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鳳芝
【摘要】英語是促成中醫藥事業現代化和國際化的重要途徑,但我國高等中醫藥院校學生的英語學習狀況一直不夠理想。而國際MOOCs課程一直在蓬勃發展,我國高校也開始了國內MOOCs課程的建設,MOOCs的出現不僅為大學英語教學帶來一定的機遇,也對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因此,探討中醫院校大學英語教學在MOOCs背景下的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MOOCs 中醫院校 大學英語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019-01
一、引言
隨著“中國文化熱”特別是“中醫熱”的不斷升溫,中國需要更多的全球性優秀中醫藥人才,實現中醫藥走向世界的美好理想。英語作為全球通用的語言,是促成中醫藥事業現代化和國際化的重要途徑。因此,中醫院校順應時代的需求,培養既有精湛的的中醫藥學專業知識又具備嫻熟的英語語言使用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的任務迫在眉睫。
大學英語既是重要的必修課,也是大學教改的重點領域。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強調專業英語技能訓練, 并提出:大學英語教學應“強化信息技術的應用,強化實踐平臺的建設,增強大學英語的實效性和吸引力”。
MOOCs課程由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于2008年開設以來,國際MOOCs課程一直在蓬勃發展,2012年中國高校也開始了國內MOOCs課程的建設,MOOCs的出現不僅為大學英語教學帶來一定的機遇,也對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二、MOOCs對中醫院校大學英語課程的挑戰
(一)MOOCs對大學英語教學內容提出挑戰
大學英語的教學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大學英語課程應隨專業人才培養方向而調整。MOOCs平臺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平臺,同時也符合學生自主學習的需求,在校大學生逐漸成為MOOCs學習的主力。
(二)MOOCs對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提出挑戰
傳統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中,學生是被管理者,知識的傳授地點固定在教室,以課程表為教學運轉指針,以知識灌輸為主要方法,以教師的“教”決定學生的“學”,以試卷測評作為主要評價手段。而MOOCs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多種個性化選擇。學生不僅可以自主選擇所學科目,而且可以自由選擇學習時間和地點。MOOCs打破了傳統大學英語課堂的單向知識灌輸,學習變成多方向、相互交叉的學習行為,當學生體驗了MOOCs的全新模式后,傳統的教學模式難免會失去吸引力,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因此必須隨之做出積極有效的改變。
(三)MOOCs對大學英語教師角色提出挑戰
傳統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導,擁有課堂的話語權。教師在課本、教案和作業的幫助下,推動學生逐步完成學習任務。學生處于被推的狀態,缺乏主觀能動性,使得幾乎每位大學英語教師都曾出現過“推不動”的無奈之感。
而MOOCs以微視頻、論壇討論等方式呈獻給學生一種全新、多彩的學習方式,強調了“主動學”的過程。在MOOCs中,學生不再是“被推動者”,而是主動的“拉動者”,不僅拉動自己逐步學習,還通過討論拉動其他學習者共同前進。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唯一來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調動自身所有潛力,多方向、多渠道自主搜索所需知識,教師的主要角色由“知識灌輸者”轉變為幫助學生以合理高效的手段獲取所需知識的協助者。
(四)MOOCs對大學英語評價體系提出挑戰
傳統大學英語評價體系一般由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兩部分構成,形成性評價大都包括學生的出勤情況、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及小測試等方面的平時成績,終結性評價往往由期末測試及英語日語測試成績構成。在MOOCs大發展的今天,傳統的大學英語評價體系已無法完全跟上學習形式的改變。大學英語評價體系應將學生的網絡課程完成情況納入評估范圍。
三、MOOCs時代中醫院校大學英語課程改革的模式
(一)課程設置
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改革必須以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為第一考慮要素,課程設置上應將基礎性、通識性語言知識與專業性語言知識相結合,依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選擇性強化學生的語言應用技能進行針對性英語語言訓練。采用必修課和選修課相結合的方式,能確保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得到充分訓練與有效提高,而大量的MOOCs課程或將MOOCs中特定課程直接引入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和自主學習平臺,充分利用世界先進的教學資源可作為自身教學體系的有效補充。
(二)教學模式
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上應從以教師為主轉變為以學生為主,突破傳統的“課堂授課-課后作業-檢查作業”的教學模式,教師應將MOOCs平臺上優秀且恰當的教學資源提供給學生,作為其自主學習的有效參考。這些教學資源應方便學生掌握,以微視頻為主要載體,集中關注具體的語言或技能知識點,便于學生利用網絡、利用零散時間隨時隨地學習,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其學習需求,最大程度地實現學生對于大學英語課程的心理預期,使更多的學生學有所得。
(三)合理評價
合理的評價體系是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質量的有力保證,是衡量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評價體系的合理性逆向決定了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對教師的教學手段與教學模式起到導向性的作用,以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全面涵蓋學生的基礎知識、通識知識、技能運用和課堂參與等方面的評價。貫穿整個學習過程的連貫性評價將推動學生學習進程,幫助學生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在引入MOOCs課程的情況下,評價體系還應將學生在線課程的完成情況考慮在內,依據課程結業證書上的等級進行量化積分,納入最終評價結果。
四、結語
MOOCs課程的發展為中醫院校大學英語課程的改革帶來了新的機遇,為實現高質量技術性人才的培養目標提供了助力。能彌補高水平英語教學資源的不足。打破了師資力量分布不均的壁壘,更好地服務于人才培養目標以及社會經濟發展。中醫院校要抓住機遇,促進大學英語教學朝著多元化、個性化和交互式的自主式學習的方向發展,以英語促進中醫藥的對外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官員:四項措施推動大學英語改革[EB/OL].[2014-04-19]. http://www. chinanews. com/edu/2014/04-19/6083174.shtml.
[2]陳冰冰.MOOCs課程模式:貢獻和困境[J].外語電化教學,2014(3):38-43.
[3]柴改英.MOOCs之于外語教育場域的思考[J].外語電化教學,2014(3):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