樣的游戲,一下子使計算過程變得輕松愉悅,也訓練了學生的計算速度,培養了學生的計算能力。
二、加強計算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有的學生計算能力低,原因并非只是沒有掌握正確的計算算理和法則,也與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有關,這在小學數學考試中經常會體現出來,如書寫潦草、數字和運算符號抄寫錯、沒有驗算習慣等,針對此種現象,作為小學數學教師的我們,應該加強對學生的計算指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比如,在日常的計算練習當中,我們要求學生書寫工整、格式規范,不能書寫潦草;不可抄錯數字和運算符號,如不能將3.5×20看成35×20這樣的錯誤;在進行了計算之后,還要演算一次進行檢查,以降低出現錯誤的風險。只有這樣,在學生掌握了正確的計算法則和良好的計算習慣之后,計算能力才能獲得真正提高。
綜上所述,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一定要積極探究各種符合小學生認知特點和學習實際的計算教學策略,從而為學生日后的生活和學習提供便利條件。
參考文獻:
劉秀玲.小學數學計算教學價值取向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05.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