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云
[摘 要]課堂的提問是教師常有的教學手段,教師要提高自己提問的技能,避免出現無效的提問。使每個提問都能達到最佳效果,充分運用有效提問做到以下幾個方面:①充分的課前準備是有效提問的基礎,②有效提問要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③有效提問應講究提問的方法。④適時調控提問的等候時間。
[關鍵詞]無效提問;有效提問;課前準備;激發興趣;講究方法;等候時間
提問是學生求知的“導火索”,引導學生去學習,去思考。課堂提問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學方法,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提問也是一種藝術,有效的提問有助于學生積極的思維,促進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對知識的生成起到催化劑的作用。提問是教師課堂教學的常規武器,是教師每節課離不開方法。教師掌握提問的技巧,使每次提問都能發揮它的高效的作用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很多教師的提問經常出現低效、無效的課堂提問,直接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
一、課堂上常見的無效提問
教師課堂上出現無效的提問只要原因是教師的對教材的解讀存在問題,有的問題答案被老師控制沒有發散性,有的老師的提問隨意性強,準備不充分,有的教師提問設計時,只考慮到自己的教,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學等等的原因,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1.提問的膚淺性。提問的膚淺性就是問題的簡單,學生容易回答,學生不加思考就可以回答出答案。問題沒有思考的價值,教師滿堂問,學生可以滿堂回答。諸如:對嗎?好嗎?好不好?是嗎?對不對?有沒有?是不是?”等這樣的提問沒有思考價值。
2.提問的深奧性。提問的深奧性與膚淺性提問相反,教師的問題太難,問題一出學生目瞪口呆,無從思考,妨礙了學生的積極思維,只好等待老師的回答了,這樣教師不是問學生而是問自己了。雖然教師的水平很高但是學生沒有積極地去參與,課堂只能變成一言堂了,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3.提問的隨意性。這種提問的出現,大多是教師備課不充分的表現,教師在備課時沒有去備問題,對提出的問題沒有很好地去設計。大多根據學生的反應來隨機發問,認為只要自己能問,學生能答就好。教師想到那問到那,問題出的隨意性很大,都是教師未加深思的問題。有的問題于教學目標無關,脫離課堂內容,不利于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4.提問的重復性。重復的提問一般是指教師問一個問題,不等學生回答,怕學生聽不明白,就這個問題的內容又問了幾個問題有的老師,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復強調。出現這個問題原因一般是教師語言啰嗦,語言表達不精練造成的。
5.提問的固定性。固定性提問是指提問的對象固定。教師指名是沒有面對全體學生,或是偏愛幾個學生,或是只面對優生,或是只面對差生。有的學生一節課回答問題很多次,有的學生一節課都沒有回答過問題成了旁觀者。
6.提問的高頻率。高頻率提問是指教師提問的頻率過多,問題一個接一個的拋出,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充分,不等前一個問題弄明白,教師下一個問題又提了出來。或者教師提出問題后,怕學生思考時浪費時間,就把答案公布出來,再問下一個問題。整節課教師提問的時間多,學生思考的時間少。
二、有效提問的策略
教師要在課堂上盡量避免無效提問,我們要在課前下功夫,自身情況出發,精心設計問題,多提那些簡練的文字、豐富的答案、多向的參與的問題。提高自己提問的技巧性和藝術性,來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1.充分的課前準備是有效提問的基礎。教師在課前要準備好所提的問題,教師備課重在備問題,為實現教學任務。實現問題的目的性、層次性,為完成本堂課的教學任務服務。提高課堂提問的質量首先對課堂的提問要精心設計,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課堂教學中心來進行。要重在課前,教師在授課前要精心設計提問內容與形式,要把重點問題、典型的問題一一列舉出來,做到心中銘記,形式要多種多樣。要想做到這些,教師要熟悉教材熟悉學生。掌握準提問的難易程度,要使學生“跳一跳才摸得著”才能回答的問題。發問時教準確清楚地只說一遍。切忌一個問題尚未作出明確又提出一個新問題。在教學中做到新舊聯系,難易適當、先易后難、由淺入深、講問結合。這樣才能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2.有效提問要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良藥,好奇、好強、好玩、是學生的心理特點,提問具有較強的藝術性的,教師設計提問時,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引起他們的興趣。 把課文教學內容和趣味性相互結合,在進行巧妙的藝術構思,燃起學生思維的火花,讓學生在快樂中進行思考,在快樂中有所發現。內容新穎別致,能激起的積極思考,發言踴躍。熟知的內容要變換角度使之有新鮮感。另外課堂教學是千變萬化的,教師在提問時要機智,根據變化了的情況,有針對性地發問。
3.有效提問應講究提問的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提問后由誰來回答,是有很大藝術性的,教師必須全面了解每學生的知識基礎、各種能力,要做到心中有數,教師要根據問題的內容要考慮先讓優生回答,還是有差生先回答,還是有中等生先回答。這是有很大的藝術性的。如果先問優生,就會減少差生思考的機會,如果先提問差生,問題答不出就會積極性。教師把握好問題難易程度,面向全體學生都積極的思維,使各層次學生都有均等的機會。收到各有所得、各有提高的效果。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課時,先讓差生說小女孩擦燃了幾次火柴?再讓中等生說每次擦燃火柴后都看到了什么?最后讓優等生回答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這樣全班學生都能夠很好地理解課文。
4.適時調控提問的等候時間。教師提出問題后多長時間再指名回答,這一個藝術的問題,教師把握這個時間很難。一般來講教師在提出問題后只停留1、2秒就開始點名,有時也是不恰當的,這要從實際出發,看問題的容難度,要考慮學生思考的時間充分與否。如果等待過長會浪費時間的。等待時間的長短要根據學生有思考結果了為準。正常情況下提出問題到學生回答應該等待3~5秒鐘為宜。如果是開放的問題,時間要再長些。
總之,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有效的提問,積極激勵學生的思維,師生之間溝通順暢,情感加深。教師要在課堂的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運用有效提問提高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