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志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對教學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從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逐漸轉變為注重學生品德教育與社會教學。由此可看,品德教育和社會學科亦然成了目前教學中最重要的學科,要讓學生具有良好品德就必須從小學就開始培養,只有這樣才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因此,如何激發小學生對學習品德教育和社會教學的興趣,成了目前相關工作者最想解決的問題之一。基于此,主要對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進行了深度的研究,以便為我國的小學品德教育和社會教學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
關鍵詞:品德與社會;學習興趣;課堂教學環境
雖然我國這幾年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社會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但就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我國的小學品德和社會教學效果并不很明顯,學生對品德學科與社會學科并不感興趣,從而導致我國的小學品德教育水平一直停滯不前。因此,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能夠更好地發展下去,發揮出其本身最大的作用,相關人員只有不斷地改革與發展更合適有效的教學模式,更新教學內容,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只有這樣小學生才會對品德與社會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
一、我國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式太過單一、教學內容枯燥無味
由于我國大部分小學教師認為品德與社會教學并不重要,不會對學生的語數外成績造成影響,因此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不及時更新教學方式,還是堅持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滿堂灌”的教學理念,從而導致教學內容枯燥無味,讓學生失去了學習興趣。最重要的是部分學生對學科知識掌握得還不夠熟練,教師只是一味讓學生死記硬背教材內容。
2.沒有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
眾所周知,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可以影響教學效率,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部分教師為了嚴肅課堂紀律,對一些上課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學生采用訓斥的手段來加以約束學生,從而導致學生從心理上就開始厭惡教師,進而厭惡該學科。由于小學生還處于一個活潑好動的階段,認知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都不是很高,如果有學生在課堂上不遵守課堂紀律,教師只是一味采用訓斥的手段來約束學生,不會運用正確的說教方法和情感溝通誘導學生認識錯誤并改正錯誤,只會導致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不能促使品德與社會教學更好地發展下去。由此可見,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對學生的重要性。
二、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措施
1.運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就目前的發展形勢來看,我國大部分學校都已經采用多媒體教學,這樣有助于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形象,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把動物以及圖片的聲音相結合,把原本枯燥無味的教學內容變得更為生動,運用目前這種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可以有效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效率。例如,小學教師在講解《春天的種植》的過程中,就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只要把授課內容與相關視頻結合在一起,就可以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改變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根據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運用合適有效的方法進行授課,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前,運用最多的就是情境教學法,該教學法可以讓原本枯燥無味的課本知識轉變為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這樣就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促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變得更為融洽。比如,小學教師在講解《我們和誠信在一起》的過程中,就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排練相關情景劇,對目前存在的誠信和不誠信的現象進行一次有效的講解,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可以促使學生對授課內容有一個更加直觀的印象,使學生對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知識有一定的了解。
三、創設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
課堂教學環境直接影響教學質量,是導致教學水平遲遲不能提高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給學生創設出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一些更為合理的課堂紀律,如果有上課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學生,教師應該采用循循誘導的方式進行教導,而不是采用訓斥等方式使學生從心里討厭教師,進而影響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與此同時,在循循誘導的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學生對該門學科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提高我國的教學水平。
綜上所述,小學教師在品德與社會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改革與發展出更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一個更為良好的教學環境,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使我國的小學教育質量得以保證。
參考文獻: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教學論本土化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