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輝
摘 要:高職院校的學生因學習、感情、家庭、就業、經濟等問題,心理困惑越來越多,對這些學生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至關重要。主要對高職院校開展學生心理教育的意義及途徑進行簡單闡述。
關鍵詞:高職院校;心理教育;網絡體系
在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下,很多社會現象對學校教育起到了沖擊,在這些現象的影響下,學生心理問題直線上升。高職院校學生正處于生理、心理變化時期,世界觀、價值觀剛剛形成,正處于“心理斷乳期”,容易出現心理問題。主要對高職院校開展學生心理教育的意義及途徑進行簡單闡述。
一、高職院校開展學生心理教育的內容及意義
高職院校開展學生心理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認知發展教育:幫助學生了解認知的發展特點、規律,清楚自身的認知發展水平,糾正學生認知上存在的偏差,讓學生能對自我正確評價,實現自我健康發展。(2)情緒穩定教育:讓學生了解情緒變化特點,科學調控自己的情緒,避免情緒兩極波動,保持積極情緒狀態。(3)意志力優化教育:讓學生了解自身意志弱點,能不斷克服困難,調節自我主觀能動性,提高自身的意志行為水平。(4)個性健全教育:讓學生不斷增強自我教育能力,矯正不良品質,不斷完善自己,形成活潑、開朗、富有正義感及同情心的好性格。(5)人際和諧教育:讓學生了解人際交往規律特點,掌握交際藝術,同人和睦相處,能將自身才干充分發揮出來。(6)積極適應教育:讓學生能積極調控生活、學習中的各種煩惱,適應環境變化,保持心理健康。
學生心理健康同學生素質密不可分,對高職院校來講,心理健康是塑造學生良好品德的一個先決條件,也是學生智力發展的基礎。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能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基礎,預防精神疾病,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對學生今后成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高職院校開展學生心理教育的途徑
對于高職院校來講,要做好學生的心理教育可通過以下途徑開展:
1.建立心理普查制度
每學期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測試普查,掌握學生心理健康的狀況,對心理有異常傾向的學生做好引導及跟蹤,掌握學生心理變化的第一手資料,對學生多關心,幫助學生處理好各種困惑,對學生進行預防性心理輔導,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教育措施。
2.開展各種主題的教育活動
在心理健康測試普查基礎上,針對學生不同的心理類型進行不同主題的教育活動。如對大一學生講述怎樣適應大學生活,引導學生轉變思想觀念,改變中學時代的生活習慣。開展“輔導員,我想對你說”主題活動,讓學生將自身的真實想法以書信形式表達出來,輔導員針對學生不同情況進行針對性健康教育。對特殊群體(父母離異學生、貧困生、存在自卑心理的學生等),可采取“學校—家庭— 班級”三方干預這一教育模式。學校對這些學生進行針對性家訪,同家長溝通,加強對學生家庭狀況的了解,為開展雙方互助教育打下基礎。對存在自卑心理的學生進行自信心的團體訓練,幫助學生樹立成功的信心。
3.完善三級心理網絡體系
全校范圍下以校級網絡為核心,建立“校—院—班”三級心理網絡體系,在學校組建專業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隊伍,做好全校學生的日常心理咨詢工作。從各系選拔出優秀輔導員,讓其掌握心理溝通技巧及心理教育知識,為本院的學生提供咨詢講解服務。各班選拔學生骨干,讓其負責將身邊同學心理異常表現及時向輔導員反映,讓工作人員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心理異常行為,及時展開教育工作。
4.培育學生干部,建立心理協會
學校可定期對學生干部進行心理相關培訓,讓這些干部掌握基本的心理常識,了解預防措施,能夠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及時發現周邊同學心理上存在的問題,能及時將這些問題反映給輔導員,在上報同時還能對這些同學進行適當心理干預,讓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開展。
在培養學生干部的同時可建立大學生心理協會,借助協會對心理健康知識進行宣傳,協助學校工作。心理協會每年開展一次心理健康的活動月,通過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心理知識競賽等活動,讓眾多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了解更多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
5.做好團體輔導工作
團體輔導指的是團體情境下所開展的心理輔導形式,運用適當策略對團體進行心理輔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輔導方法。在這種團體活動中,學生更容易親身體驗到相應的道理及情感。學生在同團體成員互動過程中,能夠更好地學習體驗,不斷發現自我、認識自我,改善同他人的關系,增強團隊適應能力。
6.普及心理健康常識
高職院校應充分利用各種活動做好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工作,利用課堂、講座、海報、網絡、論壇等各種途徑同學生加強心理溝通,確保學院心理咨詢中心的信息暢通,及時解答學生咨詢,培育良好校園文化氛圍。
總之,學生的健康成長同良好的心理環境密切相關,高職院校應在培育良好校園文化氛圍的基礎上,通過各種途徑、方法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普及心理健康常識,讓學生能夠及時找到心理困惑的根源,不斷提高自身抗挫折能力,提高心理素質,走出健康人生。
參考文獻:
[1]馬翠鳳.社會轉型時期高職院校學生德育工作現代化芻議[J].廣西教育:職業與高等教育版,2015(31):35-37.
[2]蘇敏,趙國平.芻議高職院校輔導員的學生管理工作[J]. 課程教育研究,2013(26):207-208.
[3]邢亞欣,焦子勇,張子龍.淺談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徑[J].學周刊,2013(16):20.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