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恩棉++劉寧
摘 要: 文章在介紹慕課內涵與發展的基礎上,對慕課的優點與不足進行分析,并就如何使慕課穩步發展提出相應措施。
關鍵詞: 慕課 優點 不足 措施
一、慕課的內涵與發展
慕課(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指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是近年來開放教育領域出現的一種新型課程模式,是面向社會公眾的免費開放式網絡課程。其中“M”代表大規模,一門課程動輒可上萬人,多則十幾萬人;第一個“O”代表開放,凡是想學習的,不分國籍,都可免費注冊參與學習;第二個“O”代表在線,學習在網上完成,不受時空限制;“C”代表課程。因此作為慕課,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這四個要素缺一不可。
幕課的起源得益于美國科羅拉州的兩位化學教師喬納森·伯格曼和亞倫·薩姆斯。2007年,他們在自己的化學課上大膽實踐了慕課,不僅受到學生的喜愛,而且得到眾多同行的認同。在兩位教師的推動下,慕課開始在全美推廣。2011年,隨著薩爾曼·罕和他的可罕學院爆紅全球,幕課也紅遍全世界,被更多教育工作者了解[1]。2012年,慕課浪潮席卷全球,被《紐約時報》稱為“慕課元年”。多家專門提供慕課平臺的供應商紛起競爭,Coursera、edX和Udacity是其中最有影響力的“三巨頭”。從2003年起至2013年我國有286門大學視頻公開課程上網[2]。2014年5月8日,教育部推出自己的“中國式慕課”,名為“愛課程”,其中包括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等在內的16所高校首批在“愛課程”上線[3]。
二、慕課的優點與不足
(一)慕課的優點
1.結合了科學信息新技術。
與傳統教學相比,慕課將多種科學技術手段應用于教學過程,集圖、文、聲、像為一體,使教學活動變得豐富多彩,深受學生喜愛,大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以學生為主體,穿心教學內容和形式。
慕課打破一般網絡課程將課本知識以講說形式體現、與學習主體缺少溝通、無法根據授課對象靈活調整和針對性講授等難題,從內容上設置作業、討論、參與、答疑、考試、評價、證書等更多教學環節,授課內容由10分鐘左右針對不同知識點的層層遞進的微課構成,學生只有完成先修知識模塊才能進行下一步學習,增強趣味性。從形式上將學生學習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讓學生自己選擇上課時間和地點、控制學習內容與進度、提出問題與在線教師或其他學生討論。這種模式使得學生更能專注學習,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因此,較傳統教學模式而言,慕課設計以學生為主體,更符合心理學規律,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且對他們知識掌握情況的檢測更及時。
3.實現優質資源共享。
借助于網絡和慕課平臺,慕課使得課堂跨越校園甚至國度的限制而實現全球范圍內資源共享。
(二)慕課的不足
1.無法充分保證與學習者之間的溝通。
人的各項活動都是要和社會的其他構成體相互融入共同進行,學生在校生活的目的是獲得智和德兩方面素質的提高,除了學習知識外,還要學習做人,后者甚至比前者更重要。而慕課無法帶給學生傳統課堂所能給予的學習體驗,在某種程度上削弱教師思維方式、生活態度和價值觀等對他們的影響及校園文化對他們的熏陶作用。
2.難以真正實現因材施教。
慕課的教學內容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靈活性,但要完全滿足數量眾多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和專業功底等不盡相同的學生的要求是不可能的。
3.不能應用于所有課程。
慕課的特點決定了它不太適合像邏輯學、數學等難度較大的學科和動手操作性較強的課程。
4.無法確切掌控學習者學習狀態。
慕課的學習主要依靠學習者的興趣和自覺,教師基本不參與教學過程,教師不了解學生學習情況,使得自律性或主動學習需求較差的學習者不能真正有效地完成課程學習任務。從學習效果看慕課也有失敗的案例,《赫芬頓郵報》報道Udacity提供的由圣何賽州立大學開發的三門慕課課程的通過率分別只有29%、44%和51%,遠低于預期目標[4]。
5.短時間內難以普及。
從學校方面來說,慕課的實現需要有相應的硬件設施和為慕課服務的平臺與團隊,這需要相當大的投入。另外,慕課的運行也將使課程成本、量化、標準及評估等重新洗牌,不同利益群體之間需重新權衡,這對管理者是一個挑戰。
從師資方面來說,慕課課程的特點和實施對教師的專業知識、教學方法、計算機水平、個人魅力等都提出更高要求。
從學生方面說,慕課的開展需要他們具備必要的學習工具和設備,而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有能力具備這些條件。
三、采取措施,保障慕課的穩步發展
(一)健全慕課建設管理與評價體系
慕課建設不僅要重視立項評審,而且要重視建設質量,更要重視使用效果,防止有些教師為斂取資金或獲得晉升等而進行投機取巧的行為,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
(二)提升教師隊伍素質
慕課建設教師隊伍不僅要具有開發高質量慕課的能力,還要具有實施慕課改革的熱情和主動性,以確保充分發揮教育主體的作用。
(三)配備充足的教師數量
慕課建設需要有足夠的教師力量,以保證在線時間,在盡力做到隨時回答學習者提問的同時,還應在學習者學習比較靜默、互動不活躍的時候,提出適當課題,引導學習者參與互動,促進學習者完成學習任務。同時可以建立多人視頻回話系統,模擬課堂授課情景,實現教師與學習者、學習者之間的“面對面”交流,盡量發揮慕課在人文教育方面的作用。
(四)提高慕課資源質量
加強慕課資源的體系化建設,體現慕課課程的學習性和教育性。加大硬件投入力度,細化慕課課程內容,加強課程實施設計,提高視頻制作質量,增強慕課資源的播放效果,增強的課程趣味性,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習者自覺完成學習任務。
(五)優化慕課運作模式
建立與各高校合作的大型商業慕課平臺,提高我國慕課教學的市場化與社會化運作水平,擴大慕課應用市場,提高競爭力。
四、結語
慕課帶來的教育產業大洗牌深刻地影響到每個人,事關國計民生,理應受到足夠重視[5]。但慕課的建設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不能急于跟風,而要理智分析,冷靜對待,多方考慮,認真設計,量力而行。
參考文獻:
[1]朱劍萍,張蘇萍,葛敏敏.大數據時代高職教學思維的挑戰與革新:基于在線課程“幕課”視野的有效教學論[J].上海城市管理,2014(1):81-83.
[2]《教育》編輯部.慕課興起與思考[J].教育(周刊),2015(31):23-24.
[3]黃喆.英國推出大規模在線課程平臺以應對美國的競爭[J].比較教育研究,2013(2):108.
[4]馮秀芝,姜開運,任艷玲.慕課來襲緩緩行:慕課利弊分析[J].才智,2015(10):7-8.
[5]金輝.湯敏:慕課是一場中國輸不起的教育革命[J].決策探索(上半月),2015(3):80-83.
基金項目: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項目—15SC153;青島農業大學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建設工程課程建設項目-XJP201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