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丹
摘 要:在新一輪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該更加重視學生的習得過程和意識培養,要用獨特的方法去陶冶學生的情操,用多樣化的教學語言來發散學生的學習思維,將美術學習變成一種思維能力和感覺感官的學習。那么如何在新時代的教學中將創新教學模式改革徹底?怎樣的教學模式才是最有效的?筆者就揭開高中美術創新教學的面紗,讓教學模式更加透明化、有效化。
關鍵詞:課程改革;高中美術;創新學習;模式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6-01-06
創新的教學模式應當是一種精神, 應當是一種教學靈魂,它指引著教學發生改變,指引著學生學習習慣的改進。
1.美術教材的創新教學模式
仔細觀察教材,我們不難發現,新教材中將“欣賞”變成了“鑒賞”。這就突出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探究的過程,讓學生的習得過程更加主動,意愿也更加明確。面對新教材,教師應當摒棄以往按部就班的教學方式,接受課堂中出現的“意外”,并且將這些意外轉變成教學財富。例如,在“輝煌的美術歷程”一章教學中,學生可能會因為自己的人生經歷不一樣,而對作品有不一樣的理解。老師在教學當中要有這種包容態度,允許不同的聲音存在。在教材的利用上,要充分利用每一幅畫、每一則介紹,向學生展示美術的魅力。爭取做到每一幅作品都有不同的欣賞角度,每一個主題都有不一樣的感悟。這樣教材中的美術情感才得到了最完整的挖掘,學生審美情感才能得到豐富,學習積極性才能提高。
2.開啟娛樂化高中美術教學模式
美術本身雖然就有吸引人的地方, 但是課堂趣味性的營造也是不容忽視的。要創設有效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積極性是非常關鍵的。為此,教師必須在課堂上提供符合學生這個年齡段認知和興趣的東西,或者是借由這個東西讓課堂變得有趣起來。比如在學習中國古代青銅器的時候,如果只是展示圖片和講解的話就顯得乏味。此時可以讓學生先自己查閱資料,了解其背景特征,并讓學生點評分析其構造;或者還可以讓學生一起來猜這件青銅器的功能:可能是餐具,也可能是裝飾品,可能是權利的象征,也可能是生活物品。這樣簡簡單單的“吊胃口”方法,讓課堂變得很有趣。娛樂化高中美術課堂,符合美術的本質,也是欣賞當中的重要一環,寓教于樂,方能構建高效教學模式。
3.建立開放式的美術教學模式
教師要建立開放式的美術課堂, 將能動性作為課堂的基本特征,不再依賴于現有的教學模式,創新現有的知識教學。將單向教學變成雙向的合作、多向的交流,從而創造出一種學生主動創新課堂的教學模式。一節成功的美術課堂是互動的,而不是單方面闡述的“假教學”。例如,在“心靈的慰藉”這一章節當中,欣賞作品的目的是為了能夠調動學生情感,了解畫作背后的含義。如果老師只注重講解作畫知識,講解作者背景,或者是要求學生記憶這些知識點,那么本章的教學就失去了其意義,而且對學生的欣賞能力和水平也不會有很大的影響。所以要建立一個開放性的美術教學模式,除包容更多的美術教學內容,吸收更多的美術教學知識之外,還要充分和學生交流,建立一個“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先讓學生表達自己的理解,然后老師再作點評。
4.構建課后學習的教學模式
雖然高中美術作為一門課程來教學,但是因為美術本身的特點,使其變成了一種對興趣愛好的培養。從長久的教學來看,學生只有對美術感興趣,才能夠實現高效率的學習,其審美水平也會達到一定的層次;相反,如果只是進行課堂的知識教學,則很難發揮美術文化熏陶的作用。因此老師要將課堂拓展到課下。改變高中美術課堂學習的概念,這樣不僅能夠降低學習壓力,還能夠讓學習范圍更加廣泛,對知識的了解更加透徹。目前,因為信息科技發達,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圖書等資源查閱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在課下將本節課作者的背景和他的其他畫作查閱清楚,如果能夠了解他生平中的一兩件趣事的話更好。如果本節課作者比較多,就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每個小組查閱不同的作者,然后在課堂上交流,看看哪個小組表現得更好,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成課下學習的習慣。和美術接觸得越多,“愛上”它的機會就越大。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培養興趣是最重要的,發自內心地了解美術也是最重要的。
參考文獻:
[1]丁 丁.新課標下高中美術“有效教學”思考[J].教師,2010,(12): 69.
[2]陸 云.淺談新課改下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09, (12):28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