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琦
【摘要】本文主要從英語專業的閱讀類課程入手,分析當前英語閱讀類課程的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闡釋了差異教學策略的實施原則和意義,進而提出卓有成效的教學改革方法和措施,幫助教師有效地推進英語閱讀類課程的教學改革,因材施教,使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關鍵詞】差異教學策略 英語閱讀 教學改革
【課題項目】課題名稱:本科院校英語教學中實施差異教學策略研究,項目類型: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子課題, 項目編號:DHA060141-DI226。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013-02
一、引言
英語閱讀類課程在大學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英語閱讀類的課程門目也較為繁多,如英語精讀課、英語泛讀課、快速閱讀課、科技英語閱讀課、商務英語閱讀課、英美報刊選讀課等等,各類教材也名目繁雜。學生在面對諸多英語類的課程時,其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不高,教師在推進課程改革和教學方法改革時也困擾重重,阻礙頗多。差異教學策略的實施則可以有效地解決學生和老師在教學互動上及課堂活動進行中出現的矛盾,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融入到課堂教學中,體會英語閱讀的樂趣,從而提高英語閱讀能力和語言運用綜合技能。
二、差異教學策略的理論基礎及實施原則和意義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了關于智能的新理論:多元智能理論,該理論突破了傳統智能理論的局限,強調“在實際生活中解決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出并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以及對自己所屬文化提供有價值的創作和服務的能力”( 加德納2000)。加德納認為,人類一般具有以下八種智能: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我認知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而“智能總是以組合的方式運作的,任何有經驗的成年人在解決問題時,都會運用多種智能的組合”( 加德納2000)。
就人的個體來說,他可能具有某種智能優勢也可能在某一方面的智能薄弱。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智能特點,了解他們的優勢和劣勢,找出教學對象個體存在的智能差異,這是我們運用差異教學策略促進教學改革的關鍵之舉。
除了個體內部差異之外,最為明顯的當然是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差異,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體現的差異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智力與語言認知差異:學生的智力因素以及對語言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有的同學對語言信息比較敏感,接受信息和轉化吸收信息內涵的能力強、速度快。而有些學生對語言信息理解能力較差,抑制機制左右思維接受語言信息。二是動機差異。學習動機是影響英語學習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心理和情感因素。動機主要受以下幾個相關變量的影響,即精力、意愿、 興趣、持久性等,不同的學生其學習動機在變量因素的影響下也會存在差異。三是性格差異。性格開朗外向的學生更善于語言表達和交際,而內向的學生在語言練習中因為怕出錯,往往不敢開口、或者語言表達聲音小,不夠自信等。最后是學習方法策略的差異。優秀的語言學習著擁有適用自身特點的學習方法和竅門。
差異教學策略的實施需要遵循以人文本,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各方面的智能潛能,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發展,以最大的包容度和科學的教學態度來設計教學內容、開展教學活動、制定考核標準。
三、差異教學策略在英語閱讀類課程中的應用
作為教師,首先要明確英語閱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什么,簡而言之,就是既要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的能力和技巧以及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還要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那么我們就要從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兩方面同時著手。 要將英語閱讀類課程進行重新設置和安排,對不同類型或不同內容的閱讀課所開設的年級、對象仔細斟酌考量,對教學對象的能力層次要有明確的認識,可以在開課前進行調研或者測評考試。然后,選擇合適的教材。教師在制定教學大綱時,要全面考量教材、教學進度安排、教學對象等多方面因素,將差異教學策略融入到每一個教學準備和教學實施環節當中。
首先,教學目標要靈活。教學目標要以教學大綱為依據,差異教學策略指導下的教學目標可以是層級式或階段式的,盡量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之后達到最底層的目標,切記“一刀切”。英語閱讀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閱讀技巧都會隨著課程的延續發生變化,部分學生經過科學的訓練可能會有較大提高,所以教師也要跟進對教學目標的實時調整,提出新的能力目標。
其次,教學內容要開放。選擇合適的教材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之一。教學內容的新穎性、知識性和科學性也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關鍵因素。教師要對教材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了解教材的結構和特點,知識覆蓋面和難易程度,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需求選擇重點、難點內容講解,沒有必要面面俱到。教師更不要拘泥于教材,可以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容易掌握的、趣味性較強的材料來豐富學習內容。這樣課上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將會有更多的學習資料,不會覺得“吃不飽”。學習能力較薄弱的學生,可以將補充資料作為自己課后學習的參考資料。
第三,教學形式要多樣。一堂成功的英語閱讀課是讓每個同學都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去,能夠在閱讀中有所思、有所得,有所悟,能夠有感而發。學生在閱讀之后,其他語言能力包括口語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和翻譯能力以及思辨力都能有所提高。 所以教師可以把分組形式、競賽形式、辯論形式、演講形式等多種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融入到閱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
第四,作業要個性化。根據學生特點來布置個性化作業,增強學生預習、復習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最后,考核形式過程化。不要以最后一次書面考試的成績來評價學生,要將學生每一次課上、課下的學習表現納入到考核評價體系中,客觀評價學生在英語閱讀課程學習中取得的進步和不足。
四、結語
差異教學策略能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和因勢利導,利用該教學策略教師可以有效地進行英語閱讀課程的教學改革和調整,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美)霍華德·加德納著, 樂文卿,王莉譯. 杰出的頭腦[M]. 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2000
[2]朱文紅.差異教學的課堂組織策略研究[D]. 濟南:山東師范大學,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