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兵
摘要: 在小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它不是一種附加的教育,而是一項完整的育人工程,應滲透在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數學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消除教學設計、評價和管理中一切有害于學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預防學生的心理失常,使學生能在寬松、和諧、愉快的情境中,無過重心理壓力的狀態下學習,以維護和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關鍵詞: 小學數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236-02
那么,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呢?筆者認為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注重挖掘教材蘊含的心理教學內容,有的放矢地進行滲透
語文、思品教材中的內容,其定位就是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品質教學,而數學的內容更多地傾向于理性化的知識,人文性相對要少一些。然而,我們仍能從中發現許多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內容。數與代數一類的課,主要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計算、估算能力;綜合實踐應用較多的課,我們可以讓學生主動探索,體驗一下自己發現結論的喜悅與自豪感;圖形認識一類的課,可以重點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空間想象能力;統計與概率方面的課,我們可以增加與社會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學會學以致用。比如第六冊中的《移多補少使兩數同樣多的應用題》這一內容,教師就可以很自然地滲透公平性,平等互利等思想,培養學生平和的心態;又如不少應用題中大量出現國民生產總值、原煤產量、人均年收入等信息,通過這些信息,可以使學生產生一種自豪感,從而培養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高尚情操。
在上完《圓的周長》這一課后,筆者深深的感受到數學課也能上成像語文課那樣具有感召力,像思品課那樣能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在上課之前,充分考慮了教材中有關祖沖之的這一知識,查閱了不少資料,并將它打印在了投影片上。當上到圓的周長計算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發現圓的周長總是它的直徑的三倍多一點時,并揭示了圓周率的概念,同時打出了投影片,告訴學生關于祖沖之的一些知識。學生一方面覺得自己的發現居然和偉大的數學家的發現一致,有一種"我其實也能成為數學家"的喜悅感;另一方面,祖沖之的發現比國外的數學家的發現要早1000多年,作為一個中國人,自豪感油然而生,紛紛發表議論,此時并不急于將數學知識一古腦兒往下講,而是放了幾分鐘時間,讓學生痛快淋漓地發揮了一下豪氣,滿足了學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盡管占用了一部分課堂時間,但學習效果卻沒打一點折扣。課后,還有學生意猶未盡,自己到處找資料,互相交流,體驗作為中國人的優越感。
2.注重學習過程體驗,誘發學生積極參與學習
心理學研究表明:直觀、形象、新奇的東西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總是與學習材料直接相關的。而且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強,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因此,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的矛盾,教師必須多組織學生動手操作,以"動"啟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產生更多的新問題、新想法,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在教學"認識物體"這一課時,首先組織學生一起玩積木,讓學生在玩積木的活動中認識了正方形、長方形、圓柱和球的形狀及其特征。這樣,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不但不會感到枯燥,而且還興趣怏然。教師運用生動的語言、適當的直觀教學手段對學生常常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能發展興趣。
3.用教師健康的心理、陽光的行動感染學生
在小學生眼中,教師是圣潔的化身。教師得體的儀容儀表、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幽默風趣的話語等,無一不是學生模仿、學習的榜樣。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有時候,千百遍的說教不如一個暗示性的眼神、一個示范性的動作、一句不經意間的話語。因此,要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必須把陽光的一面展示給學生,"潤物細無聲"地感染學生,使他們養成樂觀向上的良好品格。
4.運用課堂評價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小學生非常注重教師的評價,有時教師一句不經意的表揚,可能會改變學生的一生。尤其那些膽怯、自信心不足的學生,更需要教師的鼓勵來幫助他們樹立自信。教師對學生的關懷、鼓勵和期望會使學生感到親切、愉快和振奮,對他們的學習有重要的激勵作用。對于小學生來說,當他的學習目的尚不明確的時候,為關愛自己的教師而學往往會成為他們的一種學習動機。在數學課堂上,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的學習要求。尤其對后進生,要對他們也許不是很完美的回答給予真誠的肯定,從后進生身上找出一些"閃光點"加以肯定,使學生從心理上將教師視為朋友,能夠心悅誠服地聽從教師的勸勉,同時也能從教師的勸勉中找回自信心,這樣的課堂有助于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如,在學完了"20 以內的退位減法"后,我讓班上一位不善言辭的學生說一說12-8的口算方法。初始的他滿臉通紅,緊張得不敢抬頭,但我沒有催促,而是積極啟發。終于,這個學生用"破十法"說出了口算的過程,我及時表揚了他。聽到全班響起熱烈的掌聲, 他露出了數學課上從來沒有的笑容。從那以后,不僅是他,而且以前在課堂上從未主動回答過問題的學生,也爭相舉起自信的小手,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
綜上所述,數學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滲透、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組成一個協調統一的教育整體,這不僅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作為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不僅要教書還要育人;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還要以教學為載體、為橋梁來挖掘學生的潛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