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銀峰
摘 要:語文課堂是初中生增長知識,培養能力的主陣地,初中語文教師要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就要優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教師要結合教材和學生實際制定科學的目標,創新教學方法,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以讀為本,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科學閱讀,培養起學生的閱讀習慣,逐步提升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獨立;閱讀能力
初中階段是學生身體、智力快速發育的時期,也是學生增長知識培養能力的好關鍵期。因而,優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培養初中生語文獨立閱讀能力,既能開拓初中生的思維,又能培養初中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對其將來的學習以及發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那么,如何“優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呢?我具體談一下自己的探究。
一、優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原則
(1)目標性原則。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指針。教師要依據教學目標教學,針對教學目標調控,按照教學目標檢測。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學生實際,制定出明確、具體、恰當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一般包括思想教育因素、知識因素、智能因素和非智能因素。要注意思想教育和語言文字訓練的辯證統一。
(2)學生主動參與原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就是在課堂上盡可能多地創設學生各種讀書的機會,嚴格控制教師的分析講解時間,為求精講精練,從質與量兩方面保證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的學習實踐時間約占整個課堂教學時間的三分之二,讀書時間約占課堂教學時間的二分之一。
(3)發揮整體效益原則。整體原理認為,任何系統(整體),都是由要素組成的,是有結構的。系統的整體功能,不等于各孤立部分功能之和。我們不僅要發揮多要素的功能,更要發揮各要素相互聯系形成結構的新的功能。因此,在設計課堂教學結構時,要注意到教材、教師、學生三位一體(教材為依據,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加強師生之間的信息父傳遞和反饋,形成一個立體型的網式結構和課堂系統,安排好邏輯順序和過渡銜接,使各部分(或要素)有機結合,充分發揮課堂結構的整體功能。
(4)面向全體和因材施教的原則。閱讀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學生,提出統一的原則。又要照顧個別差異,把集體教學與個別輔導結合起來,使每個學生的才能和特長都得到充分的發揮。
(5)客觀性原則。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要按照“大綱”,依據教材,根據不同學校、不同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改進閱讀教學,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結構。在求實的前提下創新,在實踐的基礎上總結。
(6)反饋性原則。反饋原理是系統科學的三大原理之一。在閱讀教學中,要根據既定的教學目標和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控教學過程,使師生雙方都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教與學,使教師的“教”更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具體措施
(1)加強組織和領導。校長對教改科研實行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堅持每周的“校長列會制”,研究解決教改實施中的具體問題,組建并親自擔任“教改科研”領導小組組長;校班子成員堅持深入教學第一線,或聽課、或教研、或擔負語數教學實驗課,取得進行教改科研課題的管理主動權;重視加強層次管理,有效地發揮校、學科組、年級組的三級聯樞中介環節作用,做到人盡其才,各盡所能;重視教改科研基地建設,確保教改科研的順利進行。
(2)建立高質量的教師隊伍。強化教師的培訓工作。通過培訓使教師具有較高的理解、處理和駕馭教材的能力;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結構和及時調控教學進程的能力;正確選擇教法和指導學法的能力;有較高的范讀、導讀水平;恰當選擇運用電教媒體的能力。
(3)體現以讀為本的教學思想。以讀為本,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古代傳統的語文教學精華。閱讀教學,實際是以閱讀文章為主,將詞、句、段、篇,聽、說、讀、寫等融為一體的語文綜合訓練。因此,優化課堂教學結構,首要的是給學生盡可能多的讀書、思考、討論、練習的時間,以讀為主,從讀學寫,以寫促讀,把聽、說、讀、寫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學的各個環節,要落實基本功的訓練,著眼于閱讀能力的提高和閱讀習慣的培養。
(4)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獨立讀書、獨立思考、獨立理解、品評鑒賞。因此,課堂教學結構的優化,必須體現閱讀教學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的原則。教師必須調動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心理,精心設計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自讀、自解、自悟、自行表達,逐步加深理解;在學生學習的交流過程中,及時點撥、指導;在學生有所忽略或理解不深的地方適當講解;在訓練的過程中,注意學習方法的滲透,引導學生由學會到會學。教師要牢牢樹立教是為學服務,教的目的是為了不需要教的觀念。同時,不能放棄教師的主導作用。
(5)強化指導學習過程的訓練。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要研究教師指導學生練的過程,在訓練過程中體現“三性”:①訓練的層次性,每次訓練都要有一定的步驟、過程,使訓練逐漸深入,學生的認識逐步深化,體現學生由不懂到懂,由不會到會,由學會到會學的過程;②訓練的反復性,采取多種形式反復訓練,把語言文字的訓練扎在實處;③訓練的廣泛性,面向全體,使每個學生都得訓練的機會,而且有足夠的訓練量。
(6)注重秩序漸進地讀書指導。唯物辯證法認為,以實踐為基礎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人的認識,經歷著從感情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回到實踐的過程。學生學習語文,也經歷著感知——理解——運用的過程。閱讀過程就是從語言文字的認識向文字的運用過渡的過程。因此,閱讀教學一般要經歷五個階段:感知性閱讀階段,理解性閱讀階段,品評性閱讀階段,積累性閱讀階段和運用性閱讀階段。教師只有指導學生秩序漸進地讀書,才能收到良好的語言訓練效果。
總之,優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關系到學生的發展與未來,初中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不斷進行探索,堅持不懈的培養初中生獨立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