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莉莉
【關鍵詞】 初中;音樂教學;音樂素養;流行音樂;
篩選;引導
【中圖分類號】 G633.9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9—0120—01
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是陶冶情操的熔爐。音樂是人身心健康的營養素,滲透著各種文化內涵,影響著人類生活。在新教育理念下,教師應是一名設計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設計教學目標,創設教學情境,探討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中來學習知識,獲取知識,提高素養。
一、精心篩選,言傳身教
從學生方面來看,筆者通過調查了解到大多數學生喜歡輕松愉快的流行音樂。根據這一實際情況,本人在音樂教學中把教材內容與流行音樂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如,我選用了一些具有時代氣息、符合學生審美情趣的流行音樂作品,如在學唱《歌唱祖國》時,引導學生列舉一些歌頌祖國的歌曲《我的中國心》《青藏高原》等,并讓學生唱一唱。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學生從中感受到愛國情懷。
從教材內容來看,傳統教材在某些方面已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了。因此教師應當精選一些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現代流行歌曲,如《青藏高原》《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等,這些歌曲不僅旋律優美,而且都從不同方面表現了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從而使我們的教學不用絲毫說教,就能起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作用。
二、正確引導,正面學習
課堂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可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探究、去辨別。外來音樂文化的沖擊使得某些音樂作品日趨商品化,再加上音樂應用的范圍不斷“擴張”,流行音樂呈現出十分復雜的情況——良莠混雜、雅俗交織、撲朔迷離。因此,音樂教育則要立足于這種新的形勢,選擇恰當的流行音樂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否則音樂的審美教育目的就難以達到了。現實生活中充斥著形形色色的音樂,學生“被迫地”接受許多音樂信息,這在無形中就養成了一種不良的聽覺習慣。教師引流行歌曲進課堂,不是媚俗地迎合潮流,亦不是簡單地隨大流,而是有選擇、有目的地將那些健康向上、適合學生年齡身心特點的優秀作品帶進課堂,以使學生接觸各種風格迥異的流行音樂。這樣不僅能擴展學生的音樂視野,使學生接觸多元的音樂方式及信息,而且還能為他們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享受音樂,絕不盲從
新課程改革倡揚學生個性自由、以人為本,這更多地體現了人的思想和人的情感需要。課堂上引進流行音樂,不但能滿足學生的心理,揭開流行音樂的神秘面紗,也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提高其分辨能力,使學生不致于陷入亞健康流行音樂之漩渦。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享受音樂并深入地去了解音樂,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其中的意味,達到音樂教學的目的。我們也可以通過音樂這一途徑,使學生了解到更多的書本上未涉及的知識,幫助他們拓寬視野。因為一個音樂作品往往都會融入許多不同的創作特點及文化思想。但要教育學生不要盲目地追求大眾流行的音樂,要懂得選擇適合自己的音樂類型,樹立正確的音樂觀。因為許多流行音樂歌曲的內容不適合中學生,大多數歌曲為情歌,也有些歌曲帶有暴力傾向,若是沉迷于歌詞內容,容易使學生誤入歧途,整天聽歌也會浪費學生學習的時間。
四、創設情景,增強興趣
如今的學生對你教我唱的音樂課堂教學感到厭倦,而多姿多彩的音樂活動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中體驗、感受音樂。如,我在教歌曲《小花傘》時進行了這樣的嘗試:為了讓學生在自娛自樂中體會同學間的友誼并親身體驗,首先,我啟發學生創設了一個自然環境:一部分同學扮演小雨點;一部分同學圍成圓扮演校園;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活動,讓剩下的學生扮演同學。在音樂的伴奏下,有傘的學生把一個個沒帶傘的學生送回家。音樂在流動,動作也在不斷地變化,音樂通過動作溶化入學生的體內,這些事例也經常發生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為學生所熟悉,因此學生表演起來更為生動!
學生是多元的個體,他們對自己喜歡的東西很執著,他們一旦喜歡上一樣東西,你很難把他糾正過來,因此我們唯有去引導、去篩選,去把握好學生學習流行音樂的方法與尺度,才能讓學生從流行音樂中吸取養分,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音樂教師也應該與時俱進,大膽地引入健康、活潑、積極、向上的流行音樂元素,相信學生會更加喜歡上音樂課,更加懂得欣賞音樂所帶來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