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
【摘 要】“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它改變了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師生互動的形式和內容,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高中數學;自主互助;合作學習;教學模式
“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相對于傳統課堂改變了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師生互動的形式和內容,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學中應根據不同的課型適當調整教學環節,因為不同的課型對同一教學環節可能會有很不相同的要求。在理論研究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筆者逐步建構了針對概念課、命題課、復習課和習題課這四種課型的“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
一、概念課教學模式
概念課的教學模式是:預習——創設情境(引入概念)——合作交流(認識概念、形成概念)——展示交流,質疑點撥(理解概念、辨析概念、深化概念)——檢測反饋(鞏固概念、運用概念)——課堂小結。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學中應加強對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對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貫穿高中數學教學的始終,幫助學生逐步加深理解。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經歷從具體實例抽象出數學概念的過程,在初步運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質。
這一模式注重了概念的形成過程,將概念形成的教學通過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合作交流,在交流中學生認真觀察、思索,找出共性,加以概括,形成概念。這樣學生會循序漸進地參與探究學習活動,從而避免了簡單直接地呈現概念。在此基礎上,通過“展示交流,質疑點撥”這一環節,讓部分學生向全班匯報研究成果,在寬松的學習環境中暢所欲言,大膽質疑,進一步理解概念、辨析概念和深化概念。例如:在異面直線概念的教學中,可先讓學生觀察教室或生活中的各種實例或幾何模型,進而發現空間兩直線除平行和相交外還有一種位置關系:存在兩條直線既不平行又不相交,即不能共面的兩直線,然后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抽象出異面直線的本質特征,概括出它的定義,并畫出直觀圖,即沿著實例、模型、圖形直至想象的順序抽象出正確的概念。
二、命題課教學模式
命題課的教學模式是:預習——創設情景——合作學習(探究猜想)——展示交流(引導論證)——推廣應用——檢測反饋——小結與作業。
在這一模式中,突出了合作學習(探究猜想)和展示交流(引導論證)這兩個環節,要求學生以探索者的身份去猜想、驗證命題,體驗命題的發現過程。在合作學習(探究猜想)這一環節教師要注意發揮的“導”的作用,學生在探究、猜想中產生思維障礙時,教師要適時給與點撥、指導,為學生指明探究方向。小組合作交流完成后,教師組織各小組展示討論形成的結論時,要及時給與評價和點撥,對猜想的合理性給予評判。當各小組的結論不一致時,教師要及時組織圍繞各結論的合理性進行討論,最終確定較為合理的結論。在展示交流(引導論證)這一環節應注意:在學生經過探究,找到論證的思路之后,不要急于讓學生證明,教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思維過程的機會,講出自己的思路,并反思自己的思路是怎樣想到的,使更多的同學受到啟發,相互借鑒,并討論能不能用其它的方法來證明,促使學生思路發散,從不同的角度多方位的思考分析問題。對于命題課的總結,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來做。讓學生總結本節課自己的收獲。這些收獲包含對命題的理解,規律的總結,解題方法、技巧的運用,今后學習應該注意的問題等等。教師適當強調重點、難點及注意事項,另外還可以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加強或削弱命題的條件,讓學生思考還能得到什么結論。
三、復習課教學模式
復習課是數學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復習課的教學不應該是簡單的重復,而是學生對數學知識認知的繼續深化和提高。復習課的教學模式是:概括導入,確認目標——梳理知識,構建網絡——合作交流、提升能力——注重過程,典例深化——達標練習,反饋提升——反思總結,布置作業。
具體操作如下:
1.概括導入,確認目標
復習課的目標不同于新授課的目標,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整合性。例如:在“二項式定理”這節復習課上,根據歷年高考對這部分的考查情況,結合學生的特點,可設定如下復習目標:
(l)知識目標:①理解并掌握二項式定理,從項數、指數、系數、通項幾個特征熟記它的展開式。②會運用展開式的通項公式求展開式的特定項。
(2)能力目標:①怎樣記憶數學公式,如何提高記憶的持久性和準確性,從而優化記憶品質。②樹立由一般到特殊的解決問題的意識,了解解決問題時運用的數學思想方法。
(3)情感目標:通過對二項式定理的復習,使學生感覺到能掌握數學的部分內容,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梳理知識,構建網絡
課前或者課上,發放復習學案,利用學案中的表格、框圖等形式引導學生回憶、整理復習內容,并讓學生選擇一定的角度理順知識的內在聯系,認真進行自主構建。同時,教師多巡回,以便發現問題,在關鍵處給予學生適當適時的指導和點撥,補充和完善學生的思維建構。
3.合作交流,提升能力
師生共同交流收獲,通過交流完成對知識的回顧,同時引導學生構建出所復習內容的知識結構。這樣,使復習的內容條理清晰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完成“由厚到薄”的學習過程。同時,明晰本部分知識的重點、難點、疑點和關鍵點,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引導,以達到提升能力的目的。
4.注重過程,典例深化
學生先獨立完成典型例題,然后小組合作交流體驗和收獲,最后師生共同剖析典型例題,真正弄懂、弄通典型例題。教師進行點撥時要從復習的整體考慮,就某一個問題展開,以點帶面,從特性到共性,由表及里引導學生完成知識的深化及規律的總結。
5.達標練習,反饋提升
本環節是對復習的數學知識和思想方法的運用,是培養學生解題能力的又一次升華。此環節要求學生迅速做好達標練習,然后對練習結果進行評價、反饋,對其中暴露的缺陷和不足及時矯正、補償。
6.反思總結,布置作業
這是整節課系統的概括,是全部教學活動的落腳點和歸宿。應該包括:①站在整個中學數學體系的高度,完整地歸納概括復習內容。②概括總結數學思想方法,說明適應范圍和應注意的問題。③對復習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要進行強調,同時選配一些有針對性的課外練習。
四、習題課教學模式
習題課的教學不能僅僅以做題為目的,而要通過習題鞏固知識,提煉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習題的分類與歸納、引伸與拓展,完善知識體系與方法體系,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習題課的教學模式是:獨立完成習題,明確交流題目——小組合作交流,確定重點問題——班內合作交流,突破重點難點——師生共同小結,完善歸納提升。
(1)獨立完成習題,明確交流題目。根據教學內容精選一組習題,學生獨立完成。其次要求他們找出這些題目中最有價值的一個題目,特別
是有代表性的典型題目、可以進行變式練習的題目、有生長點的問題;當然也可以是自己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
(2)組內合作交流,確定重點問題。選出本組要在全班交流展示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是:①本組已胸有成竹的題目;②本組仍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③本組確定的重點題型等等。
(3)班內合作交流,突破重點難點。教師要緊密結合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特別是在知識的重點處、疑難處和關鍵處創設問題情境,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知識水平,提出具有挑戰性的問題,采取恰當的方法組織學生開展課堂討論。
(4)師生共同小結,善歸納提升。提高習題課質量的關鍵是精選習題和解題后的回顧與反思,使學生通過自己做題鞏固學過的知識,提煉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習題的分類與歸納,完善知識體系與方法體系,通過習題的變式與變形,引申拓展知識,達到知識、方法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