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
摘 要:作文是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否教好作文是語文教學工作的關鍵。教師只有在尊重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下,通過正確引導、啟發,不斷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幫助學生逐步掌握觀察事物的方法,同時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加強語言積累,才能使作文教學質量得到真正提升,使學生的寫作潛力得到挖掘,綜合素質全面提高。
關鍵詞:作文教學;興趣;積累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18-0168-6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8.025
我國的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說過:“作文是各科學習成績、各項課外活動的經驗以及平時思想品德的綜合表現。”作文能力綜合了語文學科的各項能力。它不僅是學生語文素質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思維和語言的功能講,它也是學生學好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能力,更是學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全面發展素質的重要基礎能力。由此可見,作文的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不容忽視。那么,如何改變現狀讓學生愛上作文呢?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興趣要從小開始,更要從“作文”開始。學生為什么愛打游戲,為什么愛玩手機,為什么愛看電視,關鍵是“好看有樂趣”。可以肯定,游戲的設計者,是費了大腦筋的,那么我們的“作文”教學也應該動一動腦筋了。從“互動”這一環節上說,教師應“以興趣為主料,以快樂為輔料”,全方位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整個課堂“活而不亂,分而不散”。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這與教師的如何“遙控”是分不開的。不少教師總是說學生上課不注意聽講,經常要求學生在上課時要“手背后,腳并齊,抬起頭,挺起胸,注意力要集中”。這樣反復強調為什么還有的學生玩呢?我想這里面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有了興趣,注意力自然就會集中,遇到問題也愛思考,課堂上也就不會出現“死氣沉沉”的現象了。
二、要學會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古人這些總結,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積累”在寫作中的重要性。
(一)詞匯的積累
鼓勵學生平時廣泛閱讀書籍、報刊,并做好讀書筆記,把一些優美的詞語、句子、語段摘錄在特定的本子上。同時捕捉身邊口語中鮮活的語言,并把這些語言記在隨身帶的小本子上,這樣日積月累、積少成多,說話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會妙筆生花。
(二)素材的積累
學生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事、景、物,從中獵取你寫作文時所需要的材料,要對一些看似不大實則很有意義的事情產生興趣,注意觀察起因、過程和結果,并以寫生、寫日記、寫觀察筆記等形式及時地記錄在本子上 。“觀察”要做到仔細看,認真聽,用心想。有時甚至要用鼻子聞,用嘴巴品,動用多種感官全方位地觀察生活。它適用于寫各種類型的作文。我們只有正確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享受生活,記錄生活,才能使學生從小中見大,領悟人生,描繪出精彩的畫面。
(三)語言訓練的積累
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說”,只有把話說好,才能寫好。比如,我們可以利用每天課堂5—1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盡情表達,把自己收集到的詞語、故事、笑話、謎語、新聞、事件等等,在班上宣讀,讓大家分享,只要表達清楚就行。我想,日積月累,定能結出豐碩的果實。
(四)生活體驗的積累
作文就是生活的文字表現形式。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要注重生活體驗,加強生活積累。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文化水平并不高,他的創作源泉就是來自于生活。那么,怎樣讓學生體驗生活呢?(1)讓學生親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無窮魅力。(2)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3)完成教師布置的勞動作業。學生只有親眼看,親自動手做,才會有話可說,有感而發。把這些親身體驗記錄下來不就是很好的素材嗎?
總之,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循序漸進,只要我們立足學生作文實際,精研教材,多想點子,靈活運用作文教學方法,教師怕教、學生怕寫的現狀,一定會成為歷史,學生樂寫、善寫的明天一定會很快到來!師生共同用“愛”和“勤奮”澆灌的“作文”之花,一定會璀璨綻放!
參考文獻:
[1] 李新農.我國小學作文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
學,2004.
[2] 周萍萍.以學生生活為基點的小學中年級作文教學研究[D].延邊
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