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太偉
摘 要:為了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對小學生進行全面關注,并將教師的觀察結果通過學習評價表現出來。這就需要教師建立一套全面、有效的數學學習評價體系,從多方面出擊,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實現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全面發展;學習評價;小學數學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學校的教育評價體系也發生了顯著變化。就小學數學而言,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對小學生進行全面的關注,從小學生在學業本身掌握的技能、學習過程、對數學知識的發展應用能力以及小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的表現這四個方向出發,結合評價體系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對小學生學習技能的評價
對小學生學習技能的評價,即結合小學生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的掌握情況,從其學習成績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從這一評價方向來看,教師首先需要明確教學目標,結合學生個人情況,預測其學習效果,并通過小型的討論課,與學生制訂自己的學習目標,幫助學生明確自己前進的方向和目標。其次,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讓學生能夠通過教師的評價正確認識自己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學習行為,明確需要改進的地方。最后,還要多多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請學生與老師討論關于老師給出的評價中學生的疑問,通過交流,以學生為本,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小學生對個人學習技能的反思與提升。在這個過程中,師生就具體的學習問題進行交流,進一步鞏固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學業與教學效果的雙向提高。
二、對小學生學習的過程性評價策略
過程性評價是指拋開對學生學習成果的關注,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首先,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要講究多元化的評價策略。數學學習不只是學習數學知識,還包括對其他數學元素,如,數學文化、未知數學規律的猜測、數學性的表達、數學邏輯思維、數學符號等元素的多元化學習,因此,評價也需要多元化;其次,在學習評價中要講究即時性評價策略,即在學習的當下針對學生的情況進行評價,促進數學問題的及時交流與解決;最后,還要注意評價體系的靈活性,評價體系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教師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和課堂氣氛等,設置針對這一節課的評價體系,比如,在數學操作活動中,設置新的評價標準,活化課堂氣氛,并針對學生的具體操作進行評價,在靈活評價中完善對小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多元化發展。
三、對小學生學習的發展性評價策略
對小學生的學習進行發展性的評價,即能以小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結合學生以往的成績和學習表現,對學生的上一個學習階段進行總結,并聯合學生一起制訂學生新的學習起點和目標,從而激勵學生在原有水平上攀登另一個高峰。這樣的發展性評價,會對小學生的學習起到一個導向作用。小學生的自我規劃能力不強,往往是老師說了要做什么他們才會去做,很少會思考自己以后的學習規劃,因而小學生更需要老師做好“引導人”的角色。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也不是唯一的評價者,而是邀請學生進行談話,共同制訂一份符合學生個人發展的學習規劃,并顧及全班學生的發展,促進全班學生個體的共同進步。最重要的是,教師的這種發展性評價,會將學生的關注力從對簡單知識的重復學習轉移到解決更多的數學問題上,從而提高他們對數學的理解與應用,做到真正的“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四、對小學生學業的表現性評價策略
在發展性評價中,小學生事先知道自己要學習更多的知識,就會有前進的動力,這時,教師還需要對小學生的學業表現進行評價,從而讓他們在知道要做什么的基礎上,學會怎么做。因此,對學生的表現性評價策略,是指通過開展數學活動,讓學生在真實情景中完成任務,教師借此觀察學生的表現和活動成果。學生面對情景中的數學問題,如何思考、交流、解決,這一系列的表現都會折射出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及其邏輯的嚴謹性等。教師根據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對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進行評價,幫助學生發現自己需要改善的地方,并挖掘自己的潛能和優勢,從而塑造更好的自己。經常舉辦這樣的數學活動,不僅能提升數學學習氣氛,還能讓小學生在一次次的活動中完善自己,促進數學思維的形成和提高,實現全面發展。
總之,隨著教學變革的不斷推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全面關注、全面發展已經成為重要的教學指導方向,教師只有全面關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才能提高教育效果,提高小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在這樣的評價體系中,不僅僅是看中學生的學習成績,還關注了學業生活的其他方面,提高了評價的準確性,優化了教育體系。
參考文獻:
[1]劉紅娣.讓“評價”激活孩子的心靈:談小學數學課堂評價[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9).
[2]劉鳳榮.小學生數學學習評價方式的研究初探[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0(2).
[3]亢文平.用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J].教育研究,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