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郁芳
摘 要:音樂是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小學音樂教學對陶冶小學生情操、培養孩子們的藝術認知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音樂教師要致力于研究小學音樂趣味教學,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下感知和學習音樂,以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小學音樂;趣味教學;音樂素質
素質教育明確要求:要通過教育教學促進學生在德、智、體、音、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由此可見,音樂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當前,我國小學音樂教學模式落后,教學中以學唱歌曲為主,不利于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有必要實施“趣味教學”,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在小學開展音樂教學的重要意義
小學階段是啟蒙教育和基礎性教育,小學教育對學生以后更好地學習及健康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音樂是藝術的基礎和源頭,更是藝術的最高境界。在小學階段開展音樂教育能陶冶小學生的情操,培養小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想象力、創造力和創新思維能力,讓學生產生藝術上的靈感,使學生倍感愉悅和輕松,從而形成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和積極的情感態度,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十分深遠的意義。因此,在小學開展音樂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小學音樂教育開展趣味教學的探究
1.強化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和認知。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只是簡單地教學生唱唱歌,學生不能真正理解音樂的精髓和實質,更談不上學好音樂了。因此,教師必須運用趣味教學法,講述有關音樂的知識和故事,讓學生感受到音樂帶來的魅力,豐富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2.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結合音樂教學實際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到音樂就在身邊,對音樂的理解和認識更加深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加強和學生的交流、溝通和互動,增強師生間的理解,促使學生主動投入到音樂學習中來,從而提高音樂教學效果。
3.適當增加課外活動,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快樂。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出死板的課堂、走向更加靈活的室外,通過室外活動讓學生在快樂、和諧的氛圍中感受音樂,學習教材上沒有的音樂知識,從而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總之,趣味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教師以做游戲、講故事等富有趣味的方式進行音樂教學,寓教于樂,增強了師生的情感交流,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了音樂知識、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小學音樂趣味教學的研究,為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黛瑤.審美功能:小學音樂教育的核心[J].基礎教育研究,2010(07).
[2]麻麗貞.關于小學音樂教育中趣味教學的研究[J]速讀:中旬,2015(08).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