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亮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學生的營養狀況得到改善。可是近年來從國家學生體質與健康網調查的結果來看,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呈下降的趨勢,嚴重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如果任由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下滑,將不利于國家人力資源強國建設、不利于家庭的幸福生活。本文通過大量文獻閱讀和實際調查,得出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希望引起大家對學校體育運動的重視。
關鍵詞:肥胖;心理問題;學校體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4C-0055-02
一、青少年身心健康狀況
筆者從教10年來,每年都參加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及上報工作。從所在地區測試結果和國家學生體質與健康網反饋的信息看,近10年來學生體質下降的趨勢沒有得到很好的遏制,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結果顯示,7~22歲青少年肥胖率城市男女分別為13.3%和5.6%,超重率分別為14.8%和9.9%;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仍然居高不下;17歲以下的青少年中,有心理問題的達到3千萬人。
肥胖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危害非常大。從生理角度看,肥胖者怕熱多汗,容易中暑和虛脫,由于肌力和耐力差,容易發生創傷、扭傷等意外事故;從學習能力來看,肥胖越嚴重,對學習能力的損害就越大,因為他們的耗氧量大,昏昏欲睡,影響學習,而且由于懶于活動,容易削弱感知,注意和觀察力,導致信息量較少。此外,肥胖還容易造成心理、行為問題增加,甚至出現諸如高血壓、脂肪肝等肥胖相關的疾病。
筆者認為肥胖跟缺乏體育運動有直接的關系,缺乏體育運動還可導致非傳染疾病和精神疾病,這是已被廣泛證實的事實。研究表明,過早死亡、心血管疾病、高血壓、中風、Ⅱ型糖尿病、代謝綜合征、結腸癌和抑郁癥等疾病,都與缺乏體育運動有很大關系。調查與統計顯示,為了治療運動不足所引發的各種疾病,國家和家庭需要支付大量的經費,這些醫療經費就是國家遭受的經濟損失,也是國家為國民缺乏體育運動擔負的經濟成本。
不知是什么原因,中國的家長大多數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有很多家長從來不考慮孩子有沒有堅強的意志,不考慮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養沒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也不考慮孩子與人合作的能力。最近一段時間,筆者在校園內,利用業余時間開設了一個免費足球興趣班,非常遺憾的是沒有幾個人前來報名,據后來了解,大多數家長和老師認為課余時間還是學習為主,部分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身體很好不需要進行任何體育鍛煉,還有部分家長害怕孩子在運動中受到傷害。
許多家長和學生對于體育的認識、理解以及分析能力不夠,所以對體育鍛煉的價值,堅持體育鍛煉的意義,認識還比較膚淺,理解還不夠全面,分析還不夠深刻。由于缺乏體育鍛煉知識,學生學習負擔重,所以對堅持體育鍛煉在認識上存在一些誤區。事實上每天堅持體育鍛煉不僅有利于人體骨骼、肌肉的成長,增強呼吸肌和心肌的力量,使胸廓運動幅度加大,血管壁彈性增大,從而有效地改善心血管和呼吸機能,還能增加人體對食物的欲望和需求,有利于增強體質,有利于人體的生長發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強機體的適應能力,為大腦高效率地工作提供物質基礎,體育鍛煉還是消除腦力疲勞的重要手段。
缺乏體育運動不僅表現為運動水平的下降,還會出現心理問題。如果長期堅持體育鍛煉,有助于身心健康發展,同時運動也是一種積極的休息方式,學習后進行體育鍛煉,可以增加氧氣和營養物質的供應,也有利于改善大腦的功能。體育鍛煉能提高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應變能力,有利于應對各種精神壓力,推動自我意識的發展,培養自信心,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還能提供多種多樣與他人接觸交往的機會,通過體育活動的交往,會使人忘記煩惱和苦悶,消除不良情緒和孤獨感,從而提高學生的交往能力。
一個孩子,如果從小熱愛體育,堅持體育活動,在其一生中,可能具有的優勢是:幾乎不可能發展成為肥胖者,而且身體健康狀況非常好,壽命也能增加,學業和事業水平也會有很大的提高。因此,對大多數學生家長來講,與其哀嘆自己的孩子沒有健康的身體、滿意的學業、豐厚的收入,不如從小培養孩子愛好運動,養成體育運動的興趣和習慣。
二、學校體育存在的不足
雖然近年來一直強調素質教育,宣傳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但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大多數學校只重視升學率。教師的職稱、評優、獎金發放等所有效益跟所教學科在升學考試中的表現有直接關系,導致體育缺課、少課、占課的現象普遍存在。學校體育對于大多數學校來講,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
在筆者從教的地區大多數學校體育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場地、器材都很短缺,難以滿足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的需要,大多數體育教師僅僅能夠開設跑、跳、投等運動項目,學生們對這些項目不感興趣,不愿意參加體育運動。
在全國很多地區,體育教師面對的是人數眾多的班級、劣質的體育設施、有限的教育資源,得不到學校領導和家長的普遍支持,雖然教育主管部門出臺了一系列鼓勵青少年積極參加體育活動,促進體質健康的措施,許多干預措施相繼實施。例如,要求中小學校開展陽光體育,保證每天一小時的體育鍛煉。然而,從實際情況看,大多數學校很難達到每天一小時的體育鍛煉要求,試想,一個學校1000多人同時進入學校場地,僅有幾個人的運動量達到運動強度的要求。而一個人需要每周至少參加5次中等強度或3次高強度的體育活動,每次體育活動的時間不少于30分鐘,如果少于這個指標就達不到運動強度的要求。
三、體育教學建議
健康的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對于國家而言,應當鼓勵大家進行體育活動,重視青少年體質健康。對于國民健康,如果國家的投入從青少年就開始抓,一定會事半功倍。從目前學生體質健康的嚴峻形勢和個別地區的成功經驗看,學生體育還有許多工作需要做。筆者認為國家應加大對學校場地、設施建設的投入,如果投入不到位,應鼓勵教師充分利用學校現有師資、場地、器材、設施等條件進行教學,在教學中積極努力地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政府應改進體育教師隊伍建設工作,教育主管部門應對體育教師進行高質量的培訓和考核。例如,對學生是否對體育課感興趣,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掌握程度,及體質測試成績是否提高進行考核。增加學校體育課時,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果,對在學校體育工作中作出貢獻,切實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和運動量,促進學生體質逐年提高的,給予表彰和獎勵。筆者建議各級各類學校始終堅持對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一樣進行教學質量監測和效果評價,并把學校體育工作作為考核體育教師工作業績的重要指標,把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達標情況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之所以不遺余力地大聲呼吁強化青少年的身體鍛煉,是因為從小做起的體育活動可以讓孩子的一生更加健康、更加富有、更加長壽、更加幸福。一個人的終身體育意識和習慣關鍵在于學生時期的培養。毛主席一生熱愛體育活動,早年,他一方面學習文化科學知識,一方面積極鍛煉身體,體育鍛煉塑造了他強健的體魄和堅強的意志。他認為,如果沒有強健的身體作為基礎,“貴智”“重德”就只是空中樓閣,水上浮萍而已。毛主席對教學的理念是健康第一,學習第二,我認為是正確的,這說明身體健康才是社會主義合格的接班人,政府、學校、家長應鼓勵青少年參加體育活動,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成為受益一生的財富。
參考文獻:
[1]邢文花,廖文科.中國學生體格發育狀況動態分析[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02,(2).
[2]周登嵩.優秀體育教師的成才之路[J].中國學校體育,2006,(9).
[3]黃玉山.中學生健身運動處方的應用研究[M].體育學刊,2003.
[4]吳杰,梁磊.亞健康原因分析及預防[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2).
[5]潘紹偉.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陳玉坤.教育評價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7]毛振明.體育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