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寅飛
摘要:職業教育倡導就業導向的理念,而深化教育改革必然需要從課程完善中來實現。中職體育課教學不僅是為了突顯體育知識和應用技能,還需要從文化素養上來增強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中職體育;體育文化;問題表現;滲透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113-01
中職教育作為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之一,在圍繞就業導向、服務學生實踐中,將綜合素質作為教學改革的重點,來深化人才培養模式。當前,中職學生體育教學忽視對文化的滲透,在增強學生體育運動技能的同時,還要從職業能力成長上、學生心理素質潛能開發上來樹立終身體育的學習意識。為此,立足體育文化素養來重組體育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當前體育教學問題表現
中職階段的體育教學是建立在基礎教育與社會職業技能培訓的過渡期,不僅要從體育運動中增強學生的體質,還要從未來職業生涯規劃上,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完善學生的身心素質。然而在實踐教學中,中職體育教學面臨一些突出問題,其表現:一是終身體育意識淡漠,無論是學生 還是教育者,在課堂教學上未能將體育教學與終身體育意識相關聯,特別是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多側重于對某些體育項目、體育知識的落實,也未融入體育課程開設的價值、功能、目標和本質,從而終身體育觀念不足。二是在班級學生體質、男女結構比例上缺乏教學針對性,從當前中職體育課教學實際來看,由于不同專業中職學生男女比例問題較突出,如學前教育專業女生偏多、汽車修理專業男生居多,財會專業女生多與男生,模具制造專業男生多與女生等等,不同專業編班環境下,學生體育素質差異性較大,對體育課堂教學提出新的要求。三是課堂教學環節多傾向活動訓練,而對課堂氛圍、快樂教學涉及較少,課堂沉悶,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四是體育文化滲透不足,對于體育課堂教學,不僅要遵循素質教育目標來強化體育技能訓練和學習,還要從課堂氛圍活躍上,構筑“進取、拼搏”精神等體育文化,滲透終身體育精神。五是體育課堂評價不完善,多側重于體育技能和體能訓練。對于常規體育教學評價,由于課堂教學側重于技能訓練,在學習效果評價上,也從學生的技能掌握上進行評價,評價方式單一,標準太統一,無法貫徹因材施教的教學特色。
二、滲透體育文化與中職體育教學的對策
(一)培養體育認知,激發體育興趣。
體育教學在體育文化滲透中,要善于從體育現狀、歷史、體育未來等方面,豐富學生的體育文化知識,特別是對于體育項目的起源、體育基礎知識,以及體育在人生、社會中的作用進行探討,增強學生對體育精神的理解。如“奧林匹克精神”從“更快、更高、更強”中來突出體育在挑戰自我、挑戰人生的積極作用。同時,體育教學要善于從體育文化中激發興趣,無論是個人訓練還是團隊訓練,怕苦、怕累、怕鍛煉是常見現象,特別是對于女生,體育運動積極性欠佳。因此在課堂組織上,要從課堂分組中來優化班級訓練方式,強化體育知識在體育技能訓練中的作用。如根據女生心理、生理特點,來組織羽毛球、乒乓球的分組訓練、根據男生競賽性表現來滲透足球、籃球訓練,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注重“快樂”教學,營造體育課堂趣味。
對于中職階段的體育教學,很多學生參與熱情不足,而體育教學方法的創新,不外乎從課堂趣味中來激活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將體育運動當做一件快樂的事情,讓學生能夠從體育實踐中獲得快樂。事實上,對于“快樂”的營造,需要從體育課堂教學創新上來實現。寓教于樂,將教學與玩耍相結合。如利用體育游戲來滲透競技方法訓練,從問題釋疑中來調動學生熱情,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如利用籃球課堂上,將學生進行分組,以小組方式進行競賽,邀請部分女生做拉拉隊,來渲染課堂競賽氣氛。既能夠從中來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能夠從團隊分組中身體團隊精神和競爭意識。
(三)完善課堂教學體系,挖掘學生體育個性。
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文化滲透是多方面的,體育文化素養要能夠從學生個體體育實踐中來養成。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也是發現學生個性的過程,要善于從培養學生的體育個性中來因材施教。如對于性格活潑的學生,可以從體育知識、體育技能、技巧訓練上挖掘學生的體育潛質,增強學生的興趣,鼓勵和引導學生發揮自身特長;對于課堂組織,要能夠從教學內容的滲透中變換教學方式,營造輕松、快樂、趣味的學習環境。如對于不好動、文靜的女生,多從簡單的體育技能訓練上,滲透健身操、瑜伽訓練等內容,促進他們從中來參與體育鍛煉,增強體育運動意識;對不同性格、心理、生理特點的學生,要最大限度的挖掘其體育才能,豐富體育活動。
三、結語
道德作為體育文化素養的重要內容,在中職體育教學中,要從體育訓練活動中滲透積極的、正確的體育觀念,引導學生遵循體育道德規范。如對于足球暴力進行講解,對于興奮劑使用進行說明,對于身體接觸的體育項目,要樹立正確的體育運動態度,避免有意識的惡性報復或傷害。規避惡劣的體育運動行為,要從體育集體運動榮譽感上,減少不文明行為,讓學生理解錯誤的體育行為給集體帶來的恥辱,培養良好的體育風尚是實現全面成長、成才的基本要求。
參考文獻:
[1]李金金.中職學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途徑探索[J]. 當代體育科技. 2012(23).
[2]徐崔華.中職體育教學改革的創新路徑探究[J]. 青少年體育. 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