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尚龍 馬璐
摘 要:新時代背景下,戰略人力資源管理認為人力資源理應是企業的第一資源。戰略人力資源管理要求管理者在制定企業戰略時必須充分依據企業的人力資源狀況,將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緊密結合。本文在簡要梳理了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過程之后,從理論推演角度對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觀點進行了合理地解釋,說明了戰略人力資源管理對企業戰略的意義。
關鍵詞:企業戰略;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解釋
一、引言
人在推動社會和組織發展過程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從最初的工業革命階段到現在戰略階段,人對社會和組織的重要性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關于對企業中人力的關注,由成本控制視角到價值創造視角再到現在的戰略制定視角,也說明了企業中人力資源重要性的逐漸突顯。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產生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
二、人力資源管理的演變
一般而言,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即人事管理階段、人力資源管理階段和戰略人力資源管理階段。
1.人事管理階段
工業革命的興起使得對大規模人員的管理成為必要。此時對員工進行管理的目的僅是保證生產的正常進行,降低產生成本。內容主要包括員工的招募、工時記錄、工資支付、勞動關系安排及人事檔案管理等事務性內容,稱之為人事管理階段。以Taylor為代表的科學管理理論為人事管理學科奠定了基礎。而Mayo的霍桑實驗則將關于組織中人的研究從以工作為中心轉向了人本身,是人事管理向人力資源管理的過渡。
2.人力資源管理階段
Drucker(1954)正式提出并界定了現代意義上的“人力資源”概念。相關理論的研究開始揭示出企業中的人對價值創造的意義,人事部門的職能逐漸增強,由原來的成本控制部門轉變成價值創造部門。此階段的人力資源部門工作除了之前人事部門的傳統工作之外,還包括員工培訓、工作分析、績效薪酬等更能提高和激發員工忠誠度和工作熱情度的內容,且此時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既要滿足當前企業發展的需要,也開始配合企業長期發展戰略的需要。
3.戰略人力資源管理階段
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研究者和管理者開始轉向企業內部尋求支持企業戰略發展的資源,人力資源開始與企業戰略結合。1978年,Walker最早提出了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思想;1981年Devanna、Fombrum和Trichy進一步揭示了企業戰略和人力資源的關系,并初步建立了SHRM的基本框架圖;1984年Beer等人《管理人力資本》一書的出版則標志著戰略人力資源管理階段的正式到來。
三、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理論推演
戰略人力資源管理認為企業員工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最終依賴,持續、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實踐是企業獲得競爭優勢、實現戰略目標的重要途徑和關鍵過程。理解這句話需要明白幾個基本問題: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資源具備哪些特征;人力資源是否具備這些特征;人力資源管理實踐能否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并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的。
1.資源基礎理論
企業是一個資源的集合體,這些資源從形態上可分為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相較于有形資產,諸如知識、文化、人力資源在內的無形資產資源對企業而言則更為珍貴。資源基礎理論強調組織的競爭優勢是由組織內部的無形資源產生的。Barney的VRIO理論認為首先那些內部資源應具有價值性、稀缺性、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等特征,其次是企業對這些資源應具有組織整合能力,這樣企業才能掌握和發揮資源的優勢。依據這些特征描述,Barney指出可以被稱之為企業持續核心戰略性資源的內容,即企業文化、信任、人力資源和信息技術。
2.企業知識管理理論
企業知識理論主要解釋和完善了企業本質、邊界、異質性、存在發展等相關問題與內容。該理論認為企業是一個知識庫,認為企業的發展就是知識庫中知識的發展,包括知識數量規模上的增多擴大和結構層次上的優化改善。企業知識管理理論中的“知識”不僅包含企業的技術、專利知識,更多地是指企業的背景知識,比如企業文化、管理方式等。企業知識具有核心資源的特征,對企業競爭優勢的取得與維持至關重要,是企業戰略實現的保證。但知識始終是一種靜態的資源,其自身只是一種客觀存在,只有將之運用到現實實踐中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因此,在這一過程中,作為知識載體的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人力資本理論
人力資本理論是從價值創造角度說明其對企業的作用。Yound強調員工所掌握的技能、知識、能力等對企業而言是極為有利的,正是其所具備的這些資源的價值性才使得企業中的“人”具有資源意義。可以說人力資本理論使關于企業中人的研究視角從成本控制轉向了價值創造。依據人力資本理論,大量的實證研究證明諸如培訓學習、獎勵支持等在內的人力資本投資可以有效且持續地提升企業效益。此外,人力資本理論也指出人力資源管理對企業績效具有積極作用,為人力資源管理活動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并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提供可靠的作用路徑。
4.行為觀點理論
該理論認為企業戰略和績效的實現離不開員工行為的支持,而人力資源管理可以有效地引導員工做出有利于企業生存和發展的行為。人力資源是企業實現戰略目標的重要力量,而人力資源管理則是促使人力資源發揮作用的機制。Miles和Snow則強調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必須與企業的戰略緊密契合,只有這樣才能準確發揮人力資源的價值。行為觀點解釋理論推演的最后一個問題:戰略人力資源管理實踐可以通過影響企業員工的行為產生對企業績效的積極影響,并逐漸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
四、結語
資源基礎理論、知識理論、人力資本理論、行為觀點理論較為全面而合理地解釋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觀點,揭示了助理人力資源的實質,也很好地說明了人力資源管理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方振邦,徐東華.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北京),2010.5.1:1.
[2]Walker. Link human resource planning and strategic planning [M].1978.8:34~37.
[3]Devanna,M.a.,Formbrum,C.J.,Tichy,N.M. A framework for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In B.J.Formbrum[J].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1984,11-17.
[4]王永龍.當代西方的戰略人力資源管理[J].經濟管理,2003,04:50~54.
[5]Barney,J.B.Firm resource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7):99~120.
[6]杰伊·B.巴尼,德文·N.克拉克著,張書軍,蘇曉華譯.資源基礎理論——創建并保持競爭優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7.1:23~24,67~68.
[7]Youndt,M.A.et al.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manufacturing strategy and firm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6,39(4):836—866.
[8]Pfeffer,J.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people[M].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4.
[9]Miles,R.E. & Snow,C.C. design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systems[J].Organizational Dynamics, 1984,(13):36~52
作者簡介:蔡尚龍(1987- ),男,漢族,河南開封人,廣西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戰略人力資源管理;馬璐(1965- ),女,漢族,云南昆明人,博士,廣西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教授,研究方向:組織戰略與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