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麗
摘 要:預習是對課堂教學的準備,是學生帶著自身的經驗和背景提前學習、得出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受,而這些體驗和感受使課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刻、更有效。本文就怎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作簡要分析。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預習;習慣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353-01
日本學習方法研究會會長石川勤先生說:“所謂預習,也就是在上課以前,要明白自己想學什么,想知道什么,然后帶著問題去上課。這樣一來,課堂學習就會充滿活力,學習不再是別人的事,自己就會變成課堂的主人。”因此,培養學生良好預習習慣是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改革的呼喚和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
一、小學生語文預習習慣現狀分析
一是態度不端正:學生對老師布置的預習作業大多是應付,對預習真正感興趣的同學不多,只是迫于“是老師布置的作業”,有的是家長的“嚴格要求”,因而應付一下,勉強完成,其效果也不明顯;二是形式簡單:大多數孩子完成預習作業時,也只是勾畫生字和詞語罷了,其他的有如查找資料、了解時代背景、作者生平等就省略了;三是抄《教材全解》等資料書,不動腦子去用自己的語言知識積累表達自己的想法,課堂上回答問題時照著書上的讀;四是問題膚淺:大多數學生去進行課前預習時,對于文本的理解很少,思考也是沒有。沒有習慣對于文章的內容提出疑問,大多提出來的問題淺顯,多數問題沒有多大的研討價值。而教師本身也存在預習作業設計不夠細致和學法上缺少指導等問題。
二、怎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1、激發預習興趣
興趣對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怎樣讓學生自覺自愿投身于預習之中,并且樂在其中呢?激發學生預習的興趣,更貼近農村孩子的生活、情感,更加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學。在課前預習時,設計一些能夠激發孩子興趣的話題、習題,讓他們多形式地接觸,不僅預習了課文,還鍛煉了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善于以自己的激情與智慧去煽風點火,有必要時更可火上澆油,以此調動學生內在的所有好奇心與積極性參與到預習中,讓學生信心十足,動力強勁。
2、掌握預習方法
交給學生語文預習的基本方法——“五步預習法”。
一讀:俗話說:“眼過三遍。不如嘴過一遍”。新學習一篇課文,第一步就是要求學生預習時要捧起書本放聲朗讀三遍。第一遍讀課文,邊讀邊劃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讓孩子自己對課文有個大致內容的了解。第二遍讀課文,讀著讀著就能解決課文中的“攔路虎”,有些詞通過聯系上下文就能理解,不能解決的,就可以通過利用工具書或是請教別人的途徑來解決。第三遍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課程標準規定的一項重要的教學目標,又是學習語文的根本手段,語文教學離不開一個“讀”字,學生預習課文,更離不開“讀”。
二標:標就是在預習時要勤動筆。正如徐特立先生說的“不動筆墨不讀書”,預習時,在課文一些重點地方寫寫劃劃,圈圈點點是很有必要的。例如:標小節號碼,劃好詞佳句,有疑難的地方打個問號等。在預習過程中,要用不同的符號在文中做標記。比如:用“—— ”標出文中的生字新詞,用“▲”標出自己容易讀錯的詞語,用"---?"標出疑難的地方,用"~~"劃出好詞好句,用“( )”標出自己感受較深的句子……長期這樣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就會逐步增強。
三查:查在讀課文時遇到的問題,不理解的詞語等。對于農村孩子來說查的方式很少,只能利用工具書來幫助理解字詞。像瀏覽網頁或查找文獻資料深化對預習內容的了解,或做一些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是很少有的,教師在上課前,可以和同學一起上網查查資料,做好筆記,并從圖書室尋找相關篇著,盡可能讓學生多閱讀。
四想: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此,培養創新思維要從培養質疑問難開始。 通過聯系上下文的內容,想想課文中某些詞語的意思;通過課文后面的“思考與練習”,想想整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想想課文主要內容、課后問題、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生經過對相關問題的思考,上起課來就很主動,聽著正確答案,從而知道自己思維的差異。長此以往,學生通過不斷思考、調整,就會漸漸縮短思維的差距,使自己的思維更加規范、有序、準確,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五記:摘抄課文中的優美詞句,并把自己認為文中的優美的詞句,段落抄寫在自己的積累本上,只要堅持摘抄,不但會豐富自己的詞匯庫,還會增強口頭或書面的表達能力。對以后學生的習作也大有幫助。
3、循序漸進引導
課堂時間畢竟有限,有的問題不可能全放在課堂,預習得好,學生的語文學習容量就增大了,時間延長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養成了,語文素養提高的進程就加快了。有些問題因為有了準備,課堂上學起來十分輕松;有些問題因為課外有所思考,課堂再通過文本的學習,老師的點撥,循序漸進的引導,再加上學生個人的感悟,集體的討論,會迸發出意想不到的智慧的火花。
三、指導學生預習要注意的問題
1、合理安排預習時間,不讓預習成為負擔。
預習時間要在服從學習整體計劃的前提下靈活安排,一般要安排在做完當天功課的剩余時間,并根據剩余時間的多少來安排預習時間的長短。如果剩余時間多,可以多預習幾科,預習時鉆研得深入一些;反之,把時間用于薄弱學科的預習。萬不可在時間不充足的情況下,硬要讓孩子把明天將要學到的內容完完全全地預習一遍,讓孩子完全自學。
2、加強預習作業的檢查
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預習習慣的養成,自學能力的提高,離不開教師對預習的檢查。活潑好動的低年級學生在課前兩三分鐘是很難靜下心來聽課的。如果把這短短的時間合理利用,如進行“小討論”、“小游戲”、“展示預習成果”等檢查預習情況的活動,這不僅滿足了學生動的需要,還可以把學生順利地帶入課堂的氣氛中,更是讓教師了解了學生的預習情況,讓學生知道自己該怎么預習,從而提升預習效果,提高課堂效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