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冬媛
摘 要: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基于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水平,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教學策略,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啟迪學生創新思維,傳授給他們科學的英語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關鍵詞:激發興趣;啟迪思維;發展能力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像能力和創新精神。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基于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水平,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教學策略,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啟迪學生創新思維,傳授給他們科學的英語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小學生的繼續學習打好必備的基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進行小學的英語教學:
一、激發興趣
布魯納說過:“對學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推動學習的內在力量,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興趣是學生積極認識事物,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學生一旦對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樂于接觸它,并且興致勃勃地全身心投入學習和探索,變“苦學”為“樂學”,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素質教育關鍵在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內在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從而促進學生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形成良好的素質。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教材處理及教學過程力求集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適當采用先進的現代媒體教學,令教學集直觀、生動與一體,圖文并茂,有聲有色;此外,針對低年級兒童好動、好奇、好勝的心理特征,應該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可以傳授給他們動聽的英文歌曲、童謠,編排簡單的舞蹈動作,也可以組織趣味游戲,創設一個又——個新奇的、具體的、生動的情景,以滿足低年級學生好動好勝的心理,激發他們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從而廣泛吸引他們參與課堂,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求索知識。例如,在教授各種色彩單詞時,教師利用自制的彩色轉盤,讓一些學生上來輪流轉動轉盤,分組猜轉盤停下時指針所指的顏色,轉動轉盤的同時,學生們大聲齊讀顏色red,yellow,blue等單詞,轉盤停下時,那些猜中的學生非常激動。這時老師要提醒他們接著要認真聽課,還有更好玩的電腦游戲。經過這兩種游戲的操練,學生對顏色的單詞掌握得非常熟練,在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師創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讓孩子們參與游戲、競賽、歌唱、表演、猜謎、聽故事等生動有趣的活動,最大地激發孩子們對學習英語、記憶英語的熱情,不僅令孩子們學得興趣盎然,同時還培養了他們的反應能力、洞察能力、表演和表達能力,并且更有利于小學生陶冶性情,開放個性,發揮潛能,增強自信,健全人格。
二、啟迪思維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師要努力營造一種寬松、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激發小學生敢想、敢說、敢做的熱情。首先,鼓勵小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不怕標新立異。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利用多種途徑,或借助實物、直觀教具,或運用豐富、優美、生動的教學語言,或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為學生裝上想象的翅膀。如第五冊Unit 9 Christmas句型-What do you do at Christmas?-We make cards.除了教授課本的短語外,我還引導學生說出更多的句子。有學生說:We watch TV.We see friends.We see uncles and aunts.We buy toys.I buy presents.I buy…I make flowers.We make…學生們很踴躍回答,他們能用動詞see,buy,make造出很多課本里沒有的句子,復習了很多的單詞,他們能靈活運用并拓展。
這種自由、新穎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在自由想象的天空里,發展了思維,同時也提高了語言實踐能力。再者,培養學生在實踐中主動地、獨立地發現新事物,提出新見解,解決新問題的創新性思維能力得到了訓練。皮亞杰曾經說過:“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創造新的而不是簡單重復前人所做過的事情的人,這種人能有創造,發明和發現的能力。”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師應更多地引導學生在時間上和空間上放寬或變換角度進行思考和分析,運用發散性思維,創造新的方法和觀念。
三、發展能力
“教學的根本目的是:教是為了不教。”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低年級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他們摸索、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終生學習的能力。在低年級英語創新教育實踐中,我制作了色彩鮮艷、內容簡單生動的Amazing Book讓小學生們在輕柔的英文音樂中聽簡單的英語故事,學習英語,逐漸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給低年級學生一片學習語言和習得語言的空間。(盡管低年級學生可能不識字,但仍可吸引其注意力,幫助他們積累英語知識。)此外,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我指導學生認真聽錄音,自覺跟讀,激勵學生每天堅持聽錄音。此后,學生懂得了預習和模仿,還常以“自學成才”為榮,教師也及時給予鼓勵、表揚。此時,我終于感悟了教育家第斯多慧的一句話:“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勵。”這種引導、啟發、鼓勵的導學策略,不僅促成良好學風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方法,適應信息萬變、知識不斷更新的社會,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在多年的英語創新教育實踐中,通過激發興趣、啟迪思維、發展能力,引導學生多講、多動、多想,多“發現”、多“創造”, 培養了他們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為今后的繼續學習打好必備的基礎,使他們具備新世紀人才的基本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