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
【摘 要】校企合作辦學是中等職業學校發展的必由之路。在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下,中等職業學校教學改革任重道遠,而課程改革直接關系到教改工作的成敗。教師應明確課改的核心是“促進學生有效學習”。課改就是將“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場所,讓學習成為課堂活動的核心。如此,教師才能對課改有清晰認識與把握。
【關鍵詞】校企合作;課程改革;有效學習
中等職業學校進行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然而行之有效的教學改革也是困擾許多中等職業學校的難題之一。教學改革必須在開展充分市場調研的基礎上進行,且教改的關鍵在于課程改革,課程改革的成敗直接影響我們培養的學生是否符合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中等職業學校只有不斷創新、穩步、積極地推進課程改革,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更好地履行為社會服務的義務。
1 課改的必然性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為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中等職業教育必然由規模擴張向內涵發展轉型。校企合作辦學是中等職業學校內涵發展的必由之路,而課程改革則是大勢所趨,其授課內容及授課方法都應貼近合作企業的崗位實際需求。其次,中等職業教育本質是市場化的靈活教育,必須通過靈活的課堂來實現。同時,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無論是知識體系還是受教育的目的上均存在差異,正視和正確處理這些客觀存在的差異,也必須通過設置有針對性的課程加以解決。
2 課改的依據
課程改革必須基于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及專業學科的特點,選擇真正有助于學生學習的模式。課改應依據學校與合作企業共同制定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或教學計劃。在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或教學計劃時,應結合行業的現狀,認真分析行業的發展形勢與趨勢,符合合作企業的要求和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在明確最終培養目標的基礎上,分解出各學期的階段性目標并應讓授課教師和學生明確,這樣教師能明確課程教學目標,學生能明確學習目標,課改才能正真出效果。
3 課改的參與人員
在課程改革的實踐過程中,很多中等職業學校及教師對于課改的參與人員存在誤區,認為課程改革必然是授課教師自己的事情,忽略了發揮校企合作單位相關崗位技術人員的作用。而校企合作單位相關崗位技術人員對于崗位所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及應具備的職業素養有更深刻的體會和理解,應充分調動他們參與課改的積極性,從而保證課改的成功。
4 課改的內容
組織課改的教師應明確課程改革內容要點,每學期都應選擇相應課程進行改革。如此,才能保證專業課程體系的科學性和延續性。
4.1 改革授課內容
目前,我校的特色班均為校企合作班,有相對應的企業,課改相對其他平行班級更有針對性和方向性。教學內容不宜太寬泛,應針對對接企業的實際情況和崗位需求選擇課程的講授內容。課程內容應突出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訓練,教師應緊緊圍繞完成工作任務的需要選取相關理論知識,同時突出態度目標,重視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4.2 改革授課方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對授課方法進行改革,教師需考慮三方面的因素,即:授課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課程特色、授課教師特長。中等職業學校課程改革應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力求讓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在授課方式上應做到師生互動,形式多樣;現代信息化的教學方法、手段形式多樣,但任何手段的運用都必須服務于目的,堅持有效性原則,不同的課程具備不同的特色,授課教師應采用不同的授課方法組織教學,這樣各種教學手段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每位教師各有所長,在開展課改時應充分結合授課教師的特長,改革效果才能成倍增長。例如,2015年至2016年下學期2015中和店長班項目組決定選擇郭老師的專業課《商品陳列與展示》進行課改,主要是考慮郭老師擅長軟件開發,可借助郭老師此特長改變市場營銷課程一貫的授課方式,開發一系列的課程小游戲,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鞏固學生所學知識。
授課方法改革內容包括授課形式和授課手段的改革。授課形式要區分理論課和實訓課,授課教師應巧妙地設計理論課,合理地組織實訓課;教師應巧妙運用現代化信息教學工具,合理利用慕課、微課、翻轉課堂、多媒體課件等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積極開發教學軟件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5 課改的原則
中等職業學校課程改革應遵循“以點帶面”的總體原則,即以一門課程帶動其他課程的改革,以一位教師參與課改促動其他教師積極參與課改。例如,2015至2016上學期,2015中和店長班項目組選擇了熊老師的《數學》作為打響課改的第一槍。在中職學校絕大部分學生對數學有厭惡、抵觸情緒,如果照搬初中教學模式,選擇高中數學內容去教授,效果肯定極差。且中和店長班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也有相應的要求,主要是要求學生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熟練掌握16個計算公式。根據學校及企業的要求,熊老師對數學課進行了大膽地改革和嘗試,第1個月針對學生數學底子薄弱,重點強化學生對于分數及百分數加減乘除計算的掌握。在此基礎上,熊老師再結合專業知識來講授店鋪數學,教學效果很好,數學課再也沒出現全班“趴倒”的現象。
6 課改的保障
6.1 建立培訓機制
課程改革的前提是構建以實踐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及實施以工作為本位的教學模式,這兩者也是課程改革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是解決核心問題的關鍵,因此要重視對校內教師普及先進的課改教育理念,幫助課改教師改變教育觀念,明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主導”,順利轉變角色,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信任與關愛,與學生建立親密的伙伴關系;在教師中廣泛開展現代教育教學模式培訓,積極聘請專家到校指導教師開展專業建設和課程教學,鼓勵教師下合作企業頂崗鍛煉或開展實踐調研。
6.2 制定獎勵措施及評價機制
教師進行課程改革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勞動,同時需要面對課改帶來的轉變教育觀念、補充新的行業企業知識、學習新技能等各種壓力,中等職業學校對積極參加課改的教師應給予相應的獎勵,并進行有效的評價,在評價實踐中堅持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內容整體化、評價過程全面化,才能激勵和帶動其他教師積極投入課改工作中去。
【參考文獻】
[1]田慧生.新課改背景下的課堂教學重建[J].教育科學,2005(07).
[2]袁麗英.課程評價:職教課改中的重要環節[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0(12).
[3]張克敏,張進良.新課改背景下信息技術教師實踐智慧的培育與提升[J].現代教育技術,2009(12).
[4]康廷虎,黎進萍.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教師面臨的壓力與專業發展[J].教育科學,2011(03).
[責任編輯: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