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聰
摘 要:本文從Lambert & Gardner 的二語習得動機模型理論而制定了相關調查,歸納了在西安外國語大學的留學生的學習動機,提出了相關的較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以期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二語習得;習得動機;策略
[中圖分類號]:H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9--01
自上世紀50年代始,源自社會心理視角的第二語言學習動機的研究之路得以起步,伴隨其解釋力和應用性,二語習得動機的研究得到廣泛重視。按照Lambert & Gardner 的二語習得動機模型理論,動機是影響二語習得成績的至關的重要因素:動機層次越高使得學習者在二語習得的過程中越主動和積極。對于西安外國語大學的大多數(shù)留學生來說,二語習得大多在學校由老師指導進行,在課外也有著很好的目的語語言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學生是否有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否在享受學習的過程?其學習動機是屬于融入性還是工具性?這些必將影響到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進而影響到學習的效果。老師在組織課堂語言學習中,分析學生學習動機尤為必要。根據我們調查問卷和個別談話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判斷、歸類,針對不同動機水平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策略,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動性。
1.關于此次調查相關背景的說明
本次調查對象的群體是在西安外國語大學漢學院的部分留學生。調查的方式才去不記名問卷和個別談話詢問的方式進行。本次調查的內容主要圍繞在四個方面:(1)學習漢語所希望達到的目標。(2)學習的努力程度。(3)學習漢語的原因。(4)對漢語的熱愛程度。對二語習得動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具體的方面:(1)長期動機與短期動機的關系問題。(2)二語習得動機與二語習得成效之間的因果關系問題。(3)內在性動機與外部因素的問題。
2.二語習得的動機歸類和對應的策略
2.1漢語是自己的專業(yè)或者必修課程,學習是為了能得到語言等級證書和學歷學位證書。
為數(shù)眾多的留學生,把漢語學習作為自己的專業(yè)課程或者必修課。按照要求,留學生應該以HSK的水平等級來直觀呈現(xiàn)其漢語水平,部分學校將漢語課程的成績與畢業(yè)證和學位證掛鉤。有的留學生并非依照自己的興趣而選擇學習漢語,此類留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為了順從父母的安排或者盲從“漢語熱”的沖動而被動學習漢語,處于被迫學習的狀態(tài)。他們的學習漢語的動機沒有明確的目的性,伴隨學習的難度不斷加深,學習漢語的熱情逐漸退卻,或是為了順應家長的要求、或是為了獲得相應的證書。因此,這類學生的習得動機顯得較為被動,在情緒上表現(xiàn)出對學習的冷漠甚至厭惡。按照Gardner的動機層次的研究,這類學生處于習得動機的最初級階段。若要提高這一群體學生的二語習得成績,首先要端正其學習的態(tài)度,引導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發(fā)掘其興趣點,對其學習興趣進行引導。例如:有學生喜愛中國武術,有的喜歡音樂,那么不妨以武術或音樂作為興趣切入點,變換教學形式,以吸引這部分留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點帶面,逐步端正甚至改變這類留學生的學習漢語的動機。
2.2二語習得是就業(yè)擇業(yè)壓力所迫
伴隨中國的和平發(fā)展,對華貿易的急劇升溫等現(xiàn)象,來華學習的教育背景和HSK等級證書,對于就業(yè)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競爭籌碼。如韓國三星集團將漢語水平等級作為本國員工入職和升職的重要條件。迫于就業(yè)和擇業(yè)的壓力,為了經濟收入、選擇更好的就業(yè)崗位和發(fā)展空間,獲得社會身份的認可等。此類學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較高,有比較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動力。此類學生的動機水平處于第二層次。在教學實際中,具有這類學習動機的留學生數(shù)量眾多,他們基本均是為了自己的現(xiàn)實目標而選擇學習漢語,如:對華貿易、來華旅游,入職擇業(yè)等等。他們并非是真正熱愛漢語極其漢文化。針對此類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利用他們學習的目的和態(tài)度,因勢就導。教學時,注重穿插關乎其他們學習目標的信息,從而調動其興趣,維持并盡可能地提高他們的動機水平。
2.3二語習得是為了認識中國,了解或融入中國
二語習得動機的最高層次是渴望透過這個民族的語言進而了解這個民族的文化、融入這個民族。此類留學生認為漢語習得不能停留在于對這門語言句法結構和語用規(guī)則的掌握,而渴望更好更準確地了解語言背后所包含的深層信息,視交際交流、融入目的語國家為學習的重要目標,此類學生的學習動機通常都是極為積極和主動的。他們的動機水平基本都達到了Gardner的第三個層次——在享受中學習。因此,此類留學生不會滿足于對于課內句式結構等知識點的講解,而渴望教師能在教學中融入更多的有關于漢文化的信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由課內走向課外的方式,拓展他們的知識儲備,進而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盡情地享受漢文化的魅力,輔助他們和諧地走近中國、融入中國。
3.結論
本文依據Lambert & Gardner 的二語習得動機模型理論和Gardner 所提出的關于動機的三個層次理論,分析了西安外國語大學漢學院留學生在漢語學習過程中的動機水平以及與之相對應的教學策略。所列舉的西安外國語大學漢學院海外留學生三類漢語習得動機水平中,第一類動機和第二類動機屬于工具性動機,第三類動機則應屬于融入性動機。教師在教學中,應該了解學生表現(xiàn)出的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的動機,因勢利導,通過改變和提高工具性動機,保持和完善融入性動機,以促進留學生的學習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