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強化學生計算機技能,提高計算機專業教學效率,計算機專業課程采用了基于工作工程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模擬環境中學習網絡知識,提高了學生的應用技能。
【關鍵詞】網絡;教學
一、問題提出
傳統的計算機教學以理論教學為主,學生很難看到實際效果,所學的知識不直觀,學生往往難以理解,而且也不明白攻擊中常見的現象并針對現象采用不同的策略。那怎樣讓學生從枯燥的理論中出來,而掌握網絡技能呢?
二、課程設計
通過對企業的調研,畢業生反饋,分析出網絡專業對應的崗位群,并提取了這些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務作為相關課程的課程設計依據。并在教學過程中,推行理實一體化教學法。在理實一體等職教基本理念的引領下,從理念、形式、過程、教法、學法、場所、手段、評價和信息技術等構建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系統。
(一)教學場所的設計
根據課程的不同要求,一般在教學中采用兩種場景:講授場景及實訓場景。講授場景要求能夠實現理論講解、演示等功能,它強調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講授、演示的方式完成教學內容,讓師生雙方邊教、邊學、邊做,全程搭建理實一體化教學框架,提高教學質量。在整個講授環節中,理論和實踐交替出現,沒有固定的先實后理或先理后實,而理中有實,實中有理。突出學生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實訓場景:實訓場景就是專業機房,在機房中架設了虛擬環境,為學生提供模擬實訓環境,保證實踐教學的順利進行,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力求模擬相關崗位的工作場景。
(二)教學組織
教學組織能力是教師從事教學活動的重要能力,是教師能否出色完成教學工作的關鍵。教師能否把課堂教學組織好,直接影響著教學工作能否正常有效地進行。職業教育是以理論為基礎、突出技能的教育,同時更重要的是對人的教育、對學習能力的培養。現在企業所需的員工除了需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學習能力、創新能力,還需具備一定的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即溝通能力、團隊意識等。所以在教學中我們采用小組教學法,從桌椅布置、任務設計處處體現以小組為單位去解決所有問題,以工作任務引領,教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的培養模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團隊意識、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等。
(三)課程的實施過程與觀察
根據不來梅大學技術與教育研究所以勞耐爾(Rauner)教授為首的職業教育學專家的研究,所謂工作過程是“在企業里為完成一件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個綜合的、時刻處于運動狀態但結構相對固定的系統”。所以,工作過程的意義在于“一個職業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職業,是因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過程,即在工作的方式、內容、方法、組織以及工具的歷史發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獨到之處”。
基于崗位工作過程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按照工作過程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排列,將知識點融入到具體的學習情境進行教學的過程。具體可分為以下幾個過程:情境導入,教學目標提出,知識點講授,技能點演示,學生練習,小組評價,教師講評等。
以網絡安全的《SQL注入》的課程實施為例:
1.導入情境。通過提出問題,同學們所使用過的網站是否有被攻擊過,來引入網站攻擊,明確學習任務《SQL注入攻擊》,這樣,在此階段明確任務的同時,也為學生創建了真實的工作情境,很好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分析任務。在任務分析階段,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技能水平,提出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掌握SQL注入原理;(2)技能目標:能熟練使用手工注入技術、工具注入技術對實例網站進行注入,能使用一般防御方法對SQL注入攻擊進行防御;(3)情感目標:培養安全意識,體會在編程或網站維護中應注意的安全問題,提升職業素養。結合學生以前學過的關于網絡及SQL應用的相關知識,提出并講授SQL注入的原理,引入《SQL手工注入技術》《SQL工具注入技術》及《SQL注入防御技術》微視頻,保證學生能順利理解SQL注入的原理并能順利的制定計劃書并實施任務。
3.實施任務。實施任務階段,將學生進行分組,制定攻防計劃,進行攻防演練。教師巡回指導,對有問題的同學提供幫助,當發現學生操作過程中的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時,進行現場演示。
4.評價任務教學評價活動是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合理的教學評價是完成好理實一體化課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在評價任務階段,組長對本組情況進行自評,教師通過巡視并聽取組長報告了解學生完成情況。教師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工作過程是否合理,建立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并重的評價體系,努力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
5.總結任務。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操作過程,總結這節課學到的內容,分享在操作過程中的經驗,使所有學生的能力都得到提升。
(四)教學效果
基于工作過程的理實一體化教學在《網絡安全》課程教學中的實施,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取得很令人滿意的成效。
激發了教師專業發展的熱情,提高了教師的“雙師型”水平。
三、教學反思
(一)評價內容的科學性
長期以來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是以知識水平和技能水平為主,但是職業教育培養的學生應是復合型人才,應更多地關注學生的職業態度、學習能力、心理素質、團隊精神、處理人際關系等。
(二)評價主體的多元性
主持評價活動的主角可以由多人組成,改變過去單獨由領導、少數教師評價的狀態,提倡多主體參與評價,鼓勵教師本人、學生、企業等參與到評價中,建立以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
(三)評價功能的發展性
發展性評價一方面兼顧了社會對個人的要求,同時也尊重教師與學生的主體性,在評價的功能上倡導通過評價發現問題、提出建議、解決問題,最終使個人在評價中得到發展,淡化了評價的選擇功能。在評價中幫助教師發現自身的不足,促使教師獲得專業發展。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符合職業教育的特征,能夠使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較強的動手能力、較好的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等,滿足企業需求的復合型人才,從而能夠較早地適應企業生活,成為企業發展的動力、同時也為學生的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曹琳. 基于新時期的職業院校計算機教改措施探析[J]. 信息通信. 2014(12) .
[2] 苗穎. 基于職業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教學內容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 成人教育. 2010(04).
作者簡介:張春江,男,包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計算機網絡專業的課程教學與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