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
摘要:作者從導課中的等待、學生小組交流時的等待、學生動手實驗操作時的等待、學生發言遇挫時的等待這幾個方面進行實踐,使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好的發揮,讓每個學生平等地參與課堂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 課堂效率;教學等待;思考;互動
文章編號:1008-0546(2016)09-0037-02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9.014
在課堂教學中往往存在這種情況:老師為了完成教學進度,評講更多類型的題目,不顧學生的實際接受情況,把學生硬是推到自己預設的問題中來,匆匆忙忙地往前趕,從而忽視了學生發展的本質訴求。其實,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學會等待,善于等待。在課堂教學中要提供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等待學生激情的迸發,在等待中讓學生發現錯誤,相互評價,最終自我感悟。把自由的空間,展示自我的機會讓給學生,在教師適當的引導下,自覺地進行知識建構。學生在學到化學知識的同時,個性得以張揚,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怎樣才能使課堂的等待最合理、最科學、最有效,既不浪費時間,又能充分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呢?等待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并非不作為,而是積極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根據課堂教學的環節,教學等待可分為導課中的等待、學生小組交流時的等待、學生動手實驗操作時的等待、學生發言遇挫時的等待以及在全班交流出現滿意答案時的等待。教學中,我們要時時有等待之念,處處有等待之舉。如何實施“教學等待”,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從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和提高課堂效率的角度,本人以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踐。
一、在導課中的等待,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教師應改變滿堂灌的課堂教學模式,創造一個大家都想參與的課堂學習。因此教師對學生的興趣、原有的認識以及他們所關心的實際問題要進行預先地了解,在此基礎上創設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探究的欲望,保護學生的創造性和好奇心,允許他們提出不同甚至是錯誤的觀點。
比如在講原電池這節課時,我們可以創設這樣的情景,有一天你被扔在了一個無人的小島上,雖然有一些生活必須品,島上也到處長著果子,可你的手機卻沒有電了,如何利用你身邊的材料給手機充電,從而幫助你向外界求救呢?學生很興奮,七嘴八舌地開始說……此時,我并不急于評價,我給予學生說的機會,激發學生的生活經驗,并相互評判。然后放一段視頻,如何用幾萬只橙子給手機充電。這時孩子們就非常想知道為什么橙子可以給手機充電,激發了他們學習原電池原理的欲望,情景創設成功,此次等待為提高課堂效率打下了伏筆。
二、在小組動手操作交流中的等待,讓學生感受實驗的快樂和團結的力量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上化學實驗課時,教師不能再讓學生“照方抓藥”地進行實驗,一定要讓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引導他們努力自己設計實驗,從而自己發現實驗現象,共同探究出實驗原理,而不是僅僅列出實驗步驟讓學生按其操作。動手實驗是學生最喜歡的,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實驗,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還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活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對于一些簡單的,預計學生能完成的實驗,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耐心等待,讓孩子嘗試、動手、失敗、總結、反思,從而完成實驗。
例如,在展示了一個簡單的Zn—Cu—H2SO4原電池,了解了原電池的概念和原理后,就分小組利用給出的材料(銅片、鋅片、鎂條、鐵釘、碳棒、木條、塑料、硫酸、無水乙醇、苯、硫酸銅、氯化鐵溶液等)組裝出不同的原電池,可以通過比賽的形式看哪一組組裝的原電池種類最多,并總結出構成原電池的條件。有一組用乙醇時,電流表的指針發生了偏轉,有一組用乙醇時電流表的指針幾乎不偏轉,兩組爭論起來,讓我來判定。我并沒有給出他們明確的答案,而是讓他們一一比較試驗步驟,哪方面有不同,終于他們發現有一組因乙醇量少,于是加了自來水碰到了電極,我提醒他們可以做個比較試驗。終于他們發現了問題所在。看著同學們動手實驗的火熱場面,真感覺我們的學生不簡單啊!關鍵是最后總結構成原電池條件時非常到位。
實驗探究是提升學生科學素養的主要方式,當學生在動手進行實驗探究時,有強烈探究的欲望時,教師可以耐心等待,放手讓學生盡情操作,即使實驗操作失敗也沒關系,幫助他們找出失敗的原因,釋放內心的想法,這樣的耐心等待,雖然題目少講了幾題,卻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的讓學生感受動手、合作的快樂,激發其對科學的更大興趣,加深對學科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三、在學生發言遇挫時的等待,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高中學生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已跨入了成人的行列。尊重學生,不僅要尊重學生應有的權利,而且也要尊重學生的心理,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要顧及他們的面子,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和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在課堂發言中,學生會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在發言過程中受到阻礙,比如因緊張詞不達意,回答錯誤等。這時教師應該等一等,不要急著幫他說或讓他坐下,找其他同學來回答。作為教師一定要微笑,或用鼓勵的眼神暗示學生不要緊張,也可以通過一定的語言給予引導,讓孩子緩沖和調整一下,或找到重新思考的方向,重新組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例如有一條題目判斷次氯酸與硫酸酸性的強弱,他認為次氯酸的酸性強,因為氯的非金屬性強于硫(學生唏噓一片)。這個孩子一下子就緊張起來。我并沒有急著下結論而是問他你家的漂白粉會敞開放嗎(學生大笑)?他說不會,因為遇到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要變質,這時他突然意識到了問題所在,急忙回答非金屬性的強弱是判斷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這時感覺他的表情放松了)。通過這些幽默而非正式的語言引導,不僅緩和了緊張的課堂氣氛,而且讓這位學生有了重新思考的時間。正是這種不怕浪費時間的 “等待”形式,讓孩子能及時調整狀態做出正確的回答,又顧及了學生的面子,同時保持了課堂的連續性。雖然課堂因學生的發言遇挫泛起些許漣漪,但有了等待這些漣漪使課堂更為精彩。
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生生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的是等待。等待其實是對學生的一種期待,讓學生能從容地在自由的氣氛中逐漸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等待其實是對學生的一種寬容,允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犯錯誤,讓學生經歷挫折、失敗,并通過在相互啟發中獲得感悟,融會貫通;等待是對學生的一種保護,在等待的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心理安全的環境,保護好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創新精神;等待是對學生的一種賞識,在等待中培養學生勇于發現、表現,很好地建立學生的自信。
參考文獻
[1] 張麗君, 張燁.花開應有時,教學需等待[J]. 中學課程輔導,2013,(3)
[2] 薛冰.教學過程需要等待[J]. 遼寧教育,2012,(5)
[3] 王光輝.課堂教學需要等待[J]. 現代教育,2009,(9)
[4] 張銘凱.語文課堂教學需要等待[J]. 教學與管理, 2015,(8)
[5] 車錫釗.給學生表現的機會[J].素質教育,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