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鑫
摘 要:從上個世紀末以來,消費者的消費期望開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經濟發展模式也在不斷革新,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越發明顯。為了保持企業自身在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就必須要不斷創新管理方法,改善管理模式,通過先進科學的管理理念來組織生產活動。在過去的生產經營模式中,我國的制造企業運營效率逐漸低下,各生產管理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信息溝通,產品生產效率不高且質量得不到保證。另外,制造企業的原材料供應鏈也不穩定。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我國制造企業的生產計劃管理進行探討,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制造企業;生產計劃;管理方法;運作模式
從上個世紀末開始,經濟全球化速度不斷加快,我國的科技水平不斷提高,網絡技術、信息技術等不斷發展。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使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需要不斷研發新產品,加快產品的更新換代來贏得市場份額。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環境下,企業必須要不斷提高生產效率和管理效率,降低存貨成本,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性能,做好成本控制,提高服務水平。想要實現這一系列的轉變,企業必須具備靈活的市場反應能力,從而不斷研發滿足消費者消費期望的產品,占領市場份額。而怎樣才能提高企業的市場適應能力呢?這就涉及到效率的問題。因此,企業需要及時改進和完善自己的生產計劃,改善管理方式,通過科學合理的生產計劃來組織生產活動,從而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管理效率,贏得市場反應時間,保持自己的競爭能力。
一、當前制造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環境
(一)產品更新換代速度加快
隨著科技生產水平的不斷提高,企業的產品研發能力也在日益進步。產品的研發能力進一步提高,將會導致新產品的生產加快,最終使得產品的生命周期變短,更新換代的速度加快。與此同時,產品的更新周期變短,產品類型和內容變化速度加快。正因為一個產品從流入市場到退出市場的時間越來越短,因而企業能夠進行產品研發和生產的時間就要求越來越高,無疑是給企業增加了負擔。由于每個參與市場經濟活動的企業都希望自己生產的產品能夠滿足消費者的心理期望,從而擴大產品的市場份額,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但是由于每個企業都是這樣的想法,競爭壓力就逐漸加大,每種產品在市場上的盈利期就逐漸縮短。在產品更新換代速度日益加快的情況下,怎樣有效提高產品的生產效率和研發速度就成為了贏得市場的關鍵因素。最快生產出新產品的企業必將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在市場競爭中更具優勢。
(二)產品類型逐步多元化
由于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在不斷變化,市場上對產品類型的需求就越來越強烈,這就導致制造企業在進行產品研發時會不斷推出新的產品品種,如今我們在市場上所能看到的產品類型是琳瑯滿目。由于每個企業都想要推出更多更好的產品,因而致使整個市場的競爭就進一步加劇,產品類型多元化,產品數量不斷增多。在這樣的趨勢下,企業就需要不斷創新產品組合,通過研發更多領域的產品或者在同樣領域當中的新產品來贏得市場份額,保持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三)產品交貨時間要求越來越快
隨著市場競爭環境越來越緊張,市場經濟活動的發展變化速度越來越快,消費者對產品的推出時間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企業就需要將自己的競爭目標進行適當的調整,過去企業的主要競爭對象是產品的品質和產品的數量,而如今產品的更新換代如此之快,企業就需要將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新產品的研發和上市時間方面,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新產品推出上市,滿足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所以,怎樣進一步縮短產品的研發時間和生產周期,提高產品的生產效率,成為了當前大部分企業需要積極思考的問題,也是當前制造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勝利的關鍵因素之一。
(四)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
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消費者對產品就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不僅關注產品的品質和質量,同時也會考慮產品的售后服務水平的高低。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市場經濟的壯大,消費者已經從最開始對標準化產品的購買和消費逐漸轉變為定制型產品的需求。這些種種變化都將直接促使產品生產方式的變化。過去的產品生產方式以標準化生產為主,就是在企業設計出一種新型產品之后,直接對該種型號的產品進行批量生產,消費者從市場上購買符合自己期望的產品。但是,隨著消費者消費需求的變化,標準化生產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市場需求。如今企業需要充分了解每個客戶的消費需求,根據每個顧客不同的消費需求進行定制和生產。這樣一來,企業所生產出來的產品是直接符合顧客的消費期望的,已經是存在潛在客戶和市場需求的。
二、制造企業生產計劃管理的新特點
(一)信息收集途徑更多
生產計劃的制定和確定依賴于足夠的經濟信息。在過去的生產計劃制定方式下,制定依據主要包括兩點,就是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以及企業內部資源的相關信息,在對企業內部和消費者相關信息充分了解之后,再進行生產計劃的制定。
(二)決策權分散化
過去企業在進行有關生產計劃的決定時,主要以集中決策方式為主。隨著企業管理方式的不斷創新,在當前的生產計劃決策方式中,企業的決策權趨于分散化,一個計劃的通過需要經過多方面的商量和探討之后才能最終確定。除此之外,企業在進行一個產品的生產計劃的決策時,需要考慮到市場中生產類似產品的企業的決策計劃將會產生的影響。
(三)信息輸送系統更完善
企業的生產計劃是否能夠得到落實和有效的實施,還要依靠企業強有力的監管措施的執行以及制度規范的約束。想要有效提高企業的監督管理能力,企業應當建立健全相關的信息系統。過去企業的生產計劃信息系統是鏈條式的體系結構,進行直線信息輸送。而隨著企業管理的不斷革新和完善,當前企業的生產計劃信息系統是網絡式的體系結構,有利于各個部門之間進行有效溝通和信息分享。
參考文獻:
[1]黨永剛.制造企業生產計劃管理研究[J].科技展望,2015(14): 184-184.
[2]彭嶺.制造企業生產管理系統應用分析[J].現代企業教育,2013(20):91-91,92.
[3]趙勝軍,張博,李焱等.裝備制造企業提升生產計劃管理的措施探討[J].科技與企業,2012(1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