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鎖成
摘 要:在市場經濟和市場模式的不斷更新變化刺激下,國有企業都在逐步構建適合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管理機制。而作為國有企業管理中占有重要組成部分的國企政工工作,更應該與時俱進。重新明確政工工作的職能定位,并且在明確職能定位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政企的工作模式,以構建適合企業現代化管理機制的工作模式,實現政工工作與企業管理一體化的目標,滿足企業管理的確切需要。本文在分析國有企業政工工作職能定位的基礎上,對新時期政工工作的創新提出了一定的見解,希望所構建的創新工作模式可以充分適應現代企業管理的要求。
關鍵詞:新時期;國企政工工作;職能定位;工作模式;創新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的思想價值觀念正在朝著日趨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政工工作更需要有效地發揮自身職能,注重思想意識的培養及道德境界的提升,這樣才有可能推動企業乃至社會的發展。同時,面對新時期國有企業自身經營管理體制已然發生的變化,政工工作也必須作出適當的調整與改革,與時俱進,迎接全新的挑戰。
一、對我國國有企業政工工作發展現狀的分析
(一)政工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創新,工作的實效性能較差
政治思想工作的開展不能為企業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這也就導致很多企業的一線職工及上級領導對政工工作沒有給與足夠重視,政工工作人員一般是由其他部門以兼職形式負責的,負責人員對政工工作模式的創新、成效的提高積極性不高,在政工工作開展過程中所采用的思想、方法、經驗都較為傳統、陳舊,政工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創新。在社會發展新形勢下,國企需要的是會管理、懂經營、講政治的復合型人才,而國企政工工作方式陳舊、工作人員素質偏低等缺陷極大的阻礙了國有企業的發展進程。
(二)政工隊伍穩定性差,政工部門人員缺乏現象較為嚴重
當前很多國有企業大力倡導節約資源,會對那些與企業生產經營聯系不大的部門進行削減處理,政工部門就是其中之一。大部門企業對政工工作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政工工作無法為企業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所以開展該項工作的必要性不大、積極性不高,政工工作人員的升職渠道非常有限,有些企業甚至就沒有專門的政工人員,政工工作人員一般是由其他部門以兼職形式負責的[1]。大部門職工都不愿從事政工工作,其他部門的職工更不愿意轉入政工部門從事該項工作,該部門的工作人員也因工作不被重視、升職無望而消極怠工、盼望轉崗換崗,兼職該項工作的職工也將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本職工作上。當前國有企業面臨著年輕職工不愿意從事政工工作、政工隊伍穩定性差的嚴峻挑戰,政工部門人員缺乏現象較為嚴重。
(三)政工工作地位不高
自改革開展以來,我國制定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總方針,在該形勢下我國國有企業也紛紛開始引進現代化經營管理體制,并將企業的工作重心放在了企業的生產經營上,希望通過生產經營的改革、創新為企業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像政工這種與企業生產經營沒有直接聯系的部門已逐漸被邊緣化。國有企業領導在該形勢下不再像過去那樣重視政治思想工作的開展,由之前的企業主導部門逐步轉化為了服務部門。很多國企因政工工作無法為企業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而降低對該部門的資金投入,政工工作人員乃至政工干部的薪資待遇都非常有限,在企業管理中政工部門的工作地位非常低下。
二、新時期國企政工工作的內在要求
圍繞著如何實現落地效應,以下將從目標管理下展探討。
(一)目標分解要求
根據管理學原理可知,企業各職能部門工作的價值取向,應在企業整體發展目標的范圍之下[2]。這也就是說,政工部門的工作導向應植根于企業的總目標。在本文開篇就已提到,企業面臨著技術改造和產能結構優化的目標,這也就為政工工作的“落地”提供了切入點。具體來看,如何提升廣大職工的創新意識,以及如何增強他們的成本控制意識,則是新時期賦予政工工作的內在要求。由此不難看出,若只是運用傳統工作的那種“空對空”模式,將無濟于事。
(二)目標協同要求
目標管理所包含的目標協同機制表明,政工部門應結合其它職能部門的需要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如生產一線職工、管理部門職工,乃至企業管理層人員,都應納入到政工工作的范圍之內。根據物質確定意識的唯物主義原理,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給予他們關心和實際幫助。從中又可以看出,新時期對政工工作的定位已從傳統的教育,轉換成為了如今的合作模式了。
以上兩個方面的要求,便為其的職能定位提供了指向。
三、明確國企政工的職能定位
國企政工的職能可以理解為國企政工在工作中應該承擔的任務和需要履行的職責。為了更好適應現代化的企業管理機制,滿足企業的確切需求,國企政工應改變傳統的工作理念,重新明確政工的職能定位方向。國企政工的職能定位可以從這三方面來落實,即實現對企業員工的思想教育職能.實現對企業基層員工的協助職能.實現對企業員工的需求反饋功能。
(一)實現對企業員工的思想教育職能
為了更好地適應企業的現代化管理機制,國企政工應從傳統的教育模式變為與企業員工之間互相合作的模式。政工部門要想充分實現對企業員工的思想教育職能,應當把全體企業員工都納入教育范圍,由生產第一線的工人到企業管理人員以及高層次管理人員,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教育工作,提高企業全體職工的思想素質水平[3]。同時在企業中樹立優秀員工楷模,在各個企業中進行報道,以激發企業員工對工作的激情,鼓舞企業員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使員工在工作中有更加積極的精神面貌,實現政工對間接推進企業發展的作用。
(二)實現對企業基層員工的協助職能
在國有企業現代化管理機制的實施下,必然形成企業職工收入分配不盡合理的地方。如管理層人員的收入水平比基層職工高出很多,各個部門之間的收入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是不同的勞動內容以及勞動效率導玫的必然結果,也是企業在現代化管理機制下需要不斷去改善的問題,需要企業去認真的對待解決。為了保證企業運營有良好的秩序,企業員工良好的工作情緒。因此,政工工作就應該從實際出發來關心這些有生活困難的基層職工,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給予關心和實際幫助,實現對生活有困難的企業基層員工的協助職能,穩定企業發展的生產能力。
(三)實現對企業員工的需求反饋職能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物價的飛漲以及消費的提高,企業員工在生活和工作中也面臨著更大的壓力,這是形成企業員工對物質需求增加的必然因素。作為企業管理部門的國企政工,應該深入企業基層中,自身建立對企業員工需求的反饋職能,實現時刻服務于群眾的宗旨。對各個層次的企業員工進行開展調查工作,了解各個層次的企業員工合理的物質需求,如對績效管理要求、工薪要求以及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并向企業高層領導進行及時的反映[4]。這樣企業高層領導就能采集到員工各種需求的總體資料,更加了解員工的內心想法,在企業的改革工作中對員工物質需求這方面進行參考并積極落實。
四、國企政工職能定位下的工作模式創新
國企政工部門應隨著企業理念和運營模式的變化,構建適合現代化管理機制的工作模式。為了政工在企業管理中更好地發揮效率,間接促進企業的發展,國企政工必須創新工作模式。以更加滿足企業需求的目的,實現與企業管理的一體化。包括創新政工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創新政工的管理制度和考核獎懲制度這三個方面,應把企業的實際情況和確切的需求相結合。
(一)創新政工的工作理念,適應企業管理文化
企業的經營理念和運營模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然而,目前的國企政工在開展企業文化管理工作時,仍使用的是傳統的工作理念,導致難以適應企業的管理文化,那么政工在管理工作中就不能充分地發揮效率。這就要求政工需與時俱進,加強管理方面的學習,不斷創新工作理念。可以通過網絡技術、信息技術這些平臺加強學習,了解更多的信息。同時部門也可以相應地開展一些政工方面的知識講座,聘請相關的思想政治工作專家進行全新的工作理念及政工開展工作方面的講解,實現創新政工的工作理念和開展工作的能力。政工應把創新的工作理念運用于企業管理過程中,達到與企業管理文化一體化的目的。
(二)政工運行機制的創新
新時期國有企業的運營模式以及經營理念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的政工人員繼續沿用傳統的工作理念,將無法推進企業的管理工作對此,政工師首先要加強管理方面的學習,借助網絡通訊、信息技術等現代化的平臺以不同渠道吸收和宣傳更多的知識與信息[5];其次,企業內部或部門之間可以適當地開展有關政工內容的知識講座,邀請相關方面的專家講述最新的工作理念或工作模式,為日后新工作模式運用于企業管理之中奠定基礎,實現企業與文化一體化的管理模式。
(三)創新政工的管理和考核獎懲制度,提升工作效率
創新政工的管理制度和考核獎懲機制,主要體現為實行政工人員目標式管理和競爭激勵的工作模式。實行政工工作目標化的管理,應把企業的實際情況和確切的需求相結合,才能達到更好的作用效果。同時建立競爭激勵模式,獎懲制度的考核。定期對政工工作進行評比檢查,并把政工的工作成果展現出來,針對工作成果較明顯較好的政工進行獎勵激勵,對于工作成果較不明顯的政工進行合適的批評懲罰。創新政工的管理和考核獎懲制度,提升政工工作效率,更好地定位政工工作的職能。
(四)重視企業職工合理的物質利益訴求
不可否認,現在職工所面臨的生活壓力比較過去已明顯增加。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切交換都以貨幣為媒介。這就使得他們在生活壓力的改善方面,主要建立在工資水平增加的基礎之上。同時,只有在減輕了生活壓力的前提下,職工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在工作之中。因此,企業管理者不應回避職工希望獲得物質利益的訴求,這是時代變遷所形成的客觀因素使然。
(五)引導職工形成良好的職業觀念
企業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中,對楷模的樹立不能丟掉。正因為青年職工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通過引入企業發展歷程中的楷模榜樣,將給予青年職工內心深處強烈的震撼[6]。最終,起到引導他們形成正確工作態度的作用。伴以企業傳幫帶制度的建立,又必將通過中年職工的言傳身教不斷感染青年職工。最終,促進職工整體良好職業觀念的形成。
(六)創新政工工作方法,并實現群眾監督機制
在政工的工作開展過程中,政工應該深入到基層中去,深入企業機構,了解廣大企業員工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需求。只有政工對企業以及企業員工有更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去開展工作。同時政工應該加強學習,掌握多方面的知識,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創新性的開展工作,把自己要做的工作與企業確切的需要結合起來,提高政工的工作效率。同時政工部門應組織定期向各個企業和企業員工匯報工作,讓群眾參與到政工部門工作考核中來。實行民主評議政工干部的工作,這樣就能實現群眾對政工干部的監督和考評,使政工部門真正做到服務于人民。
總而言之,為適合現代化管理機制,國企政工工作應重新明確政工工作的職能定位,將政工工作的職能定位于實現與企業管理的一體化。體現在創新政工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創新政工的管理制度和考核獎懲制度這三個方面,這不僅是適應企業觀代化管理機制的要求,亦是實現其與企業現代化管理一體化的重要途徑。除此以外,還要在明確職能定位的基礎上不斷地創新政企的工作模式,以構建適合企業現代化管理機制的工作模式,實現政工工作與企業管理一體化的長遠目標。
參考文獻:
[1]杜巖.新時期國企政工工作的職能定位與模式創新[J].商,2014,02(35):49-49.
[2]逄勝楠.新時期創新國有企業政工工作的路徑探微[J].企業文化旬刊,2015,01(05):76-77.
[3]楊得勝.新時期國企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創新探討[J].東方企業文化,2012,05(12):66-68.
[4]李永清.新時期中石化油田政工工作的職能定位和工作模式探究[J].青年與社會:上,2014,09(11):276-276.
[5]梁木.新時期政工工作職能定位與創新模式探究[J].企業文化旬刊,2015,01(12):132-133.
[6]岑玉琳.論新時期國企政工工作的職能定位與工作模式創新[J].東方企業文化,2013,02(1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