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秀琴
摘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最主要體現形式,也是學生把自己的知識、體驗、感情外化的一種表現,是學生知識重組、創新的過程。因此,在生活中要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樹立寫作信心,指導學生學會積累素材,掌握寫作能力。
關鍵詞:模仿;信心;激發;積累;作文評價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學生掌握知識、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集中體現,是人們系統地表達知識和經驗、思想和感情的書面形式,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學生作文能力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標準,因為作文能力是學生語文水平的綜合體現,在新課改形勢下,我們要加強學科間的合作,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其主體作用,在點滴中逐步提高寫作素養。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我的一些粗淺的做法:
一、從簡入手,仿寫范文,樹立信心
模仿是這一年齡段的孩子的重要心理特點之一,也是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本身具有針對性強、有法可循的特點,既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又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學生的模仿性很強,先仿寫范文對逐步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是非常有好處的。在指導學生作文時,便可指導學生從句子到片段再到全文進行仿寫,讓學生從范文體會各種寫作方法的技巧和語言。要引導學生不生搬硬套的機械性仿寫,要在仿中學,老師在教學生寫作的過程中不能使學生的思維受到約束,而要讓他們有自己的思維特點。例如,學習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一課后,可讓學生學習文中描寫環境的語句的特點,仿寫了《我家的后院》等,讓學生理解了文章是怎樣通過細心觀察來描寫大自然優美景色的,實際上學生進行模仿性寫作訓練時,創造思維之光不斷閃現。他們的習作處處體現了自己的創造思維。世上無難事,作文也是這樣。一開始不要怕寫不好,只要勤練筆,熟能生巧。可以通過寫手抄報,印發學生優秀習作集,指導、鼓勵學生向報刊投稿等形式,讓學生獲得較多的“發表”自己文章的機會,滿足他們的表現欲望,這些都是非常有效地激發作文興趣的辦法。另外,多用一些名人成功的經驗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并且還要善于發現學生作文的長處,哪怕一丁點也及時給予肯定,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曾經的一次作文課上,一個學生在題為《月亮遐想》一文寫到“月兒害羞,待到十五展歡顏”,縱觀整篇文章,錯別字病句很多,想到哪兒,寫到哪兒,次序紊亂,僅此一句較好,在評講作文時對這一語句給予高度評價,該生深受感動,同學們也深受感染。從此該生便對寫作有了濃厚興趣,建立起了寫好作文的信心。
二、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作為學生“樂寫”作文的第一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非常重要,有了興趣才會主動參與其中,才會頓生靈感,有了靈感就會想,想出框架才能寫,發現問題就改,偶得佳句就用。這樣久而久之,寫作就成了無形壓力下的自覺行動。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應成為作文教學的重要原則。教師的主要職責就是要善于運用各種方法使學生對寫作產生興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實現由被動寫到主動寫的轉變。實現這一轉變的基本前提是教師必須對學生的生活實際、心理特點、思想狀況、寫作水平有一個深刻全面的認識和把握。在具體的寫作訓練中,給出適合學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設計作文題目,好的文題能讓學生感到興致盎然,只要貼近學生實際,標新立異,就能調動他們的寫作熱情。如“初中生的煩惱”“手機的傷害”等。在我們現在的日常作文教學中,許多老師并不重視作文的命題選擇,表現在對學生作文的訓練缺乏考慮,作文布置往往循規蹈矩,題目陳舊,內容重復,致使學生了無興趣,絲毫沒有創作激情。其實作文題目設計如何,集中體現了老師自身的素質水平,也關系到寫作訓練的成敗。所以我們要重視作文的命題,善于捕捉他們生活中閃光的情景,題目一定要出在學生身邊,最能體現學生生活,否則他們會覺得無話可說,無情可訴。即使寫出文章也是胡編亂造,東拼西湊。現在的學生,生活豐富多彩,接受新鮮事物快,教師必須善于觀察他們,熟悉他們,才能設計出符合學生口味的作文題目來,進而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調動學生的作文積極性,提高他們的作文能力。
三、注重積累,指導學生拓展知識面,廣泛閱讀
想要切實提高學生寫的能力,必須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僅憑每個人的實踐經驗,對社會的了解總是有限,要積累素材,也不可能樣樣親歷,這就必須學會多積累間接經驗,而獲取間接經驗的最有效途徑便是閱讀。可以說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獲取寫作素材的重要途徑。讀書是吸收、積累的過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語言的表達方法都在不知不覺中儲存起來。一旦需要,這些儲存就會呈現出來,供你應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隨手拈來,不費思索而順理成章,進而推陳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達得生動、完美。閱讀的確是一條通向提高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當今社會是信息的社會,每時每刻都有很多信息通過各種媒介在流動著。而當代中學生的生活閱歷較淺,因而就必須每天閱讀,獲取和貯存信息,造成一種勢能,使胸中有故事。把閱讀獲得的信息轉化為創造能力,從而產生不吐不快的寫作欲望。要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增加閱讀量,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因而產生寫文章的積極性。不僅如此,多讀還要多寫,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復歷練,寫作也一樣,訓練達不到一定強度或熟練程度,就難奏效。寫作更是一種創新,必須在反復實踐中體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規律。要養成勤動筆的習慣。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寫作能力是在不斷實踐中提高的,只有多寫了,作起文章來才能得心應手,尤其是寫作困難生更應勤練筆,只有堅持練筆,才能以量來促質。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養成勤寫筆記的好習慣。
四、綜合改革作文評價
新課標指出: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以往,語文教師是學生作文的唯一閱讀者和評價者,個人主觀性特別強,而且往往很不及時,不利于學生對自己作文的正確認識,因此,我們在習作評改時要將師評、自評、互評相結合,使全體學生參與了評價別人、評價自己和被別人評價的活動,使每一位學生既是評價者,又是被評價者。他們在學習活動中始終處于主動的地位。在班內舉行作文展覽,讓學生主動對比其他同學作品等等,實現了更加充分共賞互評的效果。這樣,學生通過自我診斷、共賞互評,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學習別人的長處,真正做到了用評價激勵學生,促進他們寫作能力的不斷進步。
總之,中學生的作文能力是一項綜合能力。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要繼續努力探索作文教學的新路子,積累教學經驗,改進方法,勇于開拓,為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而不懈地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