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霞
摘 要:小學是學習語言的最佳年齡段,我們要抓住這一教育的契機,及時開展口語訓練,并探索有效的途徑和方法,讓每一位學生都樂于交際,善于表達。
關鍵詞:小學語文;口語交際;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097-01
隨著社會的發展,口語交際能力日益得到人們的重視。在素質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語文的功能有了新的定位。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而口語交際正是小學語文教學圍繞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所設置的一項教學內容。那么,本人就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進行探討,談談自己的一些見解。
一、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
因為口語交際的過程是情感交流的過程,是心靈與心靈感應的過程。一方面,我們必須要求每一位學生學會文明和諧地與人交流,重視學生交際的態度和說話語氣的引導,對學生明顯的語病、用詞不當等錯誤,應適時地糾正,不把臟話、惡行帶進課堂。另一方面,教師自身要做表率,并及時提高自身涵養,形成健康向上的言語交際觀念。要做到這些,教師要營造寬松民主的口語交際氛圍,既要學會欣賞學生的“奇談怪論”,使學生敢說,愛說,又要對學生的心理狀態、認知水平、判斷能力等做好宏觀調控,避免其偏離正軌,破壞口語交際訓練目標的達成。
二、創設情境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1、實物創設情境
小學生智能發展尚處于低級階段,他們觀察事物往往比較粗略,因此,在教小學生說話時,要教會他們觀察。直觀形象的實物展示,能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易于學生觀察,引起學生口語交際的欲望,激發他們口語交際的熱情。如第六冊語文課本中有口語交際“說家鄉”,教師把一幅幅家鄉的山水畫、果園、田野、建筑、風情世俗等熟悉的畫面呈現于學生面前,學生個個眼前一亮,隨著教師的相機點撥,人人有話想說、有話可說,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話題到“家鄉的景”、“家鄉的人”、“家鄉的建筑”、“家鄉的風情”小組中交流,然后每小組留下一人,其他成員帶著本組交流成果分別到其他小組分享,這樣學生入情入境地進行口語交際,達到良好的訓練效果。
2、表演創設情境
兒童是用形象、色彩來思維的,兒童只有通過表演,再現生活情景,從中感受、體驗形象,觀察、思維、想象和表達能力才得到最充分的發展。如口語交際“買文具”,這是小學生社會交際活動中常見的買賣交易,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買賣雙方本著各自的立場說話、做事,教師設計兩個層次的問題:“售貨員沒搭理你,怎么說”、“要求調換商品,怎么說”,讓學生在小組內扮演交際的主人公和收貨員阿姨的對話情景。學生在表演的情境中輕松愉快、循序漸進、步步深入地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既順應了學生的認識規律和能力發展。
三、多多鼓勵孩子,培養自信
我們有的孩子胸中有貨,也想把自己心中的話說出來,但缺乏勇氣,不敢說,尤其不敢對著老師說,這時如果老師能給予多多的鼓勵,充分的信任他們,多對他們說:孩子,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我想肯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他們敢說的基礎上,老師給予適當的提示,多給孩子一些空間,使其發揮自己的想象,把自己想到的,用生動形象的詞語或句子說出來,或者將其寫下來。老師給予充分的肯定,使他嘗到成功的喜悅。這就為其今后的學習打開一條寬敞的道路。如:我所教的四年級,有一個孩子的寫作很好,但就是不愛說話,對著老師就更不敢說了。針對此種情況,在一次的口語教學中,我就先讓他們自己幾個一組討論,然后寫下來,最后一個一個的起來說,輪到她的時候,看她有點膽怯,我就輕輕地拍了拍她的肩膀,溫和的說:“不用怕,照著本子大聲的讀出來吧!”在我的鼓勵下,她第一次大膽的在全班同學的面前讀出來,而且還加了許多沒寫到的內容,得到了全班同學的稱贊。我明顯地看到她開心的笑容。從此在課堂上,她大膽多了,也愛說多了。
四、分層次制訂口語交際訓練的要求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因此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制訂不同的口語交際訓練的要求,降低難度,循序漸進,提高學習興趣。兒童的語言、思維、個性發展在不同年齡階段有著不同的特點,這是兒童心理發展所具有的一種客觀規律。我們應該遵循這個規律,有針對性地開展兒童教育工作。比如教學內容的設計,處在一定年齡階段的孩子學習什么才是最合適的,是由其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征決定的。孩子能夠學會什么,能夠學會多少,這些都受到他們思維水平的制約。因此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了解不同學段的孩子的心理特點及口語交際能力發展的規律,制訂不同層次的口語交際訓練的要求。
五、開展各種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
口語交際訓練可以結合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進行。比如,我們學校每年都舉辦讀書節朗誦比賽,講故事比賽,文藝晚會,背古詩比賽等,這些都是鍛煉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很好的平臺。這樣的做法,豐富了學生的生活,既積累了說話材料,又激發了說話興趣,活躍了思維,使學生有話可說,有話要說。
六、加強口語訓練指導,教會學生掌握表達方法
無論采取什么形式進行口語表達訓練,教師都應認真指導,不能讓學生漫無邊際地說,而要教給學生正確方法。 教師的指導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幫助學生明確口語表達要求。教師要根據新課程標準,針對不同年級口語表達訓練的要求,結合本年級的口語表達訓練目標,讓學生明確每次口語表達訓練的具體要求。2、幫助學生理清表達順序。即幫助學生確定先說什么,后說什么,可以選用什么樣的句式和結構,教會學生打腹稿,以便使學生在口語表達時對訓練的目的、重點、順序等做到心中有數。3、選擇指導的側重點。不同的訓練方式,教師的指導側重點也要有所不同。如讀后說側重指導學生正確觀察方法,啟發聯想與想象;體驗說則既要指導學生操作,又要幫學生掌握觀察重點;開火車說側重指導學生圍繞中心進行口語訓練等。
參考文獻:
[1] 李永恩.淺談語文教學中教師的作用[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8,(06).
[2] 史力范,劉美鳳.聚焦口語交際教學的三個層面[J].小學語文教學,2010,(01)
[3] 張運妹.善抓訓練契機,提高口語交際能力[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