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庚勝
正當全國文藝界紀念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發表一周年之際,沈洋推出了新農村題材長篇小說《萬物生》。我以為這是來自深扎第一線的最新收獲,值得認真研討,以推動創作、促進繁榮。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中宣部等五部委隨即聯合下發通知,部署在文藝界廣泛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對此,中國作協積極響應,緊緊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精心組織、廣泛動員,團結引導廣大作家深入基層、深入生活,努力把扎根人民、學習人民、服務人民、謳歌人民的任務落到實處,責成創聯部定點深入生活辦公室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征集選題,并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確定了一批創作項目。云南省昭通市青年作家沈洋積極響應,主動深入到昭通市昭陽區永豐鎮三甲村掛職,體驗生活,在以往準備五年的基礎上,歷時一年創作出版了長篇小說《萬物生》。
文學作品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永豐鎮工作期間,沈洋同志與基層干部群眾打成一片,感受到基層干部開展工作的艱辛,感受到農民創業的艱難,更得到農村純樸民風的浸潤。他沒有忘記自己文藝工作者的身份,一直利用工作之余收集素材,深入思考。作品以鶴鎮為中國農村發展的縮影,以工作隊隊長文雅琪一家三代在不同歷史時期到鶴鎮開展群眾工作為主線,見證蘋果村的變遷,書寫了一個村莊在掙扎中蛻變的軌跡,彰顯了蘋果村村民和各色人等的世態人心、人性美丑,張揚了中國農民百折不撓、堅韌抗爭、敢于創造的拼搏精神。
作品還全景式展現新世紀的年輕基層干部駐村蹲點、走村入戶、了解民情、幫民辦事、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引領村民共建美麗鄉村的絢麗畫卷,努力破解當前新農村建設如何在物質文明得到極大發展的同時有效提升精神文明和道德素質的密碼,真實塑造了一群有矛盾、有思想、有能力、有作為、有擔當、有熱血的基層干部,以及一代熱愛生活、艱苦創業、純樸善良,不僅追求物質富裕,更追求精神豐富與自由的新型農民形象,描繪了當下農村大建設、大發展、各種矛盾交錯復雜、各項農村事業大發展的生活圖景。
《萬物生》以較小的開口展現宏大的場面,從黨的方針政策在農村的落實到百姓雞零狗碎的瑣事無不涉及,凡土地流轉、房屋拆遷、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工業發展等盡行反映,從時代變遷的陣痛展現了社會轉型期的人性扭曲與人們對新生活的向往。小說緊貼大地脈搏,富有生活趣味和時代氣息,同時又有歷史滄桑的縱深感,是一部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的優秀作品。
昭通人杰地靈,曾誕生國學大師姜亮夫等一大批雄才俊杰,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又涌現出在全國有廣泛影響的“昭通作家群”和“昭通文學現象”,先后有夏天敏、雷平陽兩人獲得魯迅文學獎,潘靈、樊忠慰兩人獲得魯迅文學獎提名,黃玲、李騫、潘靈三人獲得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胡性能等多人獲得十月文學獎、人民文學獎等重要獎項,不僅夏天敏、宋家宏等一批拓荒者開啟了昭通文學的新篇章,而且劉廣雄、傅澤剛等一批移居昆明的昭通籍作家創作成果豐碩,在國內文壇產生了廣泛影響。今天,昭通仍活躍著一大批作家作者,他們繼承傳統,勤學善思,敢于創新,堅韌執著,扎根一線,潛心創作,又為昭通文學爭得了榮譽。
青年作家沈洋便是昭通作家群中的一員,他長年在基層工作,先后擔任過初中教師、中學校長、鄉鎮機關文秘、報社編輯記者,還曾在市區黨政機關工作。近六年來,他一直駐村體驗農村生活,先后以金沙江水電開發移民、新農村建設、扶貧開發、民生改善等為生活現場,以展現溪洛渡水電站十年移民的艱辛歷程和移民干部群眾的巨大奉獻,創作了長篇紀實文學《他鄉是故鄉》。彝良“9·7”地震發生后的第三天,他又冒著生命危險挺進地震重災區深入采訪十天十夜,歷時兩年創作出長達四十余萬字的兩部長篇紀實文學。魯甸“8·03”地震發生后,沈洋再次冒險深入災區采訪,創作發表了大量文學作品,并積極組織編輯地震文學??瑓⑴c組織文藝界開展募捐活動。
這些復雜豐富的閱歷,不僅鍛煉了沈洋個人的工作能力,也為他的小說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近年來,他已在《中國作家》《文藝報》《中國藝術報》《散文選刊》《黃河文學》《四川文學》《廣州文藝》《橄欖綠》《邊疆文學》《滇池》等報刊發表文學作品百余萬字,已出版小說集《紅裙子的流向》《穿透瓦房的陽光》、長篇小說《大救駕》、長篇紀實文學《彝良大地震》《遙遠的洛澤河》《他鄉是故鄉》等七部。其中,中篇小說《包裹》被改編為同名電影(編劇之一)在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播出,還被教育部和國家廣電總局列為第三十批向全國中小學生推薦的十部優秀影片之一,入圍第三十五屆開羅國際電影節“金字塔金像獎”競賽單元,獲第四屆澳門國際電影節“金蓮花獎”入圍獎。有關作品曾獲云南文化精品工程獎、云南省政府文藝基金獎一等獎、特別貢獻獎。
這些成績對沈洋同志來說只是起點。目前,他仍繼續堅守在魯甸地震重災區,幫助災區群眾開展恢復重建工作,并依舊心系文學創作。值得祝賀的是,他申報的地震恢復重建選題又被中國作家協會列為2015年作家定點深入生活扶持項目。我相信,兩年之后,他那反映地震恢復重建的新作品又將面世。
這里,我所要寄希望于各方面的是:一是各地作協要繼續貫徹落實好習總書記在全國文藝工作者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以及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繼續做好團結引導、聯絡協調和服務管理、自律維權工作,積極組織廣大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二是作家朋友們要倍加珍惜這個偉大的時代,深入基層生活,多與群眾打交道、交朋友,多關注群眾的生活狀態,從廣大群眾的生活中汲取營養、創新思維、創新手法,力爭在高原之上創高峰,以回報時代、奉獻人民。三是沈洋同志能以長篇小說《萬物生》為新起點,取長補短,克服以往的不足,再接再厲,再創佳績。
作者系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副主席。
【責任編輯 吳明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