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桃蘭
摘 要: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學生只要認真地聽課就行,至于學生有無興趣、愿學不愿學并不重要,這一陳舊的教學模式嚴重制約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化,新一輪課程標準給高中地理課堂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標。作為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中,要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在教學中成為課堂的合作者、引導者,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積極優化課堂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提高地理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中地理;創新型;人才;培養
新課程改革要求當今教育教學必須面向學生,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為目標,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就為高中地理學科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標。高中地理學科綜合性強、知識跨度大、知識點散亂、內容較抽象,學生學起來難度較大,再加上教師照本宣科,采用“一堂言”的教學模式,造成部分學生對地理學科產生厭煩心理,最終導致教學效率低下、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更無法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面對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為此,高中地理教師要盡快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培養有思維、有見解、有創造性的人才。那么,作為高中地理教師,應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培養學生的科學求實精神
初中地理教師要盡快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求實態度和創新精神。創新精神在某種意義上其實也指創新態度,是一個人對于創造活動所具有的比較穩定、積極的心理素質,從心理成分方面說,主要由認知、情感、行為意向三種成分構成,由此可見,有創新精神首先得有創新熱情。教師每天面對的是充滿生命活力、有個性的人,傳授的內容也是不斷變化的人文、自然科學知識,這就要求地理教師須以一種發展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教學對象,教學內容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在當今知識經濟發達時代,教師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及良好的教育能力,還得有一定的研究和創新能力,隨時掌握地理學科的發展變化及時更新知識體系,以求在更高層次上駕馭教科書,培養出高素質的地理專業人才。否則,地理教師就難以適應課改要求,無法真正落實素質教育。
二、轉變觀念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初中地理教師應順應新課程理念的要求,轉變以往以教師為主的“滿堂灌”的教學觀念,形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教學模式。實際上,教學重在學,教師的“教”只是對學生的學起引導作用,并不能代替學生的學,判斷教學是否成功,重在看學生是否學到了知識而不是教師講了多少。因此,教師不要再把自己看作是權威的化身,要求學生無條件地聽命于教師,而是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見解,并且鼓勵學生要質疑教師甚至質疑教材。面對學生的質疑,教師應尊重他們的見解,與學生共同探討,得出最好的見解。換方法,是指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育教學方法,不要用統一的規范來管制全體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以免限制學生的個性發展,壓抑學生的能動反應機制,扼殺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潛能。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精神,教師須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重視他們的個性特征和差異,進行因材施教。如在地理教學中曾有學生問這樣的問題:橫波為什么不能通過熔融狀態的外核卻能通過同樣是熔融狀態的軟流層?赤道上的風沒有地轉偏向力,那高空風是不是和水平氣壓梯度力重合?近地面的風是不是和等壓線平行?這兩個問題都有高層次的開拓求異性,教師應抓住這一契機,以豐富的專業知識解決學生的質疑,同時鼓勵學生的這一行為并加以引導,讓同學們對此問題作進一步的思考。列寧說:“我們要用基本的事實知識來發展和增進每個學習者的思考力。”因而,作為一名高中地理教師,要改變觀念與方法,盡可能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以適應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
三、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高中階段的學生心理壓力很大,相對于高中生來說,學習并不是件容易、有趣的事,地理這一科也成了很多文科生的攔路虎。因而,地理教師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情境教學不失為一種好方法。要根據教學內容,結合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創設情境,使學生成為情境中的一部分,如身臨其境,激發他們的創造意識,培養創新思維。如在教學“熱力環流”時,可用多媒體播放熱力環流的視頻,讓學生通過觀察直觀畫面,思考熱力環流形成的原因,再列舉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呈現給學生,使學生對抽象的理論學習有種熟悉感,激發他們的求知欲。通過這樣的創設情境,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出來,自然會主動積極地思考問題,創新思維得到適當的發揮。情境教學法,地理教師須把握好方法,要有好的情境資料、較高的專業知識、嫻熟的駕馭課堂能力,才能把情境教學法的好處發揮到極致。
四、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旨在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參與課堂的意識,它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高中學生受認知水平的自尊心強的制約,往往是被動地等著老師來教,不會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要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教師可試著用分組學習的方法,每個成員的表現直接影響本小組的總體成績,學生出于大局意識,不會讓自己置身事外。分組學習的好處是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互補與配合,全班學生個性不同,水平也有差異,有些性格內向或基礎差的學生,不愿或不敢面對全班同學發表自己的見解,分組活動打破了這種尷尬局面,在學生之間互補與配合的環境下,參與學生會自覺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分組時可按每四人分成一個小組,每兩小組又組成一個大組,同組的四個人要讓好、中、差不同層次的學生搭配,不同性格的學生也相互搭配,四人中設一個組長負責本小組活動。小組合作學習,能讓全體學生都有參與教學的機會,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通過小組互幫互助的學習方式,也有利于發展學生良好的人際關系,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總而言之,高中地理教學中注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才能使國家不斷地發展壯大。培養創新型人才,教師須擔當重任,在教學實踐中,地理教師應竭盡所能使地理課堂活躍起來,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出發點來組織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