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小佳
摘要:眾所周知,作文是客觀生活在學生頭腦中的反映,是學生思想感情的具體展現。作文的這一特點決定了在寫作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可是,我們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只注重語言表達、構思立意、謀篇布局、表現技巧等方面的訓練,而忽略了寫作教學中最關鍵的心智訓練——培養健康的心理這一環節。為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筆者結合自己幾年來的作文教學實際,就如何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健康心理作了一些思考和研究。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作文教學;小學
一、結合生活,巧妙命題
小學生隨意注意占主導地位,他們對社會生活觀察不細,閱歷不豐富,在寫作時經常陷入“無話可寫”的苦惱之中。教師可抓住這一教育契機,擴大命題范圍,從學生生活出發,化大題為小題,化深題為淺題,在形式上做到自由活潑、靈活多樣,鼓勵他們大膽想象,深刻、多角度、創造性地從生活中尋找寫作素材,這樣,在幫助學生解決寫作題材問題的同時,也讓學生學會了做人,學會了生活。如教學想象作文《紙團疑云》時,讓學生根據所給材料展開合理想象,然后續寫。在討論過程中,有的學生說這可能是故事的主人公王力同學事先準備好的答案,打算考試時偷看的;有的說這也許是同學丟給他的答題紙;也有的說這也許是他自我勉勵的話,等等。這樣的作文課在提高寫作水平的同時,也在無形中培養了學生誠實的品質。
在實際學習生活中,有的學生會出現考試焦慮、厭學、恐懼、抑郁等不良心理。我們知道,小學生心理發展還不成熟,不善于調節自己的情緒,于是,我有意識地布置了一些針對性的作文練習,讓他們充分宣泄不良情緒。
二、心理日記,大膽傾訴
巴金說過:“我們寫作,只是因為我們有話要說,有感情要傾吐,我們用文字表達我們的喜怒哀樂。”所以,我們要鼓勵學生通過心理日記大膽傾訴自己的煩惱、痛苦,鼓勵自己,戰勝自己,增強自主意識和耐挫折能力。與此同時,教師通過日記這扇反映學生心理活動的“窗”,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有效發現、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培養學生向上、合群、自信、自主的健康人格。
如我班一名男生在日記中寫道:“我發現我是世界上最沒有用的人了,沒有一個人喜歡我,我也想做個人人喜歡的人,但我一無是處……”一個人能否正確地認識自己并悅納自己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但是自我認識是否準確客觀,是否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小學生卻不太會思考、反省。于是,筆者在其日記后寫道:“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其實你也不錯,這篇日記就寫得語句通順,很有真情實感!你還是我們班勞動最積極的,有一次,你還主動幫助一年級的同學,老師就很喜歡你呀!”隨后,又通過談心委婉地指出了他身上的一些缺點,告訴他該如何正確地認識自己、悅納自己、改變自己、超越自己。現在,這名學生已畢業兩年了,但每年的教師節都會以賀卡或者短信的方式表達他的感激之情。
三、推薦發表,享受成功
教師可以通過各種形式滿足學生發表的愿望,如選擇作文在班上朗讀,在板報上選登,在廣播中播出,使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起他們更強烈的寫作欲望,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一次,我班作文水平一般的小夏寫了一篇題為《趕豬》的作文,我覺得選材挺新穎,經過潤色后,投到了報紙《今日德清》上,沒想到竟然發表了,他捧著報紙時的歡喜勁,簡直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兩天后,他又寫了一篇作文《我的作文發表了》,令他沒想到的是,竟然又發表了。一次成功的體驗,不僅讓他的寫作水平提高了,更讓他樹立了自信心,這份自信將陪伴著他獲得更多成功。
四、作文修改,學會合作
完成一篇習作,學生不僅要付出個人努力,還要善于吸納他人優點,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生間交流合作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過程。但要想使交流合作真正收到實效,就必須教育學生養成謙遜、真誠的態度。在作文的合作修改中,學生能學會主動地從同學的觀點中吸取對自己有益的東西。對于同學的作文,也要求他們進行真誠、合理的評價分析,從而在小組修改的過程中培養合作意識,提高交往能力。
五、游戲作文,趣中明理
游戲是小學生最喜歡的學習方式,筆者試著采取以心理游戲為主要教學手段的游戲作文課方式,在游戲中優化學生心理,形成了“游戲導入—指導習作—潛移默化—提升自我”的游戲作文模式。
在《親情測試》的心理游戲作文中,當學生一次次提筆劃去自己最愛的親人的時候,連班里最調皮的學生也放聲大哭。寫得生動、具體,更重要的是真切認識到了親人無時無刻不在給予自己愛與溫暖,而自己卻不但沒有感覺到,有時還會不理解。這樣的作文教學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習作水平,也培養了學生感恩的心。
六、恰當評語,以情交心
作文批語是和學生進行交流的最好途徑。每一本作文本都是一面影射學生心理的鏡子。當學生袒露了心跡,老師就應根據其具體情況給予相應的批語:或鼓勵指點,或認同肯定;或娓娓化解,或慢慢誘導。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聊一聊,適時教給學生一些簡單有效的心理調節方法,如情緒調控法、放松法、減壓法、角色互換法等,使學生的學習心理、交往心理和個性品質得到不同程度的優化,逐漸學會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學會關心、學會寬容,增強對生活的感受能力。
作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既增強了語文學科的魅力,又貼近了學生的心理,讓學生在學會寫作文的同時,又學會了做人,學會了生活,學會了做事,真正實現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