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翠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主要途徑,是德育教育的主陣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要提高課堂的實效,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就必須圍繞學生這一課堂教學主體的需要展開,充分激活學生思維,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堂實效;課程改革
伴隨教育的全面發展,教師教學理念和學生學習方式正在發生巨大的轉變,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主動質疑和探究,倡導課堂教育的實踐性,提倡教師要構筑新的教育理念,突破以往封閉、單一、機械的教學模式,在教學環境和教學方式上要大膽革新,創新方法,從而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思想品德成為一門學生愿學、樂學的學科。對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對此,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認識:
一、利用新式教學工具,營造“視聽盛宴”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在教育上的快速普及,教學方式發生了革命性變化,現在初中學校普遍都建有微機室和多媒體教室并接入互聯網,高效、敏銳的信息獲取和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都為多媒體教學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多媒體教學能把聲音、圖像等生動地展示給學生,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為此,我們的思想品德課教師要能夠緊跟時代步伐,創新教學方式,加強學習,特別是學習現代教育技術,掌握計算機運用的基礎知識和課件的制作方法,著力推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為學生營造震撼感官的高效課堂。
二、精彩設計導入環節,增加學科吸引力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學中,新課導入是一節課成敗的關鍵環節,是師生間產生情感共鳴的要點,也是師生心靈溝通的第一座橋。設計出精煉、貼切、感人的情境來導入,可以使學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激發其思維和求知欲,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整個教學中起著誘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因此,我們要注意教學導入的情境化,精心布置“開門環節”。在新課進行前,教師可以編擬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富有啟發性的情境,引導學生回憶、聯想或滲透本課學習目標。實踐中可以采用:講故事導入法,中學生都愛聽故事,教師可根據思想品德教材內容的特點和需要,選講他們熟悉的或與其生活聯系緊密的故事片斷給學生聽,也能提升其興致,進而導入新課;真實事例導入法,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有利于調動學生對身邊人、事、物的關注。為此,可設計引用學生身邊的事例;熱點事件導入法,以社會熱點事件,尤其是有關少年兒童的事件導入,能引起學生注意,為新知識學習做好心理鋪墊。
三、以人為本,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
以往學生的實踐活動只限定在做練習、寫作業等環節上,而在其他教學環節,學生幾乎是“無言的聽眾”。因此,如何在實踐中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樹立“以生為本”的觀念是我們必須關注和解決的大問題。思想品德課的實踐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意識,突出主體參與,將“以生為本”應用到教學中,就是各項教學活動都應把學生放在首位,運用各種科學的方法和途徑,使每一位學生都成為課堂組織管理的參與者,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態從事學習,全身心地為實現課堂學習目標而努力。由此可見,“以生為本”要求就是要在一切教學管理中解決好人的問題,即解決好學生的思想、認識、情感以及知識、技能等問題。所以,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應當大膽嘗試實踐教學,喚醒、激勵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與教師共同參與教學活動。“以生為本”要求我們把學生作為教學過程的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發揮其主動性、能動性,達到鍛煉學生能力、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過去的課堂模式大多把教學目標定位在引導學生掌握知識上,學生被動地記和聽。而新課程改革則是把教學目標定位在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和提高上,即把學生視為具有多方面發展需要和發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觀能動性、能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人。在實踐教學中,要從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式出發,鼓勵學生大膽思考,積極參與,更好地發揮其主體作用。鼓勵學生談自己的親身經歷,談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然后發動同學們一起研究,并引導學生從課本中尋找解決辦法;學習了心理品質的有關知識可以引導學生幫助其他同學解決實際生活中的許多煩惱。這樣就會促使學生們轉變對思想品德課枯燥無味的偏見,幫助他們解決許多生活中的問題,激發起學生們學習的熱情。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過去那種傳遞知識式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以實際而言,學生除了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外,還應掌握運用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技巧。思想品德課必須改變單向灌輸,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因為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沒有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還嚴重地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壓制了學生創造能力的開發,助長了學生的學習依賴性,不利于學生素質的提升。教學中,我們應努力探索師生互動,以創新能力培養為主,也就是做到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把課前準備的重點放在對學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學的重點轉移到學生學習方法指導上,放在對學生分層要求、分類提高上,把引導的重點放在學生心理、思維的疏導上,把評價的重點放在學生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上。而培養創新能力正是素質教育的重點,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啟發、引導學生善于把不同知識重新組合解決問題,善于從不同角度來觀察、分析問題,開拓思維,大膽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等。在教學中始終要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作為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最終目標,力求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品德的積極主動性,超量完成課堂任務。
總之,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教學中我們要綜合運用教學工具,以學生為主體,根據教學內容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從而真正讓學生喜歡上思想品德課,提高思想品德課堂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