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鎮和
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人人要學有用的數學。而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數學的基本知識顯得十分抽象。再加上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夠完善。許多小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都不是太強。通過在實際教學中的經驗積累,深刻地認識到: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將講課與練習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將會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而讀講精練教學法在這方面有它獨特的魅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講練結合;教學實踐
學生只有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才能學到知識、全面發展。但是大多數的小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往往不能長時間地集中在一個地方。那么如何來改變在教學中遇到的這種學生聽課疲勞、光聽不記、光聽不想的現象呢?這就需要教師來進行教學的全面改革,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思想。“讀講精練教學法”是以語言和思維的內在聯系為依據,旨在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實現數學課堂的改革。在教學中,教師應當運用讀講精練教學法,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小學數學的學習成績。
一、讀懂教材,培養數學能力
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內容。在數學課上,讀教材就要求有良好的思維能力。而思維應當與語言有效地結合。在數學教學中,數學老師的任務在于有目的、有計劃地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水平。在課堂上,老師可以和學生一起來讀教材,可以采用有聲朗讀、個人默讀、大家齊讀等方法進行閱讀。在讀的過程中要掌握重點,將難以理解的、重點的語句多讀幾遍,并能夠用數學語言來進行描述表達。這種訓練會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激情和興趣,并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讓學生掌握重點之處,為課堂教學做好鋪墊。
二、精講多練,提高數學能力
所謂精講多練,首先“講”的一定要精彩。講課時,一定要講重點,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簡單的語言來講解知識。講是課堂教學的靈魂,但是老師也不能一直自己來占據這個主體地位,老師應當轉變自己的角色,可以將講課的任務布置給學生,讓學生自己來講課。這樣能夠高度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潛力。在自身的實踐當中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并逐步地形成數學化的語言模式。比如,在講“按比例分配”內容時,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學習這一知識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在平均分出現不合理的情況下,就產生了按比例分配這種新的分配方法。教學設計可以采用與實際相關的一些情況來作為引入。比如,李叔叔和王叔叔,他們倆合資開了一家超市,經過一年的辛勤經營,共獲得純利潤8萬元。現在他們一起商量怎么樣分這些錢?(1)請你們來說一下應該怎么分呢?(如果平均分,會有學生認為不太合理)這種情況下進行補充:李叔叔投資了5萬元,王叔叔投資了3萬元。(逐步引導學生要按比例來進行分配)。(2)這個時候就可以根據投資比例為5∶3,因此所分的錢也應該根據這個比例來進行分配。最后,老師應和學生一起來總結,在實際的生活中,有許多時候都要用到按比例分配這方面的知識。總結完然后進行練習。學生在講與練的交替過程中,會顯得精神飽滿,不僅能很快掌握知識點,還能正確地應用所學到的知識來進行解題。這種方法有利于讓學生自己動口、動手、動腦,使他們真正地參與到思考和學習當中,做課堂真正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地利用課堂的時間,不僅減輕了學生負擔,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想讓學生接受和理解枯燥的數學知識是十分困難的。精講多練不僅能夠抓住教材的重點,還能夠將知識講得透徹明亮。在精講的基礎之上進行練習,不僅能夠有效地規避學生聽課疲勞的現象,還能夠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深一步的鞏固和理解。另外,還會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成功的基石。”學生一旦有了學習的興趣,那就有了學習的動機,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課堂拓展,加強運用能力
教師要教會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從而增強數學教學的實踐性,使學生能夠在生活中找到所學數學知識的價值,并提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每當講完一節課,老師可以布置一些實際的作業。比如,在講了三角形的穩定性之后,可以布置觀察的作業。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講了圓的認識之后,讓學生自己課下思考為什么車輪是圓形的?這樣,就會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問題、想問題,從而增強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因此,老師應該結合學生自身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等心理傾向,在課堂上應用讀講精練教學法,層層深入、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激情,使學生能夠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榮文武,王述銀.“講講練練,講練結合”教學模式研究與實驗[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
[2]孫華虎.“學講練結合”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構建研究[J].科普童話,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