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世超
摘 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及素質教育的不斷實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越來越注重教學反思。對于高中化學來說,它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的理科性學科,其中化學反應原理是很重要的部分,同時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和重點,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高中化學反應原理。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國高中化學反應原理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教學反思,提出高中化學反應原理教學的實踐措施。
關鍵詞: 高中化學 化學反應原理 教學反思 教學實踐
新課改對于高中化學的要求發生了改變,教師要如何推陳出新,讓學生學到更多知識,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這都是高中化學教師面臨的挑戰。對于這些新問題,只有教師多加反思才能解決,才能將更好的教學方法運用到實踐中。特別是對高中化學中的化學反應原理,教師更應該重視。
一、高中化學反應原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在高中化學反應原理教學中,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有些教師,尤其是有些教課時間比較長的教師,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已經深刻地扎根在他們的腦海中,教學方式很難改變。而在化學反應原理課堂上,他們依舊采用傳授式的講課形式,他們依然是作為化學課堂的主體而存在,學生只能被動接收。其次,高中化學反應原理教學方法陳舊,缺乏課堂活力。素質教育要求高中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更新教學觀念,營造和諧、平等、輕松的課堂氛圍,積極主動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究與合作。特別對于高中化學反應原理教學來說,因為課時的原因許多化學反應原理都是抽象概括出來的,沒有通過實驗進行驗證,教師都是一味地在課堂上用理論知識講課,讓學生覺得學習枯燥無味,對一些較難的化學反應原理來說學生不能理解它的原理。最后,在教學化學反應原理時,有些教師沒有能夠把握好難度,講課的時候講的難度系數過于大,讓學生的思維能力跟不上,這樣大大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些教師過于簡單死板,只是讓學生死記硬背化學反應原理,這樣同樣造成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降低。
二、對高中化學反應原理教學的反思
針對高中化學反應原理教學中的這些問題,教師要學會反思,及時解決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一方面要反思的問題就是反思教師的位置是否要改變。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是主體,但在新的教學形勢下教師是新課改的參與者、解釋者,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在傳統的課堂上教師處于操控者地位,以化學知識的講授為主,沒有培養學生的化學素養,但新課改要求學生全方面發展,尤其是實踐操作。所以,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反思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位置,要進行改變,不能再以發號施令的身份出現,而是要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讓他們在輕松自在、師生平等、和諧的環境中學習,培養他們對化學的興趣。另一方面要反思是否要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高中化學教學并不是單單為了知識的灌輸,而是要讓學生學有所用。在過去的化學反應原理教學中,教師沒有注重實驗,只是讓學生知道理論性知識。但現在教師要反思是否要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讓學生告別過去紙上談兵式的學習,在日常學習中讓學生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自己在實驗中探究化學反應原理的由來。
三、提高高中化學反應原理教學有效性的實踐措施
從高中化學反應原理教學的現狀看,有很多方面都存在問題,教師對這些問題不僅要進行反思,更重要的是把反思的內容運用到實際課堂上。要提高高中化學反應原理教學的效率,首先要提高學生對化學課堂的興趣。化學反應原理的教學不要只從理論著手,要善于帶領學生進行實驗,在實踐中驗證理論。化學作為一門具有較強應用性的學科,決定了化學的教學手段和方式與其他理論學科存在很大差別,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不能僅僅局限于理論說教層面,尤其是化學反應原理的教學,應該借助化學實驗把抽象的化學原理和化學反應生動、形象、直觀地闡釋出來,這樣做就能使化學原理實現向具體應用的巨大轉變。比如學習硫酸亞鐵銨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進行實驗教學,讓班上的同學以小組為單位,教師創設一個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實驗中尋求答案,在學生實驗過程中,教師在旁邊進行指導,實驗完成后,教師讓學生通過實驗回答之前提出的問題。這樣能夠增加學生的動手機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同時采用實驗教學更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加強思維的獨創性、靈活性與敏感性,從而培養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優秀的品質和意志,對加強素質教育起到積極作用,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產生良好效果。除此之外,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有助于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運用及實際操作能力,培養出既會操作又既懂理論知識的高能高分的創造性人才。
其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懂得創新。在現代化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學校里引進了新型多媒體設備,教師可以利用這些設備進行化學課堂的創新。比如利用現在最流行的微課教學,教師在上課之前可以對高中化學反應原理的重難點進行錄制,然后發給學生,讓學生上課之后,有不理解的可以反復看,這樣能讓學生的基礎知識更牢靠,及時解決不懂的問題。還有一些受時間和場地限制的化學實驗,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視頻放給學生看,讓學生從中明白化學反應原理的由來。就像學習離子反應的時候,學生對離子共存有些模糊不清,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教學,把離子共存單獨拿出來講解,說清楚它的基本內容,把它不能夠共存的形式一一講解出來,像生成易揮發性物質就不能共存這些情況,讓學生下課后根據自己不懂的重難點反復地聽。最后,在化學反應原理的教學過程中,要尋求有效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在課堂上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情緒,和學生積極互動,注意學生的學習動向,及時調整教學節奏,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
四、結語
高中的化學反應原理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是一個不斷變化且長期的過程,它不僅需要化學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及時進行反思,而且要求教師把理論知識用于實踐中,增長學生的理論知識,提高其實際操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娟娟.“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難點成因分析與教學策略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