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玲
【摘要】情感教育是現階段我國現代化教學開展的重要內容所在,深入研究這項教育體系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首先數學教學中的數學觀念做了系統性的闡述。而后又深入分析了現階段我國數學教學開展中的問題所在。最后,結合自身工作研究經驗,針對情感教育的開展性策略,筆者做了觀點性和理論性的論述分析。
【關鍵詞】情感教育;數學教學;開展策略
長期以來我國的教學模式受前蘇聯凱洛夫的教學認識影響較深。教學主要強調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教學為中心,注重雙基,這就形成了我國的傳統教學模式。但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不能作為學習的主體參與教學,學生的積極情感得不到體驗,意志品質得不到體現,各種層次的學生也因自身素質不同,使得上課與教師合作機會不同,教學活動都由教師來組織,學生只是消極參與。
一、數學教學要幫助學生形成數學觀念
數學觀念是人們對數學的基本看法和整體認識,是人類思維的重要特征之一。數學教育只有把落腳點放在形成學生的數學觀念上,才能將教學活動真正納入到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問題解決教學”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擺在了教學的突出位置,注意觀察、歸納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思維活動的規律,研究思維活動的發展過程,把數學觀念的培養和教育納入到了數學知識的學習、思維的訓練、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教育等過程中去。對此,學生中出現了這樣的一些不同的想法:有的學生認為“數學就像連環套”;有的學生認為“學數學有用”;有的學生認為“數學問題有魅力”;有的學生認為“善于聯想就學會了數學”;有的學生認為“數學讓我學會了思維”;有的學生認為“數學教學中使用的一些教學方法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也可以采用”。數學教育本質上是理性思維的教育,它使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面對紛繁復雜的實際問題能夠進行理性的思考.因此,不能把數學僅僅看成是計算和推理的工具、科學技術的基礎,而且要考慮它對于形成尊重真理、講究科學的思維習慣和嚴肅認真的生活態度,進而形成學生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方面的作用。這是基于觀念層面上的數學教育,是注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是著眼于提高國民素質的教育。
二、鋪墊師生合作交流的情感基礎,減輕學生心理負擔
學生學習數學的成功與失敗,不僅受著認識因素的影響,而且也受著情感因素的影響。情感因素時時刻刻都滲透在教學的一切環節中,它悄悄地微妙地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馬克思就曾經指出:“激情、熱情是人強烈追求自己對象的本質力量。”哪里有成功的教育,哪里就有愛的火焰在燃燒,熾勢的情感在升華。教學既是知識技能的傳授,又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其中蘊含著來自師生雙方的極其豐富復雜的情感因素。正如《學記》所指出的“親其師,而信其道”。因此,作為數學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數學知識,而且還應具備高超的理解力,善于暢通情感信息的交流渠道,去接納和呵護每一位學生,做每位學生的良師益友。為此,教師首先必須了解你所教的對象——學生,我國著名特級教師馬明老師說過:“不了解學生的教學本質上不是真正的教學。”深入了解學生,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師應從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潛能特征等諸方面出發,多角度觀察和分析,努力尋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其次,教師要主動地,有耐心地傾聽學生的真實想法。由于任何真正的認識都是以主體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因此,盡管這些想法是幼稚的或是錯誤的,但卻具有一定的“內在合理性”,從而我們就不應該采取簡單的否定態度,而應認真地去分析,理解它產生的原因和發生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教學措施有針對性。通過心理交往去影響他們,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動機,濃厚的興趣,堅強的意志及獨立思考的性格。只有這樣,才能鋪墊好師生合作教學的情感基礎,減輕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負擔,從而激發起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持久的動力。
三、情感注入是開啟學生心扉的鑰匙
情感教育理論認為,情感作為主要的非認知因素,制導著認知學習.實踐也證明了良好的情感可推動人趨向學習目標,激發想象力,使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發揮,反之則會壓抑人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十分重視數學學習過程,除了研究學生智力方面的因素,如認知、理解、應用等規律外,還重視他們在學習活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信念、態度和情緒等情感因素,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主張以學生的興趣、內在動機來引導學生學習。實踐讓我們認識到,情感注入是開啟學生心扉的鑰匙,正如和學生談話中所述:現在這種憂慮沒了、我很喜歡這樣的老師;越來越希望有更多的做莊機會;你甚至可以給老師提意見;選擇恰當方式,靈活把握契機,教師的情感注入才更加有效。從學生的談話中我們可以找到反映教師情感注入的影子:老師要用鼓勵的語言激勵學生,如:我們是數學天才,我們有學數學有天賦;對于學生提出的有創意性的問題用“精彩、精辟、有創建”等語言加以鼓勵。這種情感的注入,在對待優秀生和后進生的教學策略方面也有所體現:有的后進生認為學不會可以不學、提供一些課外讀物或安排我們解決一些比較復雜的數學問題、享有做不做數學作業都可以的特權。人本主義教育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真實的問題情境和活動是最能引起態度和個性情緒的學習方式。精心設計數學問題,創設適宜的教學情景,使學生的情緒受到感染,利用情感對認知學習的制導作用,來驅動、誘導學生的學習動機,產生為達到目標而迫切學習的心理傾向,學生的創造性潛能就常常會有異常的表現:我們會發現“高招”,讓老師都吃驚;引來一片贊許;不時贏得同學們的稱贊,也常令老師興奮不已。總之,讓學生從整體上理解數學認識結構和系統建構過程,在強調自主探索和學生理解性思維活動的同時,加強教師情感的注入,關注學生情感的變化,尊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式學習是進行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
【參考文獻】
[1] 劉麗霞. 情感教育對初中生數學學習的影響[D]. 內蒙古師范大學, 2004.
[2] 張超. 數學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研究[D]. 南京師范大學, 2007.
[3] 王萬成. 論中學數學教育的情感教學[D]. 首都師范大學, 2005.