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海艷
摘 要:當前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存在諸多問題,語文教師要轉變傳統觀念、尊重獨特體驗、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選擇個性化的教學方法、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實現個性化閱讀,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激情得到迸發。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個性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4C-0036-02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學生在思考、理解、體驗、感悟中獲得知識的積累、科學的方法、思想的啟迪、情感的熏陶、審美的樂趣。教師不囿于教材,不囿于“唯一”的答案,要學會用教材教,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為學生提供個性的思維發展空間,鼓勵學生個性化解讀,讓他們的思想自由馳騁。
《易經·系辭》認為:“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對同一文本的解讀,閱讀者的生活經驗、知識視野不同,所產生的結論迥異。閱讀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學習個體主動獲取信息、建構知識的過程。個性化閱讀中,學生不再機械地接受別人的觀點,在親近文本過程中根據自己的認知積累、生活經驗,與文本、編者、教師之間實現多重對話,實現心靈的交流、思想的碰撞。
一、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存在的突出問題
1.自主閱讀淪為自由閱讀。
教師忽視了學生的年齡特征,忽視了閱讀教學尊重的規律,開展異化的“自主”閱讀,放任學生自流,讓學生想怎么讀就怎么讀、想說什么就說什么,使個性化閱讀陷入另一個誤區,課堂變得松散,活動變得隨意,學生的思緒游離于課堂之外,教學目標難以實現。其實,自主閱讀不是“自由閱讀”,教師要尋找文本與生活的鏈接點,既引導學生理解確定內容,也要鼓勵學生補充、創新可變內容。
2.評價不合理。
教師對個性化閱讀過于追捧,放棄了主導作用,對學生盲目尊重,面對學生的各種解讀或不予評論或不加辨析給予廉價表揚,而學生的年齡尚小、判斷能力差,會導致他們的認識產生偏差,產生錯誤見解。
3.個性化閱讀偏離文本。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毙抡n程標準倡導對文本的多元解讀,鼓勵學生在解讀時產生差異,但這并不意味著拋棄文本的時代背景、作者的思想而隨意解讀。教師要對文本思想主旨、價值取向有準確的預設,切不可斷章取義,隨意歪曲。個性化閱讀決不是偏離文本、脫離生活,須對文本內容有基本的把握。
4.片面追求個性化閱讀形式。
在部分閱讀教學中,教師過于追求“個性化”,被學生牽著鼻子走,學生走到哪兒,教師跟到哪兒,教學活動偏離了正常軌道,導致課堂教學混亂無序。部分教師追求“標新立異”,生搬硬套一些新的花樣,學生表達發言的機會多了,課堂變得熱鬧了,但缺乏該有的“文”味,導致學生認識膚淺、思想貧乏。
5.淡化了語文的工具性。
語文兼具工具性與人文性,部分教師忽視了“工具性”,追求課堂熱鬧的氣氛,讓學生暢所欲言、自由表達,但由于缺乏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未能指導學生進行閱讀體驗,未能指導學生感知領悟描寫方法,使語文課變成辯論課。
6.過于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
研究性學習、拓展閱讀的盛行,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個研究專題,讓學生在收集素材的基礎上建構文本語境,并進行拓展延伸。但部分教師以“拓展”為借口,一味引入課外資料背離了文本,對文本的解讀猶如蜻蜓點水,停留在表層,擠占了課堂的寶貴時間。
二、小學語文開展個性化閱讀的有效策略
1.轉變傳統觀念,提高專業素養。
教師對個性化閱讀缺乏明晰的認識,認為個性化閱讀只是解除對學生的束縛。其實,個性化閱讀的主體既不單指教師,也不單指學生,而是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和諧統一。教師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知識經驗、個性特點,引領學生收集信息、自主思考,參與實踐活動,發現與解決問題。師生全身心地投入,使課堂中展現人性的魅力、創造的光輝,煥發了學生的探究熱情,讓課堂變得富有生機與活力。教師要不斷學習,廣泛涉獵經典名著,豐富文化底蘊,改變閱讀面狹窄、口味不高的現狀,用自己的學識吸引學生,為學生搭建張揚個性的舞臺,引領學生揣摩文本語言、體驗文本情感,提高文學素養。
2.發展文本,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將“話語權”交還學生,鼓勵學生不拘泥于文本,調動自己的經歷、經驗去思考、聯想、懷疑、創作,完成對文本的“二次開發”,對文本產生不同的理解,實現多元化的解讀。如在學習《灰椋鳥》第三自然段時,教者提出問題:“在回來的路上,‘我有何感想?”“為什么說鳥是人類的朋友?”有學生認為,世界上絕大多數的鳥類以昆蟲為食,啄木鳥一天可以吃掉300多只害蟲;有學生認為鳥是播種能手,可以將種子帶到適宜的地方發芽、生根;有學生認為,監測大氣污染的“飛行哨兵”;還有學生認為,鳥是樹林是鳥的樂園,沒有林場工人的植樹造林,就沒有鳥兒歸林的壯觀場面。大家極力運用所學知識去解讀,暢談感想。
3.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
內容的選擇須建立在學生已有經驗基礎上,既要具有挑戰性,也要符合學生的發展需求。(1)選擇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教師要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將其引至閱讀活動中,讓生活經驗與文本產生接觸、碰撞,從而促進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文本,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如在學習《美麗的南沙群島》《九寨溝》《黃果樹瀑布》《桂林山水》等課文時,教者讓學生扮演小導游,向自己的朋友、親人介紹那兒的迷人風景。生活為語文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拓寬學生學習渠道,電視媒體中的廣告“‘咳不容緩”“‘騎樂無窮”“‘琴有獨鐘”“隨心所‘浴”“百‘衣百順”等極易讓學生產生混淆,教師不能無視這種用字不規范的現象,讓學生扮演小小紀檢員,去發現、糾正這些錯誤,養成規范用字的好習慣。(2)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學生在理解文本內容時,往往是原有的知識經驗與獲取的信息之間產生相互作用,才能順應和內化知識,但如果通過死記硬背學習新知,那么必然是膚淺的。教師要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生活經歷解釋、消化所學知識,才會實現對所學內容的深加工。
4.選擇個性化的教學方法。
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有學習新知時采用的發現法、演示法,有開展口語交際的談話法、討論法。隨著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的發展,遠程教學、人機對話等新型教學方式成為可能。每種教學方法有其獨特的優勢,但也有其局限性,單一的方法容易引起學生疲勞,教師要在復雜多變的教學活動中,靈活采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上的聽課效果達到最佳。
5.建立多元化個性閱讀的評價體系。
評價是教學活動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能起到檢測、督促、調整的作用。評價忌用“一把尺子”,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為每位學生提供機會,點燃他們的閱讀熱情,讓他們體驗收獲、體驗自信。評價主體既有教師,也有學生、同伴、家長;評價方式既有總分、評語,也有針對學困生的進步分,讓他們都能看到自己的進步,增強努力的動力。
總之,我們小學語文教師針對當前閱讀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營造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采用個性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閱讀中個性得到飛揚。
參考文獻:
[1]林健美. 對個性化語文教學的探索[J]. 教育探索,2002,(11).
[2]孫寶林. 閱讀因個性的張揚而美麗誘人——談談個性化閱讀的衡量標準[J]. 中小學語文教學,2005,(3).
[3]蓋麗娜. 如何應對個性化閱讀教學[J]. 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9,(6).
[4]楊秋紅. 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初探[D]. 東北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