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健維
摘 要:隨著現代制造業的快速發展,相應的機器設備的更新換代速度也越來越快,作為中等職業學校來說,在知識結構、教學方式、實訓設備等方面卻遠遠跟不上企業的更新速度,因此,培養出來的人才無法適應現代企業的崗位要求。
關鍵詞:深化;校企;實施
1 實施背景
佳木斯市是東北老工業基地,農機制造業、糧食加工業、煤機制造業十分發達,數控加工人才緊缺,佳木斯地區每年就有2000人的需求缺口。從全國來看,大量的企業正在從傳統的機械加工向數控加工方向轉變,因此數控技術應用專業的技術型人才具有很好的就業情景。
2 概念界定
“角色轉換”就是通過校企深度合作實現學生和員工的無形轉換,具體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轉換、教室與車間的轉換、實訓項目與工作崗位的轉換、學生與工人的轉換、專業教師與技術人員的轉換。
3 實施過程
3.1 通過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轉換,實現學生專業知識與企業人才需求無縫接軌
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轉換就是改革教學模式。近2年陸續和人本集團有限公司、佳木斯電機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簽定了訂單培養協議。訂單班的學生按照企業人才需要的標準進行培養。由學校老師和企業師傅共同授課,學生通過老師的課堂教學掌握專業理論知識,由企業師傅講解企業人才在生產過程中所必備的知識,讓學生真實了解掌握企業生產中必備的知識,學習更有目的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目的性。這樣就實現了學生專業知識和企業人才需求的無縫接軌。
3.2 通過教室與車間的轉換,實現學生學習環境與企業生產環境的統一
我校早在2007年就引進佳木斯市暢通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入校,有深厚的合作基礎,為使學生能盡快融入企業,在校企合作企業并在生產車間建立了一體化教室,教室的設計不僅能夠滿足學生教學需要,還能夠讓學生看到企業生產的整個流程,成為學生的學習環境,實現了“把教室搬進車間”,實現了學生工學零距離。
3.3 通過專業課程與工作崗位的轉換,實現學生技能與企業崗位能力要求完美融合
為了讓學生真正地把自己學習的技能真正的用到企業生產崗位上,通過引入佳木斯市暢通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作為生產性實訓基地。學生在校內實訓基地掌握基本技能后,在企業生產車間進行生產性實訓,通過技術工人的指導,使自身專業崗位技能得到強化,讓學生在真實的工廠和生產車間環境里實現“做中學”。讓學生從一開始就直接了解到企業生產崗位的崗位技能,通過生產性實訓,明確了自己的短板,學生的學習也就有了目的性,也為以后學生以后走上工作崗位打好技能基礎,使學生“畢業就能上崗”。實現學生技能與企業工作崗位能力要求的完美融合。
3.4 通過學生和工人角色的轉換,實現校企雙方人才綜合素質雙重提高
學生和工人角色的轉換是雙方面的。學生在校期間,不僅要在專業知識和技能上狠抓落實,而且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學校定期聘請企業經驗豐富的技術工人擔任評委,通過開展安全生產知識競賽、職業技能操作比賽等活動,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技能,還增強了學生的安全意識。
隨著企業的機器設備更新速度的加快,企業員工的知識層次已經跟不上新的企業生產要求,單靠企業的培訓遠遠不能適應企業的的要求。通過舉辦企業工人專業知識培訓的形式,發揮職業院校社會服務功能,發揮教師豐富的專業知識特長,讓企業工人迅速掌握最先進的專業理論知識,提高了企業工人綜合素質。對于企業來說,不僅能夠快速提升企業員工的理論知識水平,還能為企業節省高額的培訓費用,實現校企雙方人才綜合素質的雙重提高。
3.5 通過專業教師和技術人員角色的轉換,實現校企雙方合作共贏
現代企業的發展不僅需要經驗豐富的企業一線員工,還需要創新發展才能立于不敗之地。但是現在加工制造企業大多沒有成熟的研發團隊,還有就是因為周期長、成本高,導致企業創新能力不夠。作為中職學校專業教師,掌握先進的理論知識,同時專業技能也比較強。佳木斯市技工學校數控技術應用專業在通過在佳木斯市暢通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設立產品研發中心,并在研發中心投入4臺高配置研發專業電腦,教師做為技術人員在這里配備辦公桌,與企業共同研發。
學校與企業簽訂協議,企業邀請具有豐富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老師作為技術指導,和企業一起合作開發新產品、改進技術,這樣不僅縮短了企業研發和改進的時間,更是降低了成本,產生了更大的經濟效益,實現校企雙方共贏。
4 保障條件
4.1 校企合作是實現角色轉換的基礎
學校先后先后與佳木斯暢通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佳木斯電機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寶瑪數控有限公司等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建設了暢通一體化教室、佳電一體化教室、暢通產品研發中心、寶瑪產品研發中心。這些企業不僅是佳木斯市技工學校學生企業實踐基地,還是教師企業實踐基地。企業根據學校情況,提供實習實訓機會、研發項目、技術人才、生產產品等資源,確保學校教育與企業需求緊密貼合,真正做到校企雙方的深度合作。
4.2 校企合作三級管理機制是實現角色轉換的關鍵
在學校校企合作委員會、校企合作工作小組以及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三級管理機構的正確指導之下,保障了數控技術應用專業能夠順利突破發展瓶頸,實現培養人才根本性的升級。
4.3 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是實現角色轉換的保障
學校不斷加大對數控技術應用專業硬件條件建設的投入,新建升級了數控車一體化教室、數控銑一體化教室等六個一體化教室,更新了實訓基地的實訓設備,成為實現角色轉換的物質保障。
5 主要成效與成果
5.1 學生綜合素質明顯提高
經過兩年的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有了明顯的提升。通過對企業畢業生滿意度的調查,企業普遍反映表示對我校數控技術應用專業畢業生十分滿意;在2013年佳木斯地區杏花杯職業技能大賽上我專業學生囊括了數控車前三名,普車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績。2014年在黑龍江省第六屆數控技能大賽中獲得數控車工學生組團體第二名。
5.2 學校影響力增加
數控技術應用專業先后與佳木斯電機股份有限公司、佳木斯常發佳聯農業裝備有限公司、哈爾濱哈飛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等20家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先后與人本集團有限公司與佳木斯電機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訂單培養協議,成為教學模式改革的成功典型。
5.3 專業教師隊伍成長迅速
專業教師隊伍成長迅速,培養出具有專業開發能力的專業帶頭人2名,具有課程開發和研發能力的骨干教師12名,專業教師隊伍中的能夠承擔理論和實訓教學任務的雙師教師團隊比例已經達90%以上;教師教研教改能力明顯提高,申報建設了某級精品課3門,發表省級以上科研教學論文28篇,開發出版教材4本。
5.4 社會服務力提升
兩年來,我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為地區的佳木斯暢通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佳木斯電業局、佳木斯四海印刷廠、三江開關廠等提供技術服務6次;為佳木斯暢通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佳木斯電機股份有限公司、佳木斯常發佳聯農機裝備有限公司開展企業員工專業知識培訓,年培訓200人次以上,且培訓人數規模不斷增加,極大地提高了我校數控技術應用專業的知名度。
5.5 產學研成效顯著
我專業帶頭人與部分骨干教師參與佳木斯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PCD鉸刀技術開發與G10震動清芯機研發項目,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就研制成功,為企業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6 體會與思考
學校通過和企業合作,在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教室與車間、實訓項目與工作崗位、學生與工人、專業教師與技術人員五個方面實現了完美轉換,具有典型性、可操作性和典型性。職業學校的發展就是要不斷創新專業發展思路,以人才培養為目的,主動適應行業企業乃至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