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吉梅
摘 要:本文首先就課堂有效性的基本內容進行了簡要概述,接著提出在高中化學開展演示實驗促進教學有效性的具體策略。旨在通過于此,全面提升高中化學教學的整體水平。
關鍵詞:高中化學;演示實驗;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369-01
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不斷轉型發展,我國教育的重心也隨之悄然地發生著變化。在傳統化學教育理念中,雖然演示實驗也占據了一定的教學比重,但是其始終被教師視為“雞肋”,大部分的教師都認為演示實驗對于教學產生的有效性作用不大,因此在教學中顯得不甚重視。但是,現如今,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演示實驗對于教學有效性的貢獻被重新提升了議事日程,并引發了很多教育界人士的廣泛關注。
一、課堂有效性的基本概述
這里所指的有效性主要講的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一系列教學手段的變化讓自己的教學效果變得更加良好,學生的反饋更加熱烈的過程。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有效性的內涵和外延都變得更加寬泛,也許這里指的有效性并不能帶來學生實際分數的提升,但是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是一個必然的結果。換言之,通過教師的教學,學生吸收到的知識和技能越多,有效性就越大。在高中化學的教學中,學生通過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知識體系也完成一個積累的過程,從無到有,由少到多,從不喜歡到熱愛,這些都是有效性課堂的最終體現。
二、高中化學開展演示實驗促進教學有效性的具有策略
1、開展具有趣味性的演示實驗,激發學生的探究心
在教師進行高中化學教學的過程中,很多學生由于教學內容較難,而漸漸對化學學習喪失了原本的興趣。因此,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探究心是每個高中化學教師應該思考的教學內容之一。在高中化學中,有很多的實驗都非常具有趣味性,通過教師的演示,趣味性的實驗與教學內容能夠進行很好地結合,最終的教學有效性勢必會提升很多。
例如,教師在進行認識過氧化鈉這一內容教學的時候,可以為學生演示一個“滴水生火”和“吹氣生火”的小實驗。在具體的實驗中,教師取出少量的過氧化鈉,將其平鋪在一層脫脂棉上,并用玻璃棒將其涂抹均勻。接著使用鑷子將含有過氧化鈉的脫脂棉進行一定的卷曲并放置在蒸發皿上。實驗的準備工作完畢后就開始做第一個“滴水生火”的實驗了。教師只需要用滴管向脫脂棉上輕輕滴上幾滴水,脫脂棉就會發生燃燒現象。第二個實驗亦是如此,教師通過一根吸管向脫脂棉進行吹氣,脫脂棉也會產生燃燒現象。教師的演示實驗完畢后,學生們都被驚呆了。他們無從想象為什么小小的一滴水和輕輕的一口氣會讓脫脂棉發生燃燒。此時,學生迫切想要知道脫脂棉里到底藏著什么神秘之物,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一下子被激發起來。有了這兩個演示實驗的鋪墊,學生后續的表現變得十分積極,他們想要了解過氧化鈉的心理變得十分迫切,教學的有效性也一下子被提升了很多。
又例如,教師在進行鐵離子性質教學的時候,可以為學生做一個“噴霧作畫”的演示實驗。具體的實驗環節如下:首先教師取出一張白紙,用毛筆蘸上硫氰化鉀,在紙上寫出“祝同學們天天向上”幾個字。待到紙張干后,將氯化鐵的溶液均勻的噴灑在這幾個字上,氯化鐵一接觸到紙張,這幾個字立馬就變成了好看的紅色。學生對于這樣的效果勢必會覺得很神奇,一個個的好奇心和興趣都一下子被激發出來,紛紛激動的向教師詢問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情況。此時,教師正好順著學生的好奇心進行后續內容的教學,那些原本抽象且不具體的顯色化學知識一下子變得具體生動起來。同時,通過這種演示實驗,教學內容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學生能牢牢掌握這一知識要點。
2、通過演示對比性的實驗的展示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
新課改的背景下,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目的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現如今,具有自主性和探究性的學習是每個教師應該學習和提倡的方式。因此,高中化學教師在進行教學中,可以有效的利用演示實驗,為學生創設出一個恰當的情境,讓學生在這樣的一個情境模式中自行思考,自主動手,親自挖掘知識的內涵。在化學演示實驗中,對比實驗就是很好的一種實驗手段,其對于提升課堂的有效性和學生的自主學習意義具有很好的效果。
例如,教師在進行碳酸鈉和碳酸氫鈉這兩物質性質教學的時候,就可以充分利用對比實驗的優越性,簡化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有效性。在課前的實驗準備環節中準備兩份質量相等的鹽、幾個不同顏色的氣球、配置好兩種具有相同濃度的鹽溶液。在具體的實驗操作中,首先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各個小組通過充分的討論后提出自己小組的實驗方案并選出實驗的操作者。接著教師分別讓每個小組上臺進行實驗操作。第一個小組按照教師要求完成與酸的反應實驗。通過這個實驗,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氣球膨脹的速度,進而得出這兩種物質都能與氯化氫發生反應,但是同等質量的碳酸鈉產生的氣體遠比碳酸氫鈉產生的氣體要少很多。第一個小組實驗完畢后進行第二小組的實驗。第二小組的實驗內容為通過套管實驗觀察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熱穩定性之間的區別。第三小組的實驗為利用PH試紙對兩種物質的堿性強弱進行觀察。通過這三組的對比實驗,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各自的性質區別一下子變得一目了然。以后一旦問到這兩種物質之間的差別的時候,這三個實驗就會立馬浮現在同學的腦海中,最終的實驗結果也必定會讓他們保持長時間的記憶。同時,在這三組對比實驗中,學生始終是實驗的具體操作者和實施者,他們全部處于一個主動學習的狀態下,這對于提升他們的自學能力非常有效。
根據上文分析可見,高中化學教師要想提升自己教學的有效性,對于化學演示實驗就必須給予足夠的認識。演示實驗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對于學習始終保持持續高漲的勢頭。這對于教師最終教學效果的達成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徐春芬.高中化學演示實驗對教學的有效性的探究[J].新課程學習(下),2011,01:153-154.
[2] 范永華.關于高中化學教學有效性實施的對策思考[J].新課程學習(中),2015,04:125.
[3] 曹云濤.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新課程(中學),2015,11: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