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霞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呈現出全新景象,追求智慧課堂成為諸多數學教師的教育追求。基于智慧教育視角,通過善引導,生疑釋疑、賞融錯,錯以致用、激多思,砥礪思維,探討小學數學課堂智慧生成教育的實現。
關鍵詞:小學數學;智慧生成;數學教育
在新課改沖擊與洗禮下,“教育需要智慧”涌進小學數學課堂,使小學數學課堂發生全新改觀。小學數學課堂不再是“一潭死水”,充滿生機與活力,筆者關注數學課堂智慧生成,讓數學課堂綻放火花,收獲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一、善引導,生疑釋疑
“學貴有疑”,學習是一個有疑—無疑—有疑的循環過程,任何知識的獲得和增長,都是在不斷循環、往復的過程中成長與發展起來的。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小學生自主學習,還課堂給學生,讓小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發現數學問題,產生疑問,然后再釋疑,經過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數學課堂才是智慧的,也利于數學知識的有效生成。
“角的認識”教學片段:
筆者先給學生播放“藍貓旅行記”視頻,讓學生初步感知角,并結合生活實際,找一找生活中的角。然后,讓學生摸一摸教室內的角,感受角的特點:一個尖尖的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最后,讓學生自己在練習本畫一畫角。但是,不一會兒,有學生停了下來,好像遇到什么問題。原來有學生畫了一條直線,發現和角的特點不相符。學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教室里學生炸開了鍋,有的說是角,有的說不是角。筆者并沒有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讓學生自己探索,引導學生發現規律。筆者通過給學生一筆筆畫不同的角及角度之間的變化,讓學生自己發現規律,最后告訴學生“銳角、直角、鈍角、平角”的原理。引導是一門藝術,在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后,筆者沒有直接說出答案,而是讓學生探索,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在引導下慢慢釋疑、智慧生成。
二、賞融錯,錯以致用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學就是“融錯”,課堂因錯誤而精彩,讓小學生從錯誤中學習,尊重學生的“不同”,將犯錯看做是一種教學資源,是一種貢獻,教師要將學生的“錯誤”加以利用,用錯悟“錯”,設錯解錯,融錯賞錯,甚至可以放大錯誤,讓“錯”以致用,收獲意想不到的課堂效果。
“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教學片段:
筆者讓學生練習54-16=( )的習題,有的學生得出38,有的學生則得出48,為什么同一道題計算的結果卻不同呢?筆者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看法,指出問題所在。學生看著不同的答案,認真思考后,說“48是錯誤的答案,在計算的過程中十位數借位后還剩4,可是計算中還是用5-1得出4,是錯的。”計算錯誤的學生撓撓頭,點點頭,表示知道錯誤了,明白了該怎么計算。通過對“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練習,提高學生的減法計算能力。筆者利用課堂教學中,學生計算過程中的“小錯誤”,放大錯誤,讓錯誤引出新內涵,讓班級學生幫助犯錯同學找出錯誤,指出錯誤,利用學生自己的錯誤,實現預設的教學目標,充實數學課堂,讓“錯”以致用,取得數學教學效果。小學生在數學課堂經常犯錯,教師要借機讓學生明白錯誤,錯以致用,提升錯誤高度,用學生自己的錯誤,告知學生數學智慧,讓學生在知錯的過程中自發生成知識。
三、激多思,砥礪思維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激發學生多思,是啟迪學生智慧、砥礪學生思維的教學良方。“砥礪者,磨煉也”,在小學數學課堂引導學生多思考,是磨煉學生數學思維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應把握一切機會,為學生創設思考機會,磨煉學生思維,砥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思維。
“圓的認識”教學片段:
筆者在教學中,給學生創設“尋寶”情境,告訴學生寶物在距離左腳2米的位置,引導學生自主總結梳理圓的特征、半徑、直徑、圓心等知識點,讓學生初步認識圓。在教學快結束時,筆者再次創設“尋寶”情境,條件仍然是距離左腳2米處,但一定是在平面左腳為圓心,半徑為2米的圓上嗎?學生陷入了沉思,皺起了眉頭。筆者隨意打開一張“半個西瓜”的圖片,有的學生恍然大悟,會心地笑了。寶物也可以在地下半圓呢,原來可以這樣思考。雖然關于球體的知識是高中數學內容,小學生不需要了解,但筆者簡單的一個例子就可以激發學生多多思考,培養學生數學發散思維,何樂而不為呢?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智慧生成是一種動態過程,是在數學教學環境中,學生智慧生成的火花,是教師、學生、數學的交流融通,滋生出數學智慧。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筆者通過善引導,生疑釋疑、賞融錯,錯以致用、激多思,砥礪思維,還數學課堂給小學生,發揮小學生學習主體性,讓數學課堂煥發勃勃生機。
參考文獻:
[1]萬澤民.智慧引領 精彩生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動態生成資源的引領策略[J].江蘇教育研究,2011(35):45-47.
[2]李秀芳.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智慧生成的案例研究[J].東北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