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萍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徹底改變課堂上教師滿堂講,學生只能被動地聽、記和依樣畫葫蘆的局面。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教育;方法探究
所謂創新教育,是指在基礎教育階段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實踐。小學數學課程是重要的基礎課程,是研究現實世界中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應用的廣泛性,以及較強的實踐性。更新觀念,更新教法,培養學生刨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當前教育領域中的一個熱點問題,也是教育工作者必須認真探索和研究的課題。誠然,無論哪種新的理念,新的教法,都必須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為目標。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徹底改變課堂上教師滿堂講,學生只能被動地聽、記和依樣畫葫蘆的局面。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不是天生的,它雖然和人的天賦有一定的聯系,但主要是后天的培養和教育的結果。因此。作者認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在開發學生內在的學習潛能時,要特別重視創新潛能的開發。面對知識經濟的挑戰。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是當今教師進行教改所面臨的首要任務。實施創新教學,首先必須淡化“應試”意識,關注人的全面發展,特別是要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初步的創新能力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教學目標,放到突出的地位。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初步創新能力是當前小學數學首要解決的問題。筆者在小學教學教育教學教改的實踐中進行了以下大膽探索和實踐,下面就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談幾點看法。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徹底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主動自學的能力,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筆者在教學《圓的面積》時,精心設計、指導學生觀察、動手操作從操作實踐中認識知識的轉化過程。讓學生動腦理解圓的面積的公式推導過程,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創造能力,有目的地設計思考題:①請同學怎樣把把圓的面積轉化成我們學習過的圖形形來計算?當學生用自己課前預習時準備的學具邊看書邊操之后。再讓學生自己總結,接著筆者放錄像演示驗證正確的操作過程。把圓平均分成8等份,16等份,32等份,64等份拼成的,圖形近似于長方形。②讓學生自己對比以上幾種方法,能得出什么結論?同學們得出共識:“把圓分成等份越多,組成的圖形近似于長方形;圓的面積沒有改變。圓的面積公式可以通過長方形面積的公式來推導。通過學生在操作、實踐、分析、推導中獲得新的知識。學生對知識學的輕松,能靈活應用,不死搬硬套和死記硬背公式,從而培養學生自己動手和自己動腦,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開發、引導、訓練和發展,才能達到培養能力、開發智力,達到創新教育的目的。具體到教學中要注意通過一題多變、一題多問、一題多解等形式的教學,使學生從多種角度進行廣泛的思考。教師還要注意適度、適時地提示或點撥學生。讓他們找出和舊方法不同的新的解題思路,提出不同的問題。使他們的思維橫向、縱向都得到發展,到創新之目的。學生的創新思維不是憑空產生的,它離不開已有知識和經驗,而且學生對知識和經驗的理解越深刻,就越有利于萌發創新思維,所以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創造性,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和認知新知識、新事物、新方法、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境多問,使學生掌握其中蘊含的基本規律。如在講授“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筆者在黑板上畫出兩個大小不同但都標有各線段長度的平行四邊形,問學生:“大家想想如何把平行四邊形變化成我們已學過的什么圖形?”學生(爭著發言):“可把它們變成長方形。”這樣通過具有挑戰性、開放性的問題情境,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來展現學生的思維過程。引發學生通過嘗試、主動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途徑,啟迪了學生的智慧。使學生主動去發現問題后再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掌握其中蘊含的基本規律,可得到很好的啟發。
三、營造探索氛圍,培養學生想象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想象是無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世界的進步。并且是知識的源泉”小學數學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對同一問題全方位多角度質疑問題,發展個性,培養學生觀察、想象的能力。在小學數學每個單元學完以后,使學生懂得知識是可以相通的,從而培養了他們分析、歸納知識的能力。幫助他們掌握觸類旁通的學習方法,提高了他們樂于動手的實踐意識。學生通過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經歷,學習自信心和學習主動性都會有所提高。需要說明的是,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并不能一蹴而就,它是“再發現”式的創造性思維的積累和發展,只有“再發現”式的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發展之后,才有可能產生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達到真正的創造發明的高度。因此,創造力的培養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課堂上教師應創設問題情境來啟示學生,使學生積伊思維,探討和解決問題。只有讓學生自己嘗試、觀察,才能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