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超
摘 要:農村小學學生由于課外閱讀比較少,而且教師家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也不夠重視,因此農村小學學生閱讀能力普遍比較弱。本文主要通過對農村小學學生閱讀能力低的原因的介紹,探討了農村小學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具體措施,希望能夠為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提供借鑒。
關鍵詞:農村小學;閱讀能力;措施
語文教學所要達到的目標就是提升學生閱讀與寫作的能力,而小學階段作為培養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關鍵性階段,教師需要格外重視。實際上,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主要是要求教師在課文講解上下足功夫,在此基礎上再要求學生展開課外閱讀,這樣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農村小學學生閱讀能力比較低的原因
二十一世紀,科學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競爭的核心,而科學是建立在人才的基礎上。人才的培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漫長且艱苦的過程。培養人才必須要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因為閱讀是他們獲取知識的基本途徑和重要手段,具有發展智力、拓展思維、陶冶情操等作用。閱讀能力對大多數正常人來說,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需要培養的。小學時期,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想象力以及創造力的黃金時期,也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關鍵時期,是影響學生發展的一個重大轉折時期。可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農村小學學生閱讀能力比較低的原因如下:
第一,閱讀興趣不高,由于農村學生受辦學條件、社會、家庭的影響,沒有形成一種良好的讀書氛圍,多數學生讀書積極性較低;第二,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方法,課外閱讀更是囫圇吞棗,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閱讀給他們帶來的快樂;第三,沒有良好的閱讀環境,農村學生大多數家庭條件差,很少買書。不少農村小學缺乏資金,不能建立一個像樣的圖書室,藏書少,僅有班級圖書角,沒有開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時間和空間,導致學生的課內外閱讀受到限制;第四,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現象。這樣,不能從實質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的詞匯、說話、朗讀、概括、思維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第五,由于學生年齡小,閱讀量少,并且缺乏生活體驗,閱覽書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隨意性,嚴重影響閱讀的質量。
因此,我們不能不深思:如何及早引導廣大農村小學生正確面對紛繁復雜而又豐富多彩的閱讀世界,博覽群書,開拓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不斷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使學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長。
2 提升農村小學學生閱讀能力的措施
2.1 重點進行詞句訓練
閱讀能力養成的前提條件就是學生要有一定量的詞句積累。首先,要能夠正確的讀準這些詞句,而后能夠理解這些詞句,這樣在閱讀時才不會感到吃力。再加之,詞句的積累為日后的寫作也會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語文教師講解時一定要重點對學生進行字詞訓練,尤其是字詞比較多或者是語句比較豐富的文章,更需如此。以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珍珠鳥》為例,此篇文章講述了作者與珍珠鳥以及它們雛兒之間由陌生到彼此熟悉的故事。《珍珠鳥》作者用平實的語言、生動的描寫給讀者展現了其與珍珠鳥相互信任的故事。在這篇課文中,有很多詞句需要學生積累,教師在講解時就應該重點落實這些內容。如巢、生意蔥蘢、雛兒、咂咂嘴等,盡管有些字詞學生已經學習過,還有些字詞并沒有被列為重點,但是教師依然需要重點強調,重點解析。在講解字詞時,不僅要讓學生準確的讀寫,還要讓學生學會運用,能夠通過該字詞進行遣詞造句,這樣在閱讀中出現后才不會感到陌生。
2.2 培養學生質疑能力
閱讀并不是讓學生簡單的了解信息,還能夠體會到表面信息的內涵,只有這樣不斷探究,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將會提升。傳統閱讀教學中,教師一直控制著課堂,學生也很少主動提問,通常是教師門出問題,學生才思考而后給出答案,此種情況使得學生一直處于這種被動狀態,久而久之,學生就形成了依賴心理,教師不問不答,教師不督促不閱讀等。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在閱讀教學時必須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讓學生自己主動提出問題。依然以《珍珠鳥》一課為例,教師在重點講解字詞之后,要求學生再朗讀一遍課文,而后要求學生朗讀后自己提出不懂之處,最終交由大家一起討論,思想與思想之間的碰撞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有那些問題無法解答,教師再進行簡單的提示,引導學生自己想到答案。
如朗讀結束后,有些學生會問:“文章開頭一直說珍珠鳥怕人,為什么它們不作者呢?”“文章標題為《珍珠鳥》,但是作者為什么并未對珍珠鳥外形等進行特別詳細的描寫”“初次讀該篇文章時,我一直以為作者會寫他與這對珍珠鳥之間的故事,卻沒有想到寫的卻是他與小珍珠鳥之間的故事,為什么要這樣寫呢?”。通過這些問題,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來,學生的確認真朗讀,并且走進了課文中,如若教師直接依照傳統方式進行講解,這些問題可能就會被埋沒。教師給予相應的提示后,學生之間開始互相討論,討論的同時一再品讀課文,獲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3 培養想象力,增強學生意境
在教學中,不管這些學生的天分與潛質如何,只要能給他們予以適當的肯定,利用表揚鼓勵或婉言的引導的語言,再加上適當的動作、表情等體態可以激起學生的想象、興趣,他就會以愉快的心情主動的展開想象力,這也是激發學生閱讀時展開想象的有效手段。同時要注意教導學生用想象力勾勒畫面,融入文章的情境之中,指導學生鮮活文章中的主人公,把握情節,置身于閱讀材料之中,體會作者的感受。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根據小學生思想活躍,對新奇刺激和新鮮事兒有強烈好奇心和探究心的特點,精心設置恰當的情景,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合理運用感情與語言,創設情境,可以使學生消除對閱讀材料空間和時間的隔閡,更加直觀簡單的體會到文章的意境,從而理解作者感受,也積累了表象豐富了想象力。
2.4 注重讀寫結合
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課文的語句都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教師在講解時完全可以以此為契機,提升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依然以《珍珠鳥》為例,教材首先要交給學生卒章顯志的寫作手法,學會在文章結尾表達自己的主旨意思,文章中最后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表明文章中心,教師也可以嘗試著要求學生通過這樣的寫作手法來表達中心,文章中還有很對對小珍珠鳥的描寫,活靈活現,如“神氣十足地站在書架上”“伏案寫作時,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等,教師完全要求學生依照作者這樣的描寫來仿寫自己喜愛的小動物。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此篇文章的印象,也提升了自己的寫作與閱讀能力。
2.5 開展各類閱讀活動
教師要多創造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活動,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和重要性,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課外閱讀的熱情。(1)誦讀詩文。利用課前三分鐘,讓學生輪流上臺念一段自己摘抄的優美語段或古詩,這樣不僅能增加他們語匯的積累,還能促使他們在課外自覺、認真地閱讀。(2)舉辦朗讀、講故事比賽。這樣,就能在班里掀起讀書的熱潮,并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他們大量閱讀。(3)開展“向你介紹一本好書或一篇美文”的讀書活動。學生自己篩選后,再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讀過的一本好書或一篇美文。他們為了表現自己,必定會行動起來,然后對所讀的文章進行篩選。這樣定期舉行討論,大家各抒己見、積極評價,彼此啟發,共同進步,既達到了訓練閱讀的目的,又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表達能力。(4)開展詩歌鑒賞會。在鑒賞詩歌的過程中,除了應注重對字詞的解釋和詩句的翻譯外,還應重點引導學生分析、體味詩人創設的藝術境界。通過帶領他們進入詩歌境界,有效地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可知農村小學生由于生活條件有限,不能像城市小學生一樣有更多接觸課外書的機會,但是教師完全可以從自身出發,一樣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當然單靠教師努力遠遠不夠,國家財政應該給予大力支持,學生要自己努力,家長要給予教師一定的支持,這樣農村小學生才能夠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方勝.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策略的分析[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3(12).
[2]鄭麗萍.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閱讀能力[J].現代交際,2011(8).
[3]程貴盤.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讓課堂充滿魁力[J].神州,2014,5.
[4]尹艷宏.以精閱讀引領小學語文的進步[J].新課程(下),2014,5.
[5]龍秀清.如何實現小學語文的有效教學[J].才智,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