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歡
摘 要:中等職業教育為社會培養產業人才提供了重要途徑。中職旅游教學為旅游業的發展輸送了大量人才。隨著旅游業的發展,中職旅游專業教學有了新的要求,除了要教會學生旅游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掌握專業技能。主要從課程體系、教學模式和實訓基地等相關策略的調整變化中探析中職旅游教學中以實踐為導向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實踐導向模式;中職教育;旅游教學;教學策略
現代旅游業已成為世界第一大產業,具有專業素養的現代旅游管理技術人才供不應求,龐大的旅游人才需求使中職旅游教育的重要性得以凸顯。中職旅游專業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操作性的專業,其主要目的是培養旅游行業的一線工作人員,要求本專業學生具備實踐操作能力、解決實際問題和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因此本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中心是能力培養,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是中職旅游教學的必然趨勢。在專業建設過程中重視實踐性教學改革,構建與專業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實踐教學體系,從而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實踐能力,為旅游行業的發展輸送優質的人才。
一、課程體系調整策略
中等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這就要求中職教師必須在實踐的指導下,整合實踐與理論開展教學,設計以職業崗位分析為起點的課程,構建關于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為了確保實踐性教學的有效實施,一是以就業為導向,在進行廣泛旅游人才需求市場調研和專業建設委員會專家論證討論的前提下,修訂專業教學計劃,確保實踐教學課時比例占到50%以上,并制訂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大綱并加以嚴格執行,以促進學生就業能力的提高。二是明確實踐性教學的范圍,包括社會實踐、專業見習、課程實訓、專項實訓、專業實習等。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提高學生自身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起到促進學生就業的積極作用。
二、教學模式及實訓基地策略
1.構建實訓基地
中等職業學校要將培養學生能力作為主線,積極構建適合學生各個階段能力的實訓基地。
(1)校內實訓基地。從實踐教學的角度來看,校內實訓是基礎前提,也是保證學生職業能力增強的基本條件。為此,校內實訓基地應具備較高的標準和起點,立足于學生職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訓練培養。以社會及行業的實際需要和發展水平為依據,努力構建符合一線生產、管理及服務要求的仿真或真實職業環境,讓學生在校內充分體會旅游行業的工作氛圍,進而實現在沒有得到旅游行業正規技能操作訓練的情況下,有效結合實踐操作和理論知識,使得學生職業能力不斷得以提升。
(2)校外實習基地。除了校外活動,還要充分合理地利用社會資源,建立開放式、綜合型的校外實習基地,促進學生快速成才。該基地從校企合作角度來看,是實現產學交流合作的平臺。學校應盡量尋找高級旅社或酒店,建立良好的校企共同辦學關系,給學生提供高規格的實踐實訓基地。構建校外實習基地,有利于加強學生對企業和社會的直接接觸,通過一線的實踐實習,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感知學習,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進而提高并增強工作適應性,為日后就業奠定扎實的基礎。
2.創新教學模式
創新教學模式有助于推動實踐教學,主要有以下兩種模式:
(1)工學結合。通過校企聯系,建立如某酒店班或某旅行社班的校企合作班,要注意選擇的企業必須具有相當的規格和檔次,最好選擇在地方或行業內已經占有較高地位和名聲的企業。建立班級之后,一是邀請合作企業的資深員工入校進行專門技能輔導;二是學校方面安排工學結合模式課程,組織學生到企業接受實地教學,參與企業相關服務。當然,實施實踐教學環節,還要根據旅游企業和季節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方式、方法,保證教學的靈活性、多樣性。例如,崗位定期輪換制,要求多名學生共同負責某個崗位職責,或是一周內至少三次以上到企業實踐學習,其余時間則在校學習理論知識,或者是每學期用兩至三個月的集中實習。同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形成對具體的學習環節進行全面反思的思維習慣,發現問題補救薄弱環節,即形成“學習—實踐—評價—反思—檢查—補救—再反思—得出結論”的學習習慣。
(2)模擬操作及競賽結合。紙上談兵是兵家大忌,實際教學亦是如此。傳統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基本上學生難以獲得專業相關技能,且常常出現“學之無味”的情況。改變教學模式,通過模擬操作和競賽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演示、操作以及實際競賽中調動所有感官,實現操作和理論協調同步,避免紙上談兵,提高學生動手思考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其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提高專業技能。
三、其他教學策略
1.社會實踐活動
社會實踐活動包括學校安排和學生自主組織參與兩種形式。活動設計的原則首先是明確活動重點和層次,根據學生所在年級和層次設計相應的教學計劃。低年級學生主要安排導游技能實踐活動,將學生安排到旅行社或旅游景點,要求學生以帶團或跟團的形式參與到旅游服務中;高年級學生則是以賓館服務技能實踐為側重點,讓學生在酒店直接進行對客服務。通過專門的具有針對性的社會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在具體工作中深入了解不同旅游企業及其部門管理模式、運行模式和組織機構,培養學生在未來的從業中應具備的觀念、態度和能力,并能充分運用所學知識對旅游企業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學生自主組織的實踐活動,主要以寒暑假或課余時間的兼職工作實現。學校應將兩種形式結合起來,使二者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以求取得最佳效果。
2.考證制
實踐教學體系中可以納入職業資格考證,提出至少考取本專業兩種相關的職業資格技術等級證書方可結業的要求,比如餐飲或客房中高級證、導游員資格證等。以此激勵學生盡快完成崗前培訓,盡早上崗就任,并強化專業技能訓練,增強專業技能。
綜上所述,中職旅游專業實踐教學,必須在符合當前旅游行業發展變化趨勢的前提下,結合本校自身實際,以進行課程體系的調整、加強校企合作關系建立以及教學模式創新、實施考證制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等方式,使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職業技能,為旅游行業的注入新鮮的血液,推動旅游業的發展,從而滿足人們精神文化層面的需求,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1]張艷.中職學校旅游專業創新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探索[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
[2]張利紅,梁英波,劉潔輝,等.實踐導向視角下教師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