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春霞
摘 要:學困生一般在學習方面比較差,不能夠積極完成學習任務,經常不完成作業,抑或不能夠嚴格要求自己,在課堂上不遵守紀律,調皮搗蛋,自己不學習還影響別人,因此,教師要做好學困生的思想轉化,幫助學困生走出困境。
關鍵詞:寬容;自信;學習方法
在教學中,教師時常會遇到學困生。那么,如何轉變學困生,幫助學困生走出困境,從而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要發現學困生的閃光點
每一個學生都有其閃光點,教師要具有一雙“慧眼”,從平時的小細節注意觀察學生的閃光點。比如,有的學生愛勞動,班級大掃除時不怕臟不怕累,勞動時吃苦耐勞;有的學生經常幫助同學做值日工作,陪同學一起值日后放學;有的學生體育好;有的學生音樂好……教師要及時發現學困生的優點,及時對其進行表揚、鼓勵,讓學生產生信心——覺得自己也“不錯”,從而振作起來,有要求進步的愿望。這樣,再做思想工作就容易多了。
二、要有一顆寬容之心
學困生在轉變過程中會經常出現“反復”現象。如,有的學生上課剛剛能管住自己,堅持一節甚或是兩節課,就開始嘚瑟起來,再次不遵守紀律,影響別人學習。還有的學生,當老師面表現較好,下課后打架罵人,惹是生非……作為教師的我們,一定要有一顆寬容之心,要包容學生的錯誤,及時提醒學生,千萬不要灰心,切忌急躁心理,對學生進行簡單粗暴的批評。要讓自己學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不是說放任學生的錯誤。要對學生曉之以情,動之以理,采取巧妙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作為教師,還要和學生打成一片。走下講臺,俯下身來,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學生的心理,在生活上幫助學生解決困難,讓學生覺得老師可親,愿意向老師敞開心扉,覺得老師不是高高在上而敬而遠之。
三、培養自信心
眾所周知,學困生經常會受到教師、同學、家長異樣眼光的審視和看待,其中教師在課堂上的嚴厲批評、課下家長的訓斥和課間同學的嘲諷,更使得學困生對學習失去信心,心里充滿了自卑感。因此,要想幫助學困生克服心里的自卑感,激發其對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就應該采用層次化教學方法,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運用不同的教學評價語言,進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盡量捕捉基礎較差的學生的閃光點,展現學生的自身價值,使學生產生一種存在感,能夠得到教師、同學、家長的認可和表揚。同時,還可采用有效的、合理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和諧、自由、愉悅的課堂氛圍,并為學生指出錯誤的地方,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激勵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繼續努力,進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要打提前量
課下幫助學困生簡單預習功課,打好提前量。課堂上,要注意學困生,關注學困生,及時提問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他們在同學面前“露臉”,這樣學生會對學困生刮目相看,覺得學困生不再差。這樣,就會激起學困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而使學困生熱愛學習,把學習成績趕上來。另外,教師在布置作業方面也要因人而異,針對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學困生的作業簡單可行,量少,學生一看就會做、愿意做。這樣慢慢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最終達到我們的教育教學目的。
五、改變學習方法
學困生之所以差,學習不好,是因為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他們不會聽課,上課精力不集中,這也是導致學習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上課時,教師要留心觀察學困生,以防其溜號,注意力不集中。曾經,我教過一名學生,上課思想愛開小差——經常溜號,這時,教師要勤提問,多提醒,或者用眼神告誡他——你溜號了。有的教師為了防止學生溜號,就讓學生站著聽課,累了再坐下。這樣會造成學生的反感心理,讓學生覺得沒有面子。好心沒有得到好的回報,得不償失。一名好的教師要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隨時隨地注意學生的思想動態。
六、為學生創設成功的學習環境
為了削弱或避免學困生強烈的自卑感,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基礎較差的學生設計一些簡單的、不同層次的腦筋急轉彎或是對上節課的知識點進行復習或總結的一些問題,并鼓勵學困生積極發言,盡量讓他們多動腦、多動手、多動筆、多說話,進而活躍其思維。教師對學生所回答的問題應當給予一定的鼓勵和支持,并對其答錯的地方采用委婉的方式加以引導,最終調動學困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產生一種成功的喜悅感、被認同感和存在感。只有給學生創設一種成功的學習環境,才能夠有效地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避免自卑感的產生,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七、備有錯題集
讓學生準備一本錯題集,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隨時隨地將錯題抄在本子上改正,這樣有利于學生積累題型,在以后的學習中不再犯類似錯誤。這也是提高學習成績的一種好辦法。
總之,做好學困生的思想轉化,幫助學困生走出困境,是一項長期艱巨、復雜而又辛苦的工作。我們要不斷探索,在實踐中完善,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伍藝鴻.學困生心理探究與轉化策略[J].青春歲月,2011(24).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