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勇
摘要:語文課堂應該迎合學生的身心特點,設計不同的課堂練習。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角度來提高語文課堂練習的效率:強化重點目標、發揮訓練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要精當,寧少勿濫等幾個方面來改變。
關鍵詞:課堂練習;語文;提高;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101-01
語文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所學的知識,對我們個人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學生所有學習的知識只有通過練習才能得到鞏固、熟練、積累,而學生最終培養的能力素質也只有通過不斷的練習才能實現。練習是所有教學環節中最關鍵的一環。課堂練習效果的好壞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成敗,科學地設計課堂練習,有助于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提高語文課堂練習效率的途徑
(一)靜心設計練習,強化重點目標。
語文閱讀教學中,靜心設計課堂練習,可以幫助學生深入淺出地學習課文。教師在進行課堂練習設計時要從教學目的出發,圍繞教學目標,針對重點和難點,合理安排練習,做到有的放矢。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有位教師為了達到在語言訓練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他指導學生閱讀“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部分,明白了“百草園”是樂園,給了“我”無窮的樂趣,也給了“我”有趣的知識,然后設計了這樣一個討論練習題:(1)作者通過怎樣的句式把繁茂蕪雜的百草園寫得井井有條?(2)作者用怎樣的句子來刻畫心理活動以突出對百草園的眷戀之情?在討論中學生得到了答案:作者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說……”的句式,對園中不同物種特點歸類分說,層次清晰,是寫景的最佳句式。“不必說”是一種夸耀、贊美之辭,是為“單說”蓄勢對比的,突出了“短短的你墻根”就有無限的樂趣,更何況園內的其它地方呢?從而突出了對百草園的熱愛與眷戀之情,與下文寫三味書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寫作用“也許……也許……也許……”的句式,對造成后果的原因進行揣摩猜測,在“我”看來每種淘氣行為都可能有這種后果,因而,感到悔意和對“最嚴厲的私塾”的恐懼,童真的率直與純凈躍然紙上。這種把枯燥無味的句式分析變成對語言的動態揣摩訓練,能喚起學生思維的主動性,久而久之就會養成斟酌詞語的習慣,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二)分層練習,發揮訓練的主動性。
蘇霍姆林斯基肯定了這樣一個事實:各個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是不相等的。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教育理論也告訴我們這個道理。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各有所獲,這是素質教育內涵之所在。
在課堂練習的設計上,一方面要體現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另一方面由于學生認知水平不同、個性特征有別,所以練習設計還要考慮學生的差異,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為此,教師在作業設計時應掌握不同學生水平的差異,分層練習,因人評價,有的放矢,使全體學生通過作業練習在原有的基礎上各有收獲。
(三)變換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畢竟還是孩子,在愉快的氛圍中學到知識,這是心理上的必然要求。“如果教師不去設法在學生身上形成這種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內部狀態,那么知識只能引起一種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只會帶來疲勞。”這就告訴我們,教師要勇于打破傳統作業單一、機械枯燥乏味的練習形式,使作業形式不拘于寫。而是聽、說、讀、寫的有機融合,從而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使其主動練習。
那么怎樣才能算是趣味練習呢?我們可以從靈活多樣的練習形式去考慮。這要求語文教師根據實際情況,恰當地設計出相應的多形式、多角度、多方面的練習題。運用較多的是:口頭練習、視聽練習、書面練習和操作練習。例:在學習《自己去吧》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先看動畫視頻,看完以后再進行角色扮演,然后問學生你學會了什么?是怎么樣學會的?
(四)設計要精當,寧少勿濫。
現在太流行題海戰術,學生的作業負擔重,往往和預期的教學目的背道而馳。只要作業量精當,學生有時間認真完成,作業質量才會高,效果才會好。比如學習拼音,目的是讓學生記住拼音的書寫、讀音以及如何拼讀。根據心理學、教育學規律,某一個動作重復三遍以上便會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我對每課生字新詞,都會讓學生進行描紅、臨寫三至五遍,不求快,只求質量好。
在設計練習的時候,也要抓住重要的一點,就是難易適中,如果題目太簡單,學生會覺得索然無味,不能引起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學生完成后體味不到成功感,不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技能,更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解題能力,相反會滋長學生的驕傲情緒。過難得作業,使得大多數學生甚至于所有學生百思不得其解,會讓學生產生挫敗感,長此以往,會讓孩子懷疑自己的能力,喪失信心,產生自卑感,甚至產生厭學情緒。教師設計難易得當的作業,也是有理由的。難易程度適中的作業,學生不能一蹴而就,不會產生輕狂心理,學生在認真讀題,認真思考后完成了作業,會感到有趣,并體驗到完成后的成功與滿足。
二、教師的角色扮演
融于課堂教學活動中的知識技能練習,是現實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除了剛才提及的幾點,對于教師的應該做到的事情,也進行了歸納。
指導,引導,觀察,評講。這四個詞并不是一個過程,知識簡單的代表了在學生的練習過程中,教師所處的位置是具有變化性的。
指導,是指在未做練習前,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做題的方式。首先,教師要告訴學生應從哪些知識點入手,習題必須有明確地目的性,學生先要知道他們做這些題是與哪些知識有聯系的,練習之后自己的知識是否得到了鞏固和提高。
引導,顯得更為微妙,針對某些做題稍有困難的學生,有啟發地向他提問,牽引他的思維找出相關的知識點,然后讓學生琢磨探索,找出答案,達到預定的效果。教師應該注意,對于學生的引導不能過度,那就成了幫助學生找答案了。
觀察,指在練習過程中,無論是在與學生作交流時,還是學生單獨做題時,教師都應即時地從學生練習中找出問題,觀察學生做題的思維方式,可以檢查學生對知識的獲取能力及程度。
評講,這部分是整個練習過程的最后一部分,教師評講的第一步必須是給予學生做題的肯定,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獲取知識的喜悅是教學成功的必要條件,然后對練習的總體進行評估,再找出出錯的典型題型,然后對練習的總體進行評估,最后舉一反三,引導學生找出判斷錯對及改正的途徑,訓練學生學習獲取知識的方法。
總之,作業是知識和技能的綜合訓練,教師設計的作業一定要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綜合運用知識、技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得能力,以更好地完成語文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代艷霞.淺談小學語文課堂練習的優化[J].科教文匯.2006(05)
[2]張郭華.讓語文課堂練習更有效[J].三峽大學學報.2010(12)
[3]羅麗萍.語文課堂練習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內江科技.2005(12)
[4]劉永芳.小學語文課堂練習之我見[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