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章玲
[摘要]閱讀能力的培養關系到大、中專學生終身學習能力和全面發展,通過對工業學校、師專學生閱讀興趣、閱讀方式方法、閱讀量等十個方面的問卷調查數據進行分析和研究,提出目前大、中專學生閱讀能力的現狀及存在問題,探究出提升大、中專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策略。
[關鍵詞]大、中專學生;閱讀能力;調查;分析研究
[中圖分類號]G252.1[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6041(2016)02-0046-04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交給學生一生有用的知識能力,閱讀是學生認知世界、更新知識、提高個人素質的基本途徑[1]。閱讀能力的培養促使學生有效學習,從而促進其個性發展、全面發展、終身發展。研究如何提升大、中專學生閱讀能力,有助于他們學習和掌握各種知識技能,成為社會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為此,課題組對桂林工業中等專業學校(以下簡稱“桂林工業學校”)和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以下簡稱“桂林師?!保W生進行了“閱讀能力”問卷調查,通過分析,了解了大、中專學生閱讀能力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探尋出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
1概況
1.1 調查研究目的
在網絡信息時代,信息資源多元化、信息載體多樣化,使閱讀的方式方法有了新的變化,中專學生大多十五六歲,沒有考上高中,一向被認為是低分數的“差生”,知識基礎薄弱,學習情緒消極,動力不足,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策略,他們對“第二課堂”圖書館的利用率不高,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不盡如人意,影響他們學習專業知識。新教育改革發起人朱永新說:“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蓖瞥觥叭吮窘逃彼枷氲男陆逃虒W理論號召:“行動,就有所收獲;改變,從閱讀開始?!盵2]被稱為“書的民族”的猶太人年均閱讀量是64本,而中國人年均閱讀量不足5本,國民素質令人擔憂。在信息時代的今天,大、中專學生閱讀能力、閱讀內容、閱讀方法、閱讀量等都有哪些特征?有怎樣的需求和興趣?我們想通過對他們閱讀能力的問卷調查,獲取真實的原始數據,探究出提升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1.2 調查研究方法和對象
課題組以圖書館和網絡兩大平臺開展了“閱讀能力”調查,采用了問卷、訪談、暗訪、跟蹤等形式。調查涉及中職學生20多個班400人左右,收回有效問卷317份,有效率9323%;桂林師專學生400人左右,收回有效問卷320份,有效率9696%。
1.3 調查研究理論根據
閱讀能力關乎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和全面發展,新教育理念提倡以多種理論為依托:1)人本主義理論(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建構知識意義,強調協作學習);2)認識心理學理論(研究人的認知過程,將人看成一個信息加工系統)[3];3)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一個人的聰明與否,不僅是集中于學業,還有九中智能)[4];4)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者的主體作用、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景性)[5]。借助科學理論、依據真實數據的調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
2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內容包括閱讀興趣、閱讀方式方法、閱讀種類來源、閱讀習慣、閱讀時間、閱讀量、閱讀能力、閱讀氛圍環境、閱讀收獲、閱讀效果十個方面。
2.1 閱讀興趣、方式、方法
表1顯示:大多數學生喜愛閱讀課外書,然而仍有863%不愛閱讀;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使閱讀的方式方法改變了,更加自由化、碎片化、個性化,紙質圖書、報刊的利用率大幅度下降,5557%的同學熱衷于智能手機、iPad、閱讀器等電子產品來獲取知識信息,從而減少了精讀,50%以上處于泛讀和隨便看看、憑興趣粗略的閱讀。
2.2 閱讀種類來源和習慣
學生對圖書種類的選擇,4961%喜愛經典名著,4710%選擇網絡閱讀;對知識的探究,47.41%憑興趣弄明白,2308%是一知半解,甚至628%不求甚解。好書讓人終身受益,學生憑興趣囫圇吞棗地閱讀會養成浮躁的習慣,大大影響學習質量。對書籍不加選擇地閱讀,在辨別是非能力不強的年齡容易受不良的黃賭毒信息以及邪教等有害思想影響,因此,對他們進行指導閱讀迫在眉睫。
2.3 閱讀時間和閱讀量
??茖W生每天用來閱讀的時間和閱讀量都很少,沒有固定閱讀時間和規定閱讀量,一天閱讀時間不足一小時,一年閱讀量不足5本。但41.76%的學生希望學校統一安排時間閱讀,提了很多建議,希望多開展讀書活動,他們內心是渴望閱讀,但又缺乏自覺性,學習之余就是玩、聊天、低頭擺弄手機上的視頻或游戲,722%的學生幾乎不閱讀,這種令人擔憂的狀況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
2.4 閱讀能力和環境氛圍
34.93%學生不懂得用精讀、略讀、瀏覽等方法去智慧閱讀書籍,4066%的班級不重視讀書交流活動,1381%的家人從不閱讀。大專學生讀書自覺性明顯高于中職生,中職生生源是初中生,據了解他們的家長有的只顧忙于工作和生活,有的成天打麻將,沒有為子女營造良好學習環境和氛圍,疏于教育和閱讀指導,使得他們學習基礎差,閱讀能力、信息檢索能力弱等,學校也缺乏對學生的閱讀指導。
2.5 閱讀收獲和效果
除了7.69%的學生認為閱讀豐富不了思想,4.55%的學生認為大量閱讀對學習沒有幫助,大多數學生對閱讀帶來的收獲與效果是認可的,真實的數據反映了學生們閱讀的思想觀念、教育程度、成長環境。印度有諺語說:“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閱讀效果的好壞是學生學習各種技能的有力保障。要保障良好的閱讀效果,首先從思想理念上重視閱讀,其次從行動開始實行,時不待我,只有盡快行動起來,大量閱讀、智慧閱讀,提升閱讀能力,才能有所收獲,有所建樹,學生才能創造出輝煌成果。
3提升閱讀能力的方法策略
認知心理學、多元智能和建構主義理論使我們認識到,13—18歲的大、中專學生具備抽象思維和形式邏輯思維、能按“假設—驗證”科學法則解決問題[6],能夠自主學習、協助學習,具備多種智能潛力,他們可以在閱讀中根據自己的特性使用不同的方法技巧對獲取的材料信息進行提取、加工,產生個性思維成果。教師有責任指導學生學習,幫助其克服障礙、增強信心、培養興趣、激發能量,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閱讀能力,有效改善閱讀質量。
3.1 更新理念,加強宣傳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讀書可以提升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他說:“30年的經驗使我深信,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盵7]閱讀既是心靈成長過程又是知識積累過程,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努力站在高角度審視自我,才能將理念和閱讀科學觀灌輸給學生,使學生不僅明白通過閱讀提升改善知識結構的重要性,還要行動起來深入到實踐中體驗閱讀帶來的快樂和改變。根據學生的階段學習,分學期在各班級內宣傳、倡導、推廣新教育理念下的閱讀,效果顯著。
3.2 改變環境,營造氛圍
內部環境:體現在教育工作者的群體形象、精神風貌,教育質量好、知識豐富的高素質教師透出的文化內涵讓學生信服,親切愉悅、和藹優雅的教師更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賴。人性管理:人性化的管理和規章制度,實事求是、公平公正,積極向上的教學觀念,吃苦耐勞的奉獻精神,不斷培養良好的習慣,牢固樹立科學的閱讀價值觀。外在環境:包括美觀實用的建筑、優美綠色的內部規劃、合理溫馨布局等,使學生感受閱讀環境帶來的心靈寧靜和精神享受。
桂林工業學校圖書館這幾年在新教育理念指引下,努力嘗試打造人性化的閱讀氛圍,如制作色彩鮮艷的“請到圖書館來”“閱讀心得園地”擺放門口,懸掛溫馨的墻面標語,手抄黑板報,新書推薦,全面開架借閱,取消借書證工本費,修改苛刻的罰款規定,墻角設立飲水休息室等等,為吸引學生到館取得了良好效果。
3.3 方法合理,智慧閱讀
信息化時代海量的閱讀資料、爆炸的知識信息和無限的書籍,使讀者在有限的閱讀時間里提高閱讀速度和閱讀能力,甄別有價值的知識和信息都顯得尤其重要,只有合理運用閱讀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各類知識書籍智慧閱讀類別有:1)淺閱讀,包括略讀、選讀、泛讀、快讀、一次性讀(新聞閱讀)、欣賞性讀等,主要利用電子書作為碎片化閱讀;2)中等深閱讀,包括精讀、熟讀、解讀等,主要利用紙本書籍或電子書作為學習性閱讀;3)深閱讀,包括品讀、鑒讀、評讀,利用紙質書籍作為研究性閱讀。指導學生閱讀的新習慣應是“主深讀+輔網閱+助觀讀”,即以深讀為主、網閱為輔、觀讀為助。學會甄別有害內容,運用智慧施教,促使學生熱愛閱讀、善于閱讀、樂于閱讀、智慧閱讀,成為閱讀的主人,既能“讀書得間”“鞭辟入里”,又“豁然開朗”“沙里淘金”。通過在班級和圖書館創建“閱讀工程”,具體實施中根據學生情況和閱讀書籍內容,選擇閱讀類別,指點閱讀方法,智慧、快速、大量、精準地閱讀,提升閱讀能力。
3.4 擇優內容編制書目
文學家夏丏尊認為讀者不僅要讀專業和相關書籍,還需要讀高雅趣味修養書籍,定向治學是獲得扎實專業知識的根本[8]。圖書館員需要大量閱讀,披沙揀金,才能獨具慧眼發現好書,根據學生專業計劃收集他們喜愛的書目:專業參考書籍——工作崗位必需的知識;哲學類書籍——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人的精神成長起著重要作用;經典名著——與人類崇高的精神對話,培養想象力和形象思維;自然科學書籍——接受知識海洋的洗禮,從形象思維到邏輯思維等等,圖書館員將推薦書目編制成冊或通過網絡傳閱給每位學生。
3.5 形式多樣注重效果
把提升閱讀能力作為課題研究項目,研究如何高效、多形式的推動閱讀,必須深入調查研究,閱讀大量有關資料和探究國內外研究狀況,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緊扣當前學科前沿。針對大、中專學生閱讀現狀和特性,桂林工業學校在2015年上學期以世界讀書日為契機開展多形式的“品位香”活動,有新生入學講座、黑板報、讀書小報、朗誦、經典閱讀等;下學期在全校各班級倡導讀書,全面展開“閱讀工程”,在各班宣傳倡導“新學伊始開卷有益營造書香校園創閱讀工程”,在具體實施閱讀指導中,以班級和圖書館為兩大陣地,向每個學生發放表格,填寫“一書一句話”,指導他們智慧閱讀。學生將閱讀過的圖書或圖書中某段精典語句濃縮為一句話或一個、幾個關鍵詞,還著重填寫了閱讀方法。對其他課題實驗班由專業老師集中組織到圖書館重點指導閱讀專業書籍,將專業詞句提煉出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學生每看一本圖書都主動記錄或寫出一段話。經調查了解,他們對讀過的書都有一個提煉和總結,不僅注意了閱讀方法,加深了印象,還提升了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4結語
閱讀能力的提升是一個長期、系統、可持續發展工程,有目的、有方法、有選擇、有堅持的海量閱讀、智慧閱讀,才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任何有社會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都應該思考:為了培養完整的人,培養終身可持續發展的人,為了我們民族的興盛不衰,我們組織學生閱讀了嗎?
[參考文獻]
[1]仲曉鳳.引領閱讀風尚堅守閱讀品味[J].圖書館學刊,2013(11):94—96.
[2]朱永新.新教育[M].北京: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42—46.
[3]亞伯拉罕·馬斯諾.動機與人格[M].北京: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4]加德納.智力的結構.[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5]黃群.不可不知的300部西學名著[M].北京: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391—392.
[6]周強.公共圖書館青少年閱讀推廣服務探討[J].圖書館界,2015(3):91—94.
[7]學習蘇霍姆林斯基思想禮記[EB/OL].[2015-12-8].http://www.wsbedu.com/jia/jiaow32.html.
[8]郭文玲.大一學生閱讀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圖書館論壇,2013(5):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